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性语文学习课程的改革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u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 语文学习 积极探讨
  一、研究性语文学习课程的改革
  (一)着力基础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课文异化成了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现以人教板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为例谈谈课文的重组与学生研究性语言学习的关系。教材原本将《飞夺泸定桥》、《丰碑》、《狼牙山五壮士》、《冀中的地道战》、《革命烈士诗两首》、《难忘的一课》等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的数篇文章散排在几个单元里,而本年段的《社会》教材内容的第二单元正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二)”,它由“中国共主党的诞生、北伐战争与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红军不怕远征难、神圣的八扑抗战、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等篇构成,语文课本里的几篇课文的背景正是这段历史。为了充分利用教材间的内容联系,我引导学生在明确了《社会》课的目录及内容编排后,对语言课本上的这几篇课文进行了重组,将它们归为一组。这样便于学生在了解社会课知识的同时,感受语言课文的时代背景,同时便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更广泛地展开资料收集-------收集有关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的详细资料,通过内化,在更为广阔的背景认识中学习语文。
  对语文课文的后果组,沟通了学业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研究性提供了新视角,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广泛阅读,加深了对文章背景的理解,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供了基础。
  (二)、着眼发展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在对课本形态的教材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这样,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扎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在实践中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相对于课本形态的学习对象,学生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视野中的其他部分就显得灵活而随机,但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研究内容。
  1、赏析类
  这一研究内容主要结合课文,包括:(1)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许多名家作品进入课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由这些名家的基本篇目生发开去,因为选文一般都是删改后的形态,而删节后的文章在文意表达上与原作可能有距离,甚至有些删节
  妨碍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或者选文不足以表现名家的写作、为文的气质和风格。因而,用研究性的态度去寻求原作的本来面目、原汁原味,就显得必要了。(2)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在名家更广阔的作品里学生自然会感受。(3)对作家作品的背景研究。(4)对某一篇文章语言精华的研究,这主要在采用“小先生”的讲课方式的课堂上实践。
  2、问题解决类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研究必语文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研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学生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展开研究,而社会生活现象、问题更是研究的不竭源泉。所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资进行语文实践的情境与场景,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这些保持敏锐。
  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从班级男女生课间活动的差异、同学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到工厂、商店某个时间段的经营情况等,许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课题”都能成为学生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对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除了具有认识功能外,更具有实践性功能,它使用权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意体验,促动学生用内化了的或生成中的语文素养进行历练,由此获得提高。
  二、语文学习的方法指导
  研究性语文学习中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在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教师以自己的智能优势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
  不再主要是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方法上的指导者。所以,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提供帮助。在学习着力基础的课文时,侧重语文具体具体学法的指导。首先就是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方法。如怎样通过删、添、换、比、辨等形式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在了解文字负载意义的同时,学会清楚表达的方法;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等,由此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学习的课堂
  研究性语文学习的课堂需要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形式、方法,从而“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课堂乃是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基地。在课堂上是要习得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要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途径是贴近学生需要的,在实践中,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先生”,自己钻研教材并上课;创设更多表演的情境,使用权学生在形象的层面上感受,在理性的思维中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确;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
其他文献
细读,用夏丏尊的话来说就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用新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施特劳斯的话来说就是“在字里行间阅读”。静心细读,在想象、体验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在细读品味的过程中悟到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一、细读感悟内涵,理解语言  比如鉴赏诗歌,我们要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妙词佳句是诗人“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的足以表达诗歌内容的词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
摘要:初中化学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因素很多,把它们科学的巧妙的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运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现象,增强直观感性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师生互动 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
裁判带枪执法应该算得上新鲜事,而裁判掏枪吓退球迷就更新鲜了。日前,罗马尼亚的一场地区级别联赛,由于助理裁判漏掉了一个明显的越位进球,导致主队1比2告负。这事可闹大了,
期刊
01—45钻风水联动开关01—45钻风水不能同时启动,操作不便,有时造成先风后水的错误操作现象,使粉尘浓度增高。根据有关单位测定,先风后水的一瞬间粉尘浓度可高出国家卫生标
摘要: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对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德西效应对中小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德西效应 教学 启示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德西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将实验的结论称为德西效应。  实验的规则是:把大学生作为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主要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
摘要:学生的主动权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来自教师善教的“势能”,来自于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 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体育课 积极性 爱好 有效 和谐  现在,有的学校体育课采取了男女分组,按学生兴趣、爱好选项上课等形式,这些形式既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可以根据各类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学生的积极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难题,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各年龄层的人群均可受到该疾病的不同程度的困扰,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1][2]。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变态反应、气道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