古渡沧桑 心花怒放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大理,龙龛码头是许多游客环游洱海的起点。殊不知沿着洱海的环海小道向右走上几里路,一个精致的白族原生态村就在那儿静静地等着你来发现。走进村子,平坦的村道,整洁的民居在依依垂柳和碧绿海水映衬下,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幸福景象。龙龛下登村是洱海边的古村落,隶属于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是白族的传统聚居地。传统的白族建筑、传承较好的白族风俗、恬静的海水、垂柳依依、古渡沧桑,无一不是龙龛下登村迷人且独特的自然风光。


  由于我们是在“三月街”时到访的龙龛下登村,年轻人纷纷到城里“赶街”去了,村子中只有些许老人,坐在房门前的石梯上晒晒太阳,聊聊家常,显得格外宁静。经过一番探查走访后方知龙龛下登村的历史源远。这里是大理国国主蒙世隆的故里,公元846年—857年,南诏宫廷内乱,为防不测,将世隆秘藏在一个名曰“李家庄”的海边渔村,托付给村里的一对孤寡老人代为抚养。公元859年,世隆继位后为感李家庄村民父老养育之恩特下御诏,将李家庄更名为“龙龛”。从此龙龛人民安享世隆皇帝的恩赐,世代口口相传至今,龙龛也因海水渐渐退去,形成了今天的上龙龛,中龙龛,龙龛上下登,沿袭着各自的风土人情;在村子的中心位置还保留着鸡足山七十二庵之一的“海宴庵”,是典型的佛教寺庵。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朝山会,境内群众都要前往龙龛古渡载歌载舞后方去朝山,祈求国泰民安。朝山者也会进入海宴庵给佛像敬香供果,向庵主捐献功德。


  就是这么安静而富有历史色彩的村庄,一部跟它风格很不搭调的电影《心花怒放》却在这个村子拍摄,电影中提到的夜色酒吧,便在村子的西轴。这边与村子的北轴不同,少了一丝民族风情,多了一分现代气息。四周皆是临洱海而建的客栈,远远望去有种误入北欧海港的感觉。跟夜色酒吧的老板聊过后才知早在电影开拍前,村子就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多数游客都冲着这儿的宁静闲暇而来,天南地北的都有。虽说这边的房价并不便宜,临洱海的海景房在一千七八,淡季也要一千多,但依旧天天爆满。住几晚海景房、吃一碗大理白族的豆腐煮鱼、听几首白族民歌,休闲才是客人们最为看重的。据当地村民介绍著名歌星王菲的私人洱海别墅并不在双廊,而是在这儿。


  龙龛下登村,清澈的溪水围绕在随处可见的白族传统民居周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不论贫富,都会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一个爱花的民族,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一个善良进取的民族,让我们充满了尊敬。


  链接:
  大理龙龛下登村是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总投资325万元,分别由民宗委、旅发委投入260万元,镇村投入20万元,村民义工集投45万元。对进村道路、村内主干道、进户巷道实施水泥硬化;对村内重点地段、节点民居进行建筑风格整治,突出民族建筑特色;对进入洱海的村内沟渠进行清淤、铺设沟底等综合整治。
其他文献
石鼓,在我多次去丽江的迷离中错过,在无数次“长江第一湾”的赞叹声中淹没,真不知她就在丽江以西50多公里“第一湾”的旁边。这一次,沿着红军的足迹我在石鼓见到丽水金沙。  “金沙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后来才有了长江!”这一弯,人们把她叫做——长江第一湾。这话听来狂妄,可当你站在某个高点,看着她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奔腾时,那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条曲线,没准这话会从你的口中蹦出,无论它是否具有什么合理性。  眼前
期刊
奔子栏的意思就是美丽的沙坝,金沙江畔的一片美丽沙坝。  从1986年我第一次经过这里起,到现在我也不认为她是美丽的,除了那里的姑娘以及她们绚丽多彩的服饰。但仅有美丽的姑娘和漂亮的衣装是不行的,人首先得吃饭和生存,因为地处气候温和的河谷之中,传统上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农业比较发达。但由于地少人多,金沙也早已淘空,贫瘠干热的河谷再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人们过去就只有踏上茶马道去找一份衣食,所以它就成了出
期刊
无论是唐宋时代,还是元明清和民国时代,丽江都是南来北往的茶马古道的大驿站。  从地域环境看,丽江正位于滇、藏、川的交接点上,“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外控蕃藏,内敝滇西”,“自内地入藏,必以丽江为正路”,所以,丽江历来是这一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走廊的重要关口。历史上的滇藏川贸易,及宗教、民族文化等等的交流都在这里汇集。又由于这一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舟车基本难以通行,骡马就成为这一区域最突出的运
期刊
在巍山坝子的中部,有一座200多米高的小山,前临红河源头阳瓜江,背倚大黑山。山顶平整,被青翠的松林覆盖着。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南诏的国都——(山龙)(山于)图城。这座城市存在了几十年,从建城到南诏统一六诏后迁移到大理太和城。在山下有一条米汤箐,据说是当年人口众多,每天煮饭倒出的米汤注入了红河。松明楼的硝烟早已散去,天空依旧湛蓝,(山龙)(山于)图山下的红河弯弯曲曲地向南而去,带走了千年岁月的沉淀
期刊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住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
期刊
二月的暮色,火红的木棉在金沙水里浮光掠影,远处是红的山,红的沙,红的云,还有披着红色“纱笼”的姑娘在红的沙滩上堆砌着她们的“红色的城堡”。更多的人,享受着沙的软,沐浴着终于凉下来的空气,或者就对着满眼满眼的红发呆,龙街在日照金沙里诠注着温柔写意,时间也仿佛就这样凝成了天边的最后一缕霞。  第二天一早7点40分,太阳跃起来的时候,依然这个红红的天地。河的这边早就排好了等待过江的车队。客车、货车开上了
期刊
张向彤,字怡山,号石友。1969年出生于昆明,13岁师从闰甫,学习中国画。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书画院创作员。  闫甫的青绿山水在全国独树一帜,云南有不少师从弟子,其所画山水,被称作“闫派山水”。闫派山水的共同特征是用笔清丽,设色淡雅,风格闲远平实。张向彤山水继承了闫甫的画风,似又从明清山水中汲取画法,较之闫氏又有了变化。  ——张励民(云南书画批评家)  张向彤为闫甫关门弟子,得闫派真传。他
期刊
杨绛先生说过:历史为地理染上颜色。金沙江的中游古道,相比茶马古道或者滇铜古道来说,千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80年前,一支伟大的队伍在这里突破了金沙江天堑,开始走上胜利的征途。从此皎平渡、龙街渡、树桔渡这三个小渡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大名。
期刊
云南建水,古称临安。临安古城内,做饭是土罐,盆景是陶盆。这座城市对泥土有太多的情谊。进入这座小城,不得不对泥巴饱含兴趣,想弄清楚这些来自大地的使者如何成为人们使用的工具,再到可供欣赏的灵物。  在建水碗窑村,人人都知道杨庆国,这位土生土长的建水陶人如今已经成了碗窑村数一数二的配泥高手。这位执着的陶人一直守护着一种传统技艺,柴烧。150米的龙窑,105个窑洞,杨庆国20岁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身材高挑,
期刊
从宁蒗县城到永宁的路并不算糟,却很消磨人的意志,延绵的山让你看不见前方,这使76公里的路行起来像是700公里。同行的老师趁着赶路的时间在车上打盹儿,这样的路让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消磨旅途时间的方式。一路上,路过了不少村庄。翻过一座高山后看到明净的泸沽湖,我就知道快到扎实了。  扎实村是宁蒗县北部永宁乡的一个自然村,对我和很多宁蒗以外的人来说那是一块未知的地域。说它是泸沽湖畔的一个村庄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