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1 依据学生学习需求
1.1 以学定教
有效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诸方面的表现,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共促发展。
如何落实“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适当点拔。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一是教学设计从学情出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关注、了解、并且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兴趣,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学生已有的体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教学方法的使用更是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教师自身条件出发,尽一切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
三是教学过程从实情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与教学设计预期目标不符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主动修改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新的起点,做到因势利导,探引结合,把握契机,加强练习,深化目标。
1.2 合理布置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作业,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
一是教师选题要适合学生,要注意阶段性、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重点内容反复练,疑难问题重点练,易出错的问题突出练,易混淆的问题对比练,从而使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中差生,掌握以下原则:一低起点,宽适合度;二低台阶,小坡度;三略加难度,促提高。这样长期坚持,不断使中差学生转化,而且使中差生和优秀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二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2 依据学生心里需求
2.1 关注全体 善待每一位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2.2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真正好的课堂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不是老师讲多长时间的问题。课堂教学要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结合。通过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减少教学和学习的盲目性。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内在动力,而且有任何一点学生不会,老师就要反复点拨、提示、讲解,直到学生会了为止。真正做到知识当堂清。课堂教学不要有僵化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和限制学生及老师,而应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内在动力。只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思维,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上课可以讲,可以练,可以引导,也可以启发引导等等,但目的只有一个,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3 依据学生发展需求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好”的判断标准,应在学习和品行两大方面。“普九”的要求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合格;新课标的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发展负责,对祖国振兴负责”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又是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不仅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对课堂问题要实行堂堂清,对一些疑难问题实行天天清、周周清,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没有作业,轻松愉快;在学校里紧张地学习,寒暑假没有作业负担,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有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都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支撑。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不少的学校管理者也曾经有过,甚至实践过,但他们可能都没有别人走得坚定、走得更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在实践的土壤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在于理念的不断内化和强化,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慎终如始地坚持,始终做到要比别人多走半步。
1 依据学生学习需求
1.1 以学定教
有效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诸方面的表现,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共促发展。
如何落实“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适当点拔。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一是教学设计从学情出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关注、了解、并且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兴趣,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学生已有的体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教学方法的使用更是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教师自身条件出发,尽一切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
三是教学过程从实情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与教学设计预期目标不符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主动修改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新的起点,做到因势利导,探引结合,把握契机,加强练习,深化目标。
1.2 合理布置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作业,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
一是教师选题要适合学生,要注意阶段性、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重点内容反复练,疑难问题重点练,易出错的问题突出练,易混淆的问题对比练,从而使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中差生,掌握以下原则:一低起点,宽适合度;二低台阶,小坡度;三略加难度,促提高。这样长期坚持,不断使中差学生转化,而且使中差生和优秀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二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2 依据学生心里需求
2.1 关注全体 善待每一位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2.2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真正好的课堂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不是老师讲多长时间的问题。课堂教学要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结合。通过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减少教学和学习的盲目性。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内在动力,而且有任何一点学生不会,老师就要反复点拨、提示、讲解,直到学生会了为止。真正做到知识当堂清。课堂教学不要有僵化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和限制学生及老师,而应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内在动力。只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思维,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上课可以讲,可以练,可以引导,也可以启发引导等等,但目的只有一个,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3 依据学生发展需求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好”的判断标准,应在学习和品行两大方面。“普九”的要求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合格;新课标的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发展负责,对祖国振兴负责”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又是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不仅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对课堂问题要实行堂堂清,对一些疑难问题实行天天清、周周清,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没有作业,轻松愉快;在学校里紧张地学习,寒暑假没有作业负担,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有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都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支撑。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不少的学校管理者也曾经有过,甚至实践过,但他们可能都没有别人走得坚定、走得更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在实践的土壤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在于理念的不断内化和强化,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慎终如始地坚持,始终做到要比别人多走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