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包括学案和导学两部分,“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的过程。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1、利用学案,明确目标
  在学案的设计上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学案设计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等,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分散教学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预习问题,配以基础性的预习练习,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满足中优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出示学案,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首先要把设计好的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重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查阅、交流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预习笔记中记录下来。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3、预习检测,寻求疑难
  课前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预习检测题,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课堂小组讨论奠定基础,预习检测题的设计方法有两种:
  (1)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为每小组设计相同难度的基础性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有学习能力较好的中、上学生选择完成),要求题型多样化,以纸条或小黑板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完成,然后组间交流检查,这样可以了解和掌握不同组内学生预习情况和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
  (2)教师为学习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为每组1、2号学生设计信息分析类题、3、4号学生设计理解类题、5、6号学生设计了解类题,设计难易梯度不同的题型,分别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信息反馈,组织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检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做到课前预设),结合日常教学经验,设计出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易错点的相应变式课堂训练题(教师预设,课前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采用小组交流学习程序来思考、交流、讨论完成。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应该深人到各组,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进度、焦点、效果,及时点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完成之后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5、学生讲解,点拨到位
  教师结合小组讨论情况,给出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小组分配课堂训练题的讲解任务,小组结合本组成员的讨论表现,将任务分配到具体成员。按照训练题的设计顺序,依次讲解,讲解不到位时,可有本组或其他组成员补充归纳总结出该训练题的命题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其他解法,结论及结论的推广。老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更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细心收集一些错误思路,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而学生自己又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错误思路,暴露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点评。
  6、能力提高,加深理解
  本环节,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1-2道题型,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交流讨论完成,使得中上等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7、课堂小结,形成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可采取 “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具体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等。使学生能总结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如何学、以及学到了哪些基本技能。
  8、课后反思,记录得失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教法上有何新招、有哪些得失,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以后教学的开展积累更多的实践材料,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进步一点。只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我们就能真正成长为反思型、学习型教师。
  【作者单位:玉门市小金湾民族学校 甘肃】
其他文献
实验测定了平直叶轮动态混合絮凝器内絮团浓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沿絮凝器半径方向,絮团浓度先是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则转而降低;在絮凝器的轴向,絮团浓
1995年5月6日10时55分,中国科考队员第一次在北极点插上了五星红旗,四了我国几代科学家的北极之梦。当勇士们回到祖回时,迎接他们的除了掌声和鲜花,还有一套精美的图书——《神奇的北极》。
目的探付脐血生物学特性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前景.方法采用脐血输注的方法对58例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血象恢复以及生存质量改善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脐血输注可明显
一、教学目标:1、熟悉人体的消化器官。2、品尝和“跟踪”鸡蛋的行走路线。3、对鸡蛋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二、知识与技能:1、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2、知道并了解怎样的饮食习惯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饮食卫生。2、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道运动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创设
音乐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艺术性、知识性的显著特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师生互动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师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具体措施。  一堂音乐课是否成功,主要看的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及配合。如果课堂上只有教没有学或者学得很勉强,那么课堂就没有效率可言。目前,小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采用内耦合大块液膜分离技术。考察料液相浓度、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反萃取剂浓度、料液相中柠檬酸钠与镍(Ⅱ)的摩尔比对镍(Ⅱ)迁移率的影响,研究了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放松,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经到了1.14亿人,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
多数人一直认为,音乐结构分析和曲式分析是一码事,其实并非如此。曲式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方面。那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李老师的这本书中给出了正确的解答:曲式是音乐结构定型化和模式化的产物。并且,李老师更助长中国音乐的结构分析必须采取多样化手段,而不能拘泥于曲式分类。在这本书中提到: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些机构的模式化程度较高,曲式形态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音乐,曲式框架原本就比较随意或隐蔽,它讲
<正>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39;万世师表&#39;。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了,但他
期刊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没有一种相当发达的社会调节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社会控制系统.现代化的进程往往是步履维艰,甚至顿挫。读李剑鸣副教授所撰《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一书,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