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研究进展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藤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此从其化学成分、功能作用、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藤茶中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等有效成分研究较为全面和系统,对其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护肝等药理功能作用的研究也较为广泛,对其加工方面主要是将其转化为茶产品及少部分其他产品。
  关键词藤茶;化学成分;功能作用;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7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Vine Tea
  TAN Sha, LUO Jing, LI Jianxin et al
  (College of Biology and A&F Engineering,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Vine tea was grossedentata which belongs to Vitaceae of snake plant genus Vitis, and it distributes mainly in provinces and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were reviewed. It was found that study on active ingredients of vine tea such as flavonoids, dihydromyricetin ampelopsis is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including sntitumor,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tibacterial, liver is extensive, study on its processing is mainly to be converted into tea products and a few other products.
  Key wordsVine tea; Chemical composition; Func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藤茶系葡萄科(Vitaceae)蛇葡萄屬(Ampelopsis Michx.)植物显齿蛇葡萄 Ampelopsis rossedentata(HanMazz)W.T.Wang的嫩茎叶,又名甜茶藤、田婆茶、乌蔹、红五爪金龙、大齿蛇葡萄,主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海拔200~1 300 m的山区[1]。因其含有黄酮[2]、多糖[3]等活性成分丰富,且具有多种功能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笔者在此从化学成分、功能作用、应用研究三方面展开综述。
  1化学成分
  1.1常规营养成分
  对于藤茶常规营养成分的报道主要为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膳食纤维的测定。薛慧[4]检测恩施藤茶范宝磊等[5]通过检测贵州铜仁2个不同县城的藤茶(表1)发现,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a,铜仁两地的藤茶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小,而与恩施藤茶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大,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藤茶生长的生态环境有关,如土壤环境、降水量等均有可能影响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而对藤茶氨基酸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其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氨基酸的含量。郑小东等[6-7]通过试验得出不同部位藤茶中氨基酸总量相差较大,叶中氨基酸的含量比幼茎的高、老叶比新叶的高,且不同采收期的藤茶氨基酸的总量和氨基酸比例也有差异,以5和9月采的藤茶较好。张世仙等[8]优化梵净山藤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发现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9.1%。
  1.2活性成分
  近年来对藤茶活性成分的研究很多,多与藤茶丰富的黄酮含量相关,黄酮量可高达45.52%[9]。藤茶黄酮主要研究包括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9-13]、黄酮含量测定[14-15],其中二氢杨梅素是重点研究内容,双氢杨梅树皮素(APS)是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又名双氢杨梅素、二氢杨梅素、福建茶素、白敬素、蛇葡萄素。陈文生等[16]使用HPLC建立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方法,付晓芳[17]全面展开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和功能研究,樊兰兰等[18]使用UPLC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并对其进行热稳定性研究发现其对热较敏感。除了黄酮类化合物,藤茶还含有其他活性成分,何桂霞等[19]从藤茶中分离出β谷甾醇、齐墩果酸、橙皮素、二氢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6种化合物,熊伟等[20]从藤茶中提取了5.2%的多糖,张友胜等[21]从藤茶中分离出芦丁、没食子酰β D葡萄糖、没食子酸乙酯和没食子酸4种化合物。
  1.3香气化学成分
  王华夫等[22]用 GCMS 检测显齿蛇葡萄中的香气组成,鉴定出28种香气成分,占香精油总量的64%,主要成分为反2己烯醛、乙酸顺3己烯酯、三甲基吡嗪、苯乙醛、α萜品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紫罗酮、顺茉莉酮、雪松醇、6,10,14三甲基地-十五烷酮等。申东等[23]使用HSSPME /GCMS检测藤茶,初步确定壬醛、癸醛、顺-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酚、2,4二(1,1二甲基乙基)-酚、B紫罗兰酮、1,1,3三甲基3苯基茚、(R)5,6,7,7a四氢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是藤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郁浩翔等[24]分析贵州梵净山藤茶发现其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的73.68%,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醛类、有机酸、醇类及甾醇等化合物。   2活性功效
  2.1抗腫瘤作用
  周春权等[25-26]多次进行体外试验验证表明藤茶对人乳腺癌和人前列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李刚等[27]进行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体肝癌细胞试验发现,无论使用MTT法还是细胞曲线法或集落形成法均表明藤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肝癌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郑作文等[28]亦使用藤茶的总黄酮进行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藤茶总黄酮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杨柯等[29]用广西藤茶提取及含药血清进行抗肿瘤试验,观察含药血清对肉瘤细胞、肝癌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含药血清在体外对S180细胞、H22细胞和L121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能明显抑制实体瘤重和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Zhou等[30]研究从藤茶中提取的二氢杨梅素抑制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下调MMP2/9 蛋白表达发现其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和增殖。
  2.2抗氧化作用
  欧贤红等[31]研究表明从藤茶中提取的杨梅素、 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作用,且清除·OH的效果依次是杨梅素 > 二氢杨梅素 > 藤茶总黄酮。肖浩等[32]以Vc为对照,采用 Fe3+还原法对藤茶多酚的还原能力进行测定,采用 Fenton 反应法研究藤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 )的清除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藤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多酚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藤茶多酚,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陈根洪[33]也使用藤茶总多酚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藤茶总多酚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蔡英华等[34]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二氢杨梅素饲料物——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研究二氢杨梅素对水产动物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发现奥尼罗非鱼抗氧化机能得到提高。
  2.3抗炎和抑菌作用
  陈帅等[35]研究指出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抗炎效果显著,低、中剂量组抑制效果不明显,藤茶总黄酮对5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且抑制志贺氏菌效果最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不显著。祁佳等[36]对藤茶提取物进行清咽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发现,藤茶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均具有抗炎作用,显著抑制了大鼠足趾肿胀,此作用可能与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抑制具有相关性,且水提取物比醇提取物的作用更为明显。曾春晖等[37]将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用藤茶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较突出,对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弱。张海青等[38]研究藤茶硒多糖的抑菌作用发现,硒多糖对常规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4对肝的保护作用
  阎莉等[39]使用从藤茶中提取的双氢杨梅树皮素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用药后第5、10天,剂量为150、300 mg/kg 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对感染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 水平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停药 3 d未见明显的反跳现象。王俊杰等[40]研究藤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藤茶治疗组小鼠肝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欧贤红等[41]观察藤茶提取物(TF)抗慢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发现TF对试验性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邝满元等[42]分析表明藤茶总黄酮是通过减少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生成,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易善珍等[43]用藤茶水提液喂养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结果发现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升高,而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降低,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表明硒藤茶水提液对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5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作用
  廖寅平等[44]经手术人造高血压大鼠模型,根据血压水平,将大鼠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高血压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动物;藤茶剂量组按10 ml/(kg·bw)的容量灌胃饲养,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饲养,连续灌胃饲养30 d,30 d开始检测血压与心率值,结果表明藤茶对试验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对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钟正贤等进行试验研究发现藤茶总黄酮对STZ糖尿病大鼠有降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STZ对B细胞损伤,或促进已损伤的B细胞的修复,增强胰岛的分泌功能,从而减轻高血糖反应[45];采用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研究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的降脂作用,发现两者均明显地降低小鼠血清 TC、TG 含量,表明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46]。
  2.6其他作用
  冯猛等[47]在鸡饲料中添加藤茶黄酮发现其可提高鸡对疾病的抵抗力。李小红等[48]进行钓藤茶对新生儿黄疸防治的临床研究发现钓藤茶能够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3应用研究
  杨英雄等[49]直接利用藤茶原料开发藤茶茶产品并确定其加工工艺。赖红艳等[50]利用藤茶、魔芋制成营养果冻,发现果冻具有浓郁的藤茶风味。陈科聪等[51]利用藤茶制成藤茶保健挂面。钟梅等[52]利用正交方法将藤茶加工成藤茶饮料。易诚等[53]将藤茶与胡萝卜研制成果丹皮。
  4结论与展望
  藤茶是近多年来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对其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对藤茶中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等有效成分研究较为全面和系统,对其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护肝等药理功能作用的研究也较为广泛,对其加工方面主要是将其转化为茶产品及少部分其他产品。   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深入研究藤茶和藤茶提取物抗腫瘤、抗氧化、抗炎、抑菌、护肝、降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作用的机理;开发利用存在于藤茶中的其他活性成分;使用藤茶开发多种药品、保健品等,使其价值能充分体现、利用。
  43卷31期谭 沙等藤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53.
  [2] 刘建兰,郑红岩,于华忠,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藤茶中的总黄酮[J].分析科学学报,2013,29(6):876-878.
  [3] 肖浩,郑小江.响应面法优化发酵藤茶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31(2):132-137.
  [4] 薛慧.恩施来凤藤茶微量元素的分析及其保健功能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8):56-57.
  [5] 范宝磊,张健,索有瑞.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藤茶中微量元素含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0,26(5):611-613.
  [6] 郑小东,向东山,瞿琨,等.藤茶不同部位氨基酸的动态变化与营养价值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248-249.
  [7] 郑小东,向东山,瞿琨,等.不同采收时期藤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09(2):246-247.
  [8] 张世仙,敖克厚,金茜,等.低碳食疗植物藤茶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3,32(10):106-108.
  [9] 陈玉琼,李安琪,孟燕.大孔树脂纯化藤茶黄酮及主要成分结构鉴定[J].食品科学,2009,30(9):51-55.
  [10] 赵炳超,石波,李秀波,等.藤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0,44(12):23-24.
  [11] 苏素娇,林培玲,丁春花,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1):28-30.
  [12] 李翠朵,张春枝.藤茶粉制备条件优化及主要活性成分分析[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30(5):322-324.
  [13] 易海燕,何桂霞,欧阳文,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藤茶总黄酮的研究[J].中草药,2011,42(1):74-77.
  [14] 周大寨,朱玉昌,王进.藤茶中总黄酮的三波长紫外光谱法测定[J].食品科学,2011,32(8):235-237.
  [15] 向东山,刘晓鹏,瞿琨,等.不同采收时期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与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745-1746.
  [16] 陈文生,洪亮,褚洪潮,等.HPLC 测定不同方法提取野生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5):72-75.
  [17] 付晓芳.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和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14-30.
  [18] 樊兰兰,何丽丽,韦玮.UPLC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与杨梅素的含量及其热稳定性[J].中国药房,2012,23(35):3316-3319.
  [19] 何桂霞,裴刚,杜方麓,等.藤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7,9(12):11-13.
  [20] 熊伟,李雄辉,胡居吾,等.藤茶活性成分的同步提取分离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0):183-186.
  [21] 张友胜,杨伟丽,崔春.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3,34(5):5.
  [22] 王华夫,游小清.藤茶中香气组成的气体色谱检测[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4):47-50.
  [23] 申东,沈强,潘科.基于HS-SPME /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
  征香气[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67-70.
  [24] 郁浩翔,郁建平.贵州梵净山藤茶及其近缘种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比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6):557-560.
  [25] 周春权,林静,瑜姚欣,等.藤茶总黄酮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50-51.
  [26] 周春权,姚欣,陈晓明,等.藤茶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6):640-642.
  [27] 李刚,郑作文,唐云丽.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肝癌细胞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9):652-654.
  [28] 郑作文,郭成贤,毛健,等.藤茶总黄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158-1159.
  [29] 杨柯,曾春晖,李玲芝.广西藤茶提取物TTF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4):2038-2041.
  [30] ZHOU F Z,ZHANG X Y,ZHANG Y J.Dihydromyricetin inhibits cell invasion and downregulates MMP2/9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2,39(4):352-358.   [31] 欧贤红,叶勇,黄秋洁,等.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2):245-248.
  [32] 肖浩,郑小江,朱玉婷.藤茶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5):679-682.
  [33] 陈根洪.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6):127-130.
  [34] 蔡英华,舒绪刚,张磊.二氢杨梅素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0,19(12):19-21.
  [35] 陈帅,郁建平.藤茶总黄酮抗炎及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3.
  [36] 祁佳,李莉霞,卜书红.等.藤茶提取物清咽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9-21.
  [37] 曾春晖,杨柯,徐明光,等.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医药导报,2013,32(3):292-297.
  [38] 张海青,曾红,杨洪涛,等.恩施藤茶硒多糖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26(2):12-14.
  [39] 阎莉,郑作文.藤茶雙氢杨梅树皮素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7):908-910.
  [40] 王俊杰,舒洋,曹欣,等.藤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B):2248-2250.
  [41] 欧贤红,吕林艳,郑作文.藤茶提取物抗慢性肝纤维化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132-134.
  [42] 邝满元,邓鹏程,徐松.藤茶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1):2055-2057.
  [43] 易善珍,胡如华.恩施富硒藤茶水提液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12-13.
  [44] 廖寅平,王硕,安丰轩,等.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29-230.
  [45] 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藤茶总黄酮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5):19-20.
  [46] 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广西产藤茶总黄酮的药理研究[J].广西科学,1999,6(3):216-217.
  [47] 冯猛,周健.黄业咸.藤茶黄酮对海兰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40(1):48-49.
  [48] 李小红,胡冰,李良辉.钓藤茶对新生儿黄疸防治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30-31.
  [49] 杨英雄,张蓉,张友胜.藤茶类茶产品及其加工工艺[J].广东农业科学,2005(2):70-71.
  [50] 赖红艳,罗祖友,程超,等.魔芋藤茶营养果冻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8(8):105-107.
  [51] 陈科聪,赖健.藤茶保健挂面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8(10):106-107.
  [52] 钟梅,陈玉琼.正交优选藤茶饮料的微波提取工艺[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432-434.
  [53] 易诚,程胜高.藤茶胡萝卜果丹皮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8(10):86-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烟蚜茧蜂在大棚内的繁育数量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育苗大棚内栽培烟株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烟蚜茧蜂繁殖数量及释放到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蚜虫的繁殖速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效果最优,处理第30天蚜虫数量达到14 616.7头/株;接种烟蚜茧蜂后,烟蚜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接种烟蚜茧蜂15 d后达到峰值,以空气相对湿度为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探索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方法]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结果] 该技术特点是氮肥在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的分配比例为30%、40%~50%、20%~30%,呈“山”字型分布,穗肥要求在水稻幼穗分化期1~2期施下。应用该施肥技术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结论]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山”型
期刊
摘要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农业用水的短缺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日益重视,其在农业生产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旱区糜子高产高效生产体系的构建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成为未来糜子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此重点介绍了糜子播期、密度、施肥技术、节水种植等栽培技术,阐述了糜子逆境生理、光合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糜子产业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糜子;栽培技术;栽
期刊
摘要面对近年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单养出现的病害频发与减产现象,亟需探索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新模式。通过对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的混养搭配比例、投放时间、病害防控等养殖管理要点进行试验发现,按7∶1的密度比例放养,2种虾养殖达到相对平衡点,混养效果较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产量和规格较单养要高,养殖收益比较稳定,可生产南美白对虾5 190 kg/hm2、罗氏沼虾1 530 kg/hm2,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四川什邡烟区雪茄原料烟叶合理的种植密度。[方法]采用“什烟二号”(GH1)、“什烟三号”(GH2)2个品种,设置4种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雪茄烟长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种植密度在28500和30 000株/hm2时,烟株的长势、产量和质量更好。 [结论]确定了“什烟二号”(GH1)和“什烟三号”(GH2)2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 对于以后品种的推广和雪茄烟叶的生产都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选育剑麻抗紫色卷叶病种苗。[方法]从海南昌江老病区引进恢复生长多年的剑麻园无病走茎苗作为抗病苗,进行试种、繁育、接种等一系列抗病试验与示范推广。[结果]该抗病苗具有抗紫色卷叶病能力,能有效控制紫色卷叶病危害。2010~2014年共引进及繁育该苗446万株以上,可供大田种植1000 hm2,苗圃及大田示范推广均未发生紫色卷叶病,其他麻苗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紫色卷叶病,该抗病苗通过作母株钻心繁
期刊
摘要板栗为药食两用的果中珍品,多糖是板栗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此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板栗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进板栗向功能产品和医药用品等多领域延伸、充分利用我国板栗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板栗;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5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82-03  Resear
期刊
摘要利用华东地区16个测站1986~2006年的逐3 h地面观测资料和08∶00、20∶00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雷暴发生频数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春夏季午后至傍晚是雷暴的频发时段,午夜至上午是北部地区雷暴的另一个高发期;夏季雷暴发生时CAPE值较大,春季雷暴发生时CAPE较小;无雷暴发生时C
期刊
摘要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作为第三届“南博会”主会场,是云南省新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本方案涉及其中的两条道路:环湖东路部分路段、珥季路。以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通过统一设计、增植景观树,整理地被等措施,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开展绿化整治工作,旨在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优化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力。  关键词绿化美化;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国际会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