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道路绿化美化提升规划设计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作为第三届“南博会”主会场,是云南省新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本方案涉及其中的两条道路:环湖东路部分路段、珥季路。以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通过统一设计、增植景观树,整理地被等措施,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开展绿化整治工作,旨在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优化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力。
  关键词绿化美化;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国际会展中心
  中图分类号S6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70-03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oads Planting and Beautifying Promoting around Kunming Dianch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SU Lidan, FEI Lina, SHEN Yingzheng
  (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2501)
  Abstract Kunming Dianch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as the main venue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Expo”, is the new major landmark project in Yunnan Province.In this program there are two roads involved: part of the Lake Road and Erji Road.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ew Kunming and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ity as the goal, through uniform design, planting landscape tree, consolidation of vegetation measures, a lot of planting performed in the major roads around Kunming Dianch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cit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ptimize the road landscape,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city, enhance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Key words Planting and beautifying; Landscape promoti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就人們对城市的整体印象而论,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景观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道路景观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媒介,其面貌对市容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道路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道路具有安全、耐久的实体质量,高效方便的功能,而且还需要有满足审美要求的外在形象。
  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现代新昆明城市发展新思路。其中,“一湖”指的是昆明的滇池,“四环”即第一环,环湖公路。第二环,环湖截污;第三环,环湖生态;第四环,环湖新城。本案涉及两条道路,即“一湖四环”中的第一环——环湖东路部分路段与珥季路。
  1研究区概况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福保半岛区域内,是一个纵贯南北2 600 m,横跨东西1 000 m,平地架空12 m的大体量、广布局、多层次的建筑群,规划总用地152 hm2。场馆周边主要道路包括环湖东路、昌宏路、珥季路、云秀路、官南大道、福保路等。本方案涉及其中的两条道路:环湖东路部分路段、珥季路(由于官南大道、福保路及环湖东路与官南大道交叉口至昌宏路口将实施多个地铁站围挡,本次未列入提升范围;云秀路提升工作由区交通局实施,未列入本方案;昌宏路提升工作由辖区街道办事处实施,未列入本方案)。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官渡区范围内,官渡区是此次绿化整治、景观提升的重点,而环湖东路是国际会展中心的会址,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
  2研究区现状分析
  2.1研究区道路现状
  环湖东路道路概况:盘龙江桥至呈贡交界道路长14.61 km,规划红线宽55 m,绿化面积72 443 m2(不含地铁施工围挡区域的面积)。
  珥季路(环湖东路至广福路口)道路概况:长7.31 km,规划红线宽60 m,绿化面积101 400 m2,此次提升工作涉及全路段。
  2.2研究区绿化现状
  2.2.1环湖东路现状问题。①部分绿地及分车带中景观层次不显著,缺乏景观大树。
  ②植物长势凌乱,景观效果杂乱,没有形成城市段绿化景观整齐、与湿地呼应的效果。
  ③分车带中有部分死树,机非隔离带中的刺桐受冻严重,绿化带中杂草未清理,花灌木及地被效果不饱满。
  2.2.2珥季路(环湖东路至广福路口)现状问题。①有死树和自由生长的圣诞树,绿化带内杂草丛生。②部分树木出现病虫害,灌木无修剪,尚未清理绿化带中的死树,缺少景观树。③道路交叉口有厂房等,建筑环境凌乱。   3规划设计思路
  3.1指导思想
  3.1.1设计定位。该项目涉及的3条道路定位为城市一级主干道,是官渡区南部新城的主要城市路网。上述道路与滇池旅游度假区相邻,周边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景观大道是项目的设计定位。
  3.1.2设计目的和意义。就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而论,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景观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道路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道路具有安全、耐久的实体质量,高效方便的功能,而且还需要有满足审美要求的外在形象。
  3.2设计原则
  3.2.1因地制宜,选用乡土树种的原则。结合道路上已经种植的植物,做到“适地适树”,与栽植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避免再次出现冻害,并能正常生长。
  3.2.2植物造景与功能结合的原则。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道路隔离绿化带植物造景采用规则式的布置方式,通过重复和韵律强调道路绿化的气势,场馆周边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则以自然式布局为主,柔化道路的刚硬线条,增加景观的丰厚度。充分利用植物造景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一个高品质的视觉感受体验。
  3.2.3比例与尺度协调一致的原则。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到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乔灌木草的搭配合理布局、层次错落、大小适中、疏密有致,避免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掌握好乔灌木搭配过程中的尺度比例的合理性。
  3.2.4观赏性与人性化结合的原则。昆明四季气候如春,适宜苗木生长,季相变化不是很明显,为了迎合人喜欢四季带来的不同体验的心理习惯,利用植物表现时序景观,体现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色斑斓;冬日暖阳,带来四季交替变化的不同心境。
  3.3项目布局
  对已完成整治的重要城市道路和景观节点、市中心区到达会展中心的城市道路,按照精细化管养要求,进行更换死树,整形修剪,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围绕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绿化整治工作,工作重点为环湖东路官渡区段部分路段(盘龙江至呈贡区界限除地铁围挡占用路段)、珥季路(环湖东路至昆洛路口)、道路交叉口、重要景观节点;在保留现有树木的基础上统一设计,增植景观树,增加树木丰厚度,对地被植物进行归并,适当增加色叶灌木与宿根花卉,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脉络;对长势不佳或枯死的乔木,按照同规格、同品种的原则进行更换;对于环湖路两侧已经形成景观效果的防护绿带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
  3.4设计思路
  ①以加强养护管理为基础,整形修剪,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良好绿化景观效果。
  ②更换国际会展中心片区道路死缺苗木,死缺苗木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景观效果,本方案对规划范围内的死缺苗木进行更换。
  ③重要的道路节点及道路交叉口处,增植景观树,增加色叶灌木与宿根花卉,增加景观层次,提高景观绿地内的绿化量;适当增加景观大树,增加树木丰厚度,注重景观层次,合理搭配色叶灌木与宿根花卉,在提升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更换环湖东路(官渡区段)冻死的刺桐,建议用广玉兰替换,部分半死亡的刺桐也一并替换,在应用开花植物美化景观道路的同时也呼应呈贡段的“动感花海”。⑤环湖东路隔离带中原乔木长势不良,景观层次欠缺,拟定此段隔离带每120 m补植4株滇朴作为一个组群,株距为8 m,增加景观层次,提高隔离带中的绿化量。
  4绿化美化技术措施
  花木选购应遵循“高质量、严要求”原则,选择生长健壮,形态好,树冠丰满匀称、通直的苗木,并要求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无病虫害(表1、表2)。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5结语
  项目通过有针对性地种、补、改等技术措施,以及乔、灌、草相结合改造实施后,將提升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环境绿化、美化的档次和品位,使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道路绿化布局更为合理,景观更加优美,周边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建英.古田山庄绿化美化提升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07-210.
  [2] 张武.兰州新区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9):80-82,92,16.
  [3] 马怡馨,蒋华平.和美凤凰 多彩三亚:三亚市凤凰路道路绿化景观方案特色探析[J].城市建设,2009(38):336-337.
  [4] 徐文辉.杭州市城市街道绿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2(3):23-25.
  [5]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 朱横,田冬梅,赵晓泽.绿化美化造林树种的选择[J].中国林业,2010(7):53.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探索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的增效技术和套养模式,在主养河蟹池塘中进行了套养翘嘴红鮊的试验。于2月底至3月初,投放100 ~ 200只/kg规格的蟹种9 000~9 750只/hm2;2月底至3月初,套养翘嘴红鮊鱼种300~375尾/hm2;3月,套养尾重150 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750~900尾/hm2,以白鲢为主。结果表明,平均产商品蟹1 252.5~1 275.0 kg/hm2,翘嘴红
期刊
摘要[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烟蚜茧蜂在大棚内的繁育数量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育苗大棚内栽培烟株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烟蚜茧蜂繁殖数量及释放到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蚜虫的繁殖速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效果最优,处理第30天蚜虫数量达到14 616.7头/株;接种烟蚜茧蜂后,烟蚜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接种烟蚜茧蜂15 d后达到峰值,以空气相对湿度为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探索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方法]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结果] 该技术特点是氮肥在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的分配比例为30%、40%~50%、20%~30%,呈“山”字型分布,穗肥要求在水稻幼穗分化期1~2期施下。应用该施肥技术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结论]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山”型
期刊
摘要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农业用水的短缺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日益重视,其在农业生产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旱区糜子高产高效生产体系的构建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成为未来糜子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此重点介绍了糜子播期、密度、施肥技术、节水种植等栽培技术,阐述了糜子逆境生理、光合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糜子产业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糜子;栽培技术;栽
期刊
摘要面对近年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单养出现的病害频发与减产现象,亟需探索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新模式。通过对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的混养搭配比例、投放时间、病害防控等养殖管理要点进行试验发现,按7∶1的密度比例放养,2种虾养殖达到相对平衡点,混养效果较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产量和规格较单养要高,养殖收益比较稳定,可生产南美白对虾5 190 kg/hm2、罗氏沼虾1 530 kg/hm2,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四川什邡烟区雪茄原料烟叶合理的种植密度。[方法]采用“什烟二号”(GH1)、“什烟三号”(GH2)2个品种,设置4种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雪茄烟长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种植密度在28500和30 000株/hm2时,烟株的长势、产量和质量更好。 [结论]确定了“什烟二号”(GH1)和“什烟三号”(GH2)2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 对于以后品种的推广和雪茄烟叶的生产都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选育剑麻抗紫色卷叶病种苗。[方法]从海南昌江老病区引进恢复生长多年的剑麻园无病走茎苗作为抗病苗,进行试种、繁育、接种等一系列抗病试验与示范推广。[结果]该抗病苗具有抗紫色卷叶病能力,能有效控制紫色卷叶病危害。2010~2014年共引进及繁育该苗446万株以上,可供大田种植1000 hm2,苗圃及大田示范推广均未发生紫色卷叶病,其他麻苗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紫色卷叶病,该抗病苗通过作母株钻心繁
期刊
摘要板栗为药食两用的果中珍品,多糖是板栗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此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板栗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进板栗向功能产品和医药用品等多领域延伸、充分利用我国板栗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板栗;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5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82-03  Resear
期刊
摘要利用华东地区16个测站1986~2006年的逐3 h地面观测资料和08∶00、20∶00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雷暴发生频数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春夏季午后至傍晚是雷暴的频发时段,午夜至上午是北部地区雷暴的另一个高发期;夏季雷暴发生时CAPE值较大,春季雷暴发生时CAPE较小;无雷暴发生时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