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指引一路行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记
  当我看到姚老师给我发来的写作邮件时,距离我和姚老师的上一次见面已经一年半有余。看到她熟悉的行文,仿佛又见语文课上她双眼清亮、嘴角含笑地与我们侃侃而谈。那种活力、那种对文字由衷的喜欢,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真真实实可以让人感觉得到。这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依旧留存的东西,可以感染我们一生。这么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邀请我写这篇文章,对我的信任令我欣喜万分又诚惶诚恐。学浅才疏,唯愿尽微薄之力写出恩师对学生们文学素养的一路栽培。
  一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你认为中国哪一科目的教育最失败?里面的回答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指出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我看了一圈,发现就是没有我心目中的答案——阅读。也许阅读并不能严格地算作一门学科,但也正是因为它不出现在课表上,所以它受到的重视也更加少,甚至少于体育与音美。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十分庆幸自己初中遇到了一位重視阅读的老师,在繁忙的学习中为我们打造出一方阅读的净土。
  印象最深的是在七八年级时,姚老师会将自己的语文课作为阅读课,让我们安安静静地享受四十分钟的阅读。她根据我们这个年龄的阅读水平,再结合语文教材涉及的书本,贴心地为我们打造书单。从林清玄的散文集、龙应台的《目送》,到《傅雷家书》,再到《堂吉诃德》,她带领我们做摘录、读书笔记,再带领我们去“微格教室”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同时也真正落实好了“先进课堂”的理念。甚至,为了增加我们的兴趣,她还组织我们进行“课本剧”的演出,鼓励我们节选名著片段改编成剧本,再上台演出。
  我和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出演了《仲夏夜之梦》的一个小片段。我写完剧本的成就感、排练时的投入、演出成功时的喜悦,都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一个男生,原先不是很喜欢阅读,在前几天联系时,和他谈到这件事,他说:“到现在,印象最好的大部头的书还是那本蓝色的《莎士比亚全集》,至少不像其他大部头,一看就没有去翻阅的欲望。”我想,他说的是实话,对大部头书有抵触情绪的绝不只是他一个。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能让他在短时间里对一本原先抵触的大部头书产生改观,这与姚老师付诸努力让我们大家体会到阅读的愉悦感是分不开的。读了姚老师《一路阅读一路思——记孤独而不寂寞的求学时代》这篇文章后,我对她从小与书为伴的博学多思充满了敬佩,也更深更细地体会到了阅读在她身上的“烙印”。她对阅读是那么热爱,强烈到她想要将阅读的快乐分享给更多人,而她的学生是首选。她用赤诚、热情与智慧,只为让我们明白阅读的快乐。她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感动,她对我们阅读习惯的培养让我们心存感激。
  二
  姚老师对我们的栽培远不止阅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是自信的培养还是技术的锻炼,是学术性的知识还是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她都一路提携,倾囊相授。
  她以慧眼识得真正热爱文学的孩子,并大力称赞与鼓励。我还记得,隔壁班一个女孩子害羞地把她写的小诗拿给姚老师看,虽然文笔稚嫩但是姚老师却大力地赞赏,让她简直开心得像一个小孩子。我当时正好目睹这一幕,非常惊讶那个女孩子敢于和老师分享她的创作。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创作,那时候身边也有一摞的“文学作品”,包括稚嫩的古体诗、自己写的冒险小说等等,但是从来没有拿出来过。是姚老师那个激励的笑容,鼓励了那个女孩子,也鼓励了在一旁的我。那时才六年级,尚不太了解姚老师,是她那个笑容,一下子让我知道这是一位喜欢文学、喜欢学生的老师,她会成为同样喜欢文学的孩子最好的老师。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诗词班。两个班,十几个喜爱诗词的同学放学后留下来,听她讲诗词格律,展示自己写的诗作,再一起品评。即便最初的目的是参加全市古诗词创作大赛,可是逐渐使我在其中真正体会到了一种毫无功利、但求文学的纯粹的喜悦。这是一方文学爱好者可以信马由缰、展翅翱翔的天地,虽小但是我们知足了。这段时间真是令人怀念!我为有这样的诗词领路人而自豪!
  她能一直保持不浮躁的教学追求,为人处事又体现出一种豁达与乐观,这些都是非心灵安定宁静者不能做到的。看过这篇文章,我想这样的心境也许是她从小习惯“独处”、享受“独处”而获得的。能享受独处的人,当真少之又少,而这又与博览群书累积的学识密不可分。
  她是一个难得的把自己在语文上的追求与自己的教学、又把自己的教学与自身的人格魅力结合起来的老师。能结合已属不易,更别提她结合得那么好,那么自然,现在我回忆起来,方知什么叫作潜移默化。
  三
  我想,姚老师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不浮躁的处世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传承。在文中,姚老师提到了在自己求学生涯中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位老师。他们给予姚老师帮助,而今姚老师又来给予我们。他们传递阅读的快乐、学习应有的快乐,而今姚老师来传递给我们,教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有格局”的人。这样的传递是多么动人!要说姚老师做我的老师时的小事迹,真的说不完。但是每一件,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不要随波逐流于浮躁盲目的信息碎片化的社会,不要肤浅地停留在应试学习上。这样的精神,应该被铭记于心,代代相传。
  又想到了姚老师那双有神的眼睛,只有不忘初心、热爱生活的人,才有那样的眼睛吧。我们将紧紧揣着姚老师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将学习和生活继续下去。我们会像她一样,即便在这个浮躁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里,也依然坚持阅读,让书本带给我们同样明亮的眼睛。
  再一次感谢姚老师对我们的栽培!
其他文献
初识许地山: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  “当时我只是个毕业生,什么学识也没有。可是地山在那时候已经在燕大毕业留校教书,大家都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初认识他,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可是,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总说得有趣。我不再怕他了。”老舍这样回忆与许地山的第一次见面。  老舍初识许地山,是在1922年春。当时,北京缸瓦市基督
期刊
【经典文本】  一双长丝袜  [美] 凯特·肖邦  一天,年轻的索莫斯太太意外拥有了十五美元,这对她来说是一大笔钱。这笔钱把她破旧的零钱包塞得鼓鼓的,让她觉得无比珍贵,也想起自己好几年没有享受过  了。  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了萦绕在她脑海中的问题。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来像梦游一般,其实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和计算。她不想仓促行事,以免事后后悔。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清醒地躺在床上,在脑海里反复斟酌。在她看来,
期刊
物是人非常常是最让人感到寂寞与伤感的。因为自然的物候常常是可以轮回的,但是人生就像射出去的箭矢,是没有办法回转的。就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所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境况总是惹着诗人词人的情绪,生发出不少伤感的叹息。不过感伤的表达有时也彼此不太一样。有人会比较激
期刊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是如何变成蝴蝶的。  我分明看见它在挣扎,在撞击,在呐喊,仅因为一层薄薄的纱将它裹住,让它看不到外面的阳光。在我看来那是一层纱,对它来说却是铜墙铁壁,它每一次的撞击似乎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它强烈地抽动,好像期盼与向往的火焰在胸膛跳跃。那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坚强。  看著它痛苦挣扎的样子,我想帮它。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定了。因为我是一个旁观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为现实总是残酷的
期刊
刘丹,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一学生,性格随和,爱好广泛,会弹吉他,会画素描,喜欢随心写下生活,曾获第十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不喜欢老蔡,从第一眼见到她,从她还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之时。说不上为什么,甚至没有过交谈或是对视,就是打心底地反感,那样一个走路大摇大摆、张嘴牙床露天、说话唾沫四溅、总表现得无限自信的人。  打死也不曾
期刊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为古典诗词美学审美范畴,意境本质就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在诗词创作中,只有创造出诗歌中富有独特意味的“象”,达到主观性和客观上
期刊
期刊
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教育专家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做出了以下评析。  整体难度系数?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作文?★★★一、总体评价  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第二年,全国Ⅰ卷作为标杆性试卷始终走在高考前沿。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着重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基本
期刊
【经典文本】  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  侯德云  天地间灌满了火辣辣的热。他愤愤地骂了一句:这鬼天气!骂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抬腿向村子走去。  他光着膀子,衬衫随意搭在肩上。浑身上下黏叽叽的油汗把他纠缠得很不舒服。太阳快要落山了,咋还这么热呢?他觉得老天爷一定是老糊涂了,就像村里活了90多岁的那个白发老太婆一样,耳聋眼花,弄不清是是非非了。  只锄了几垄地,他就受不住了,嗓子里冒了烟。他要回家去
期刊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场了。”  ——题记  微风轻抚树叶的沙沙声摩擦着敏感的双耳,使心止不住的发痒。窗外鸟儿偶然的合鸣,更是给晴朗的午后添上了一丝说不明道不清的异样。这样静谧的地方,最适合捧一本書,端一杯茶,在书桌前消磨时光。  可惜,看的书不大对。父亲的书柜里有一本老旧的书,出于好奇,我把它抽了出来。咦?《空中的勇士》?是讲动物的,还是写科幻的?抑或是一篇散文?都不对。翻开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