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血浸染的中华魂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场了。”
  ——题记
  微风轻抚树叶的沙沙声摩擦着敏感的双耳,使心止不住的发痒。窗外鸟儿偶然的合鸣,更是给晴朗的午后添上了一丝说不明道不清的异样。这样静谧的地方,最适合捧一本書,端一杯茶,在书桌前消磨时光。
  可惜,看的书不大对。父亲的书柜里有一本老旧的书,出于好奇,我把它抽了出来。咦?《空中的勇士》?是讲动物的,还是写科幻的?抑或是一篇散文?都不对。翻开书的扉页,震耳欲聋的炮鸣声与难闻的硝烟味都随着飞机的嘶鸣冲进脑海,使之炸裂。
  那是抗战时期的故事。
  当时,一个日本记者乘上了轰炸成都的战机,要为日本拍一部战争宣传片。当时的成都已是满目疮痍,没有一架可以飞上天空的战斗机。因为,飞行员都已经牺牲了。
  但正当日本战机畅游在成都上空时,意想不到的是,一架战机从成都地面扶摇直上,朝着日本战机开了火。可由于战机款式陈旧,杀伤力不强,纵然击中了日军的战机,但也打不掉,击不落。于是,战机调转方向,撞向了日本记者乘坐的战机。然而,竟然也被日机躲过了。
  驾驶那架战机的,不是别人,是所有成都飞行员的教练。他的学生,都战死沙场。
  他驾驶的那架战机,是当时中国最差的一款战机,而且还是一架把杀伤力降低了的教练机。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壮?那是一种怎样的义无反顾?学徒战死沙场,成都境内没有任何的空防措施,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呢?可他还是去了,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
  故事的结尾没有告诉我那个教练的最终去向,只是把深情的笔触永远停留在一篇日记中:
  1940年7月22日 小雨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场了。
  这是什么?这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落魄贵族的反抗,这是一匹孤狼在冷冽的风中发出的不甘怒吼!
  我终于明白那时“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精神了。那时的华夏儿女们,奔赴抗日前线,用枪击用拳打用脚踢用牙咬,都拼尽了全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后,他们直挺挺地倒下,接在后面的,是更汹涌、更杀气滚滚的浪潮。
  抗日抗日,抵抗日本,但那时我们样样落后,拿什么去抵抗?只有拿拳头、拿生命去搏!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着日军的入侵!抗日这个词,更多包含着的,是一个民族的悲壮不屈的、被染上了鲜血的魂。
  很庆幸,我们胜利了。我知道,用“我们”这个词不太对,但我还是用了。因为我为他们骄傲,我为他们自豪,我想跟他们一样也做一个有着不屈不挠的中华魂的龙的传人!
  当时的人们,贫穷困苦,国难当头,但他们用一颗喷薄着热血的无畏的心和对祖国的浓烈的爱保守中国,赶跑了侵略者。而如今呢?我们生活安逸,有大鱼大肉,有九年义务教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但我们早已没了当年的那份坚毅那份热情,那抹中华魂。
  现在的中国,是我们的上一辈和老一辈撑起,总有一天,我们会从他们手里接过这份重担。到时候,我们靠什么来支撑这偌大的一个中国?靠好吃懒做靠浑水摸鱼靠贪图玩乐靠善恶不分,还是靠我们的才华与力量?
  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志向,也不去憧憬不去追逐不去拼搏,这像一个中国人吗?这更像一个被安逸轻松的生活养出来的祸害祖国的废人、罪人!
  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生活在它丰满的羽翼之下,而我们却像永远长不大一样,任性地推卸着保护它的责任。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勇气?不管是什么,都显得可悲。当翅膀没有了力气,当羽毛逐渐稀疏,我们是继续躲在前辈们撑起的屏障下,还是勇敢地站起来,去接续传承的火炬?当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都堕落了,中国怎么办?难道我们又要眼睁睁看着它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哀鸣吗?那可真是可叹,真是可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这群正值美好年华的少年们有目标地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变得更坚韧,让自己拥有像那个教练一样、像当时的华夏儿女一样的不屈不挠、敢与天斗的中华魂!
  (指导教师 曾海霞)
其他文献
在山中住,总要起得早,因为似醒非醒地眠着,是山中各样的朋友所憎恶的。破晓起来,不但可以静观彩云的变幻,细听鸟语的婉转,有时还可以从山巅、树表、溪影、村容之中给我们许多可说不可说的愉快。  我们住在山压檐牙阁里,有一次,在曙光初透的时候,大家还在床上眠着,耳边恍惚听见一队童男女的歌声,唱道:  榻上人,应觉悟!  晓鸡频催三两度。  君不见—  暾将出兮东方,  微光已透前村树?  榻上人,应觉悟!
期刊
初识许地山: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  “当时我只是个毕业生,什么学识也没有。可是地山在那时候已经在燕大毕业留校教书,大家都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初认识他,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可是,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总说得有趣。我不再怕他了。”老舍这样回忆与许地山的第一次见面。  老舍初识许地山,是在1922年春。当时,北京缸瓦市基督
期刊
【经典文本】  一双长丝袜  [美] 凯特·肖邦  一天,年轻的索莫斯太太意外拥有了十五美元,这对她来说是一大笔钱。这笔钱把她破旧的零钱包塞得鼓鼓的,让她觉得无比珍贵,也想起自己好几年没有享受过  了。  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了萦绕在她脑海中的问题。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来像梦游一般,其实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和计算。她不想仓促行事,以免事后后悔。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清醒地躺在床上,在脑海里反复斟酌。在她看来,
期刊
物是人非常常是最让人感到寂寞与伤感的。因为自然的物候常常是可以轮回的,但是人生就像射出去的箭矢,是没有办法回转的。就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所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境况总是惹着诗人词人的情绪,生发出不少伤感的叹息。不过感伤的表达有时也彼此不太一样。有人会比较激
期刊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是如何变成蝴蝶的。  我分明看见它在挣扎,在撞击,在呐喊,仅因为一层薄薄的纱将它裹住,让它看不到外面的阳光。在我看来那是一层纱,对它来说却是铜墙铁壁,它每一次的撞击似乎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它强烈地抽动,好像期盼与向往的火焰在胸膛跳跃。那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坚强。  看著它痛苦挣扎的样子,我想帮它。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定了。因为我是一个旁观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为现实总是残酷的
期刊
刘丹,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一学生,性格随和,爱好广泛,会弹吉他,会画素描,喜欢随心写下生活,曾获第十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不喜欢老蔡,从第一眼见到她,从她还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之时。说不上为什么,甚至没有过交谈或是对视,就是打心底地反感,那样一个走路大摇大摆、张嘴牙床露天、说话唾沫四溅、总表现得无限自信的人。  打死也不曾
期刊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为古典诗词美学审美范畴,意境本质就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在诗词创作中,只有创造出诗歌中富有独特意味的“象”,达到主观性和客观上
期刊
期刊
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教育专家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做出了以下评析。  整体难度系数?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作文?★★★一、总体评价  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第二年,全国Ⅰ卷作为标杆性试卷始终走在高考前沿。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着重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基本
期刊
【经典文本】  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  侯德云  天地间灌满了火辣辣的热。他愤愤地骂了一句:这鬼天气!骂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抬腿向村子走去。  他光着膀子,衬衫随意搭在肩上。浑身上下黏叽叽的油汗把他纠缠得很不舒服。太阳快要落山了,咋还这么热呢?他觉得老天爷一定是老糊涂了,就像村里活了90多岁的那个白发老太婆一样,耳聋眼花,弄不清是是非非了。  只锄了几垄地,他就受不住了,嗓子里冒了烟。他要回家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