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之后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经典文本】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期刊
期刊
没有人是天生脾气好,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遇到事,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情绪处理不好,事情会更糟。  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惶。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这是一种颇
期刊
在山中住,总要起得早,因为似醒非醒地眠着,是山中各样的朋友所憎恶的。破晓起来,不但可以静观彩云的变幻,细听鸟语的婉转,有时还可以从山巅、树表、溪影、村容之中给我们许多可说不可说的愉快。  我们住在山压檐牙阁里,有一次,在曙光初透的时候,大家还在床上眠着,耳边恍惚听见一队童男女的歌声,唱道:  榻上人,应觉悟!  晓鸡频催三两度。  君不见—  暾将出兮东方,  微光已透前村树?  榻上人,应觉悟!
期刊
初识许地山: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  “当时我只是个毕业生,什么学识也没有。可是地山在那时候已经在燕大毕业留校教书,大家都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初认识他,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可是,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总说得有趣。我不再怕他了。”老舍这样回忆与许地山的第一次见面。  老舍初识许地山,是在1922年春。当时,北京缸瓦市基督
期刊
【经典文本】  一双长丝袜  [美] 凯特·肖邦  一天,年轻的索莫斯太太意外拥有了十五美元,这对她来说是一大笔钱。这笔钱把她破旧的零钱包塞得鼓鼓的,让她觉得无比珍贵,也想起自己好几年没有享受过  了。  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了萦绕在她脑海中的问题。有那么一两天她看起来像梦游一般,其实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和计算。她不想仓促行事,以免事后后悔。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清醒地躺在床上,在脑海里反复斟酌。在她看来,
期刊
物是人非常常是最让人感到寂寞与伤感的。因为自然的物候常常是可以轮回的,但是人生就像射出去的箭矢,是没有办法回转的。就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所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境况总是惹着诗人词人的情绪,生发出不少伤感的叹息。不过感伤的表达有时也彼此不太一样。有人会比较激
期刊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是如何变成蝴蝶的。  我分明看见它在挣扎,在撞击,在呐喊,仅因为一层薄薄的纱将它裹住,让它看不到外面的阳光。在我看来那是一层纱,对它来说却是铜墙铁壁,它每一次的撞击似乎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它强烈地抽动,好像期盼与向往的火焰在胸膛跳跃。那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坚强。  看著它痛苦挣扎的样子,我想帮它。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定了。因为我是一个旁观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为现实总是残酷的
期刊
刘丹,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一学生,性格随和,爱好广泛,会弹吉他,会画素描,喜欢随心写下生活,曾获第十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不喜欢老蔡,从第一眼见到她,从她还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之时。说不上为什么,甚至没有过交谈或是对视,就是打心底地反感,那样一个走路大摇大摆、张嘴牙床露天、说话唾沫四溅、总表现得无限自信的人。  打死也不曾
期刊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为古典诗词美学审美范畴,意境本质就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在诗词创作中,只有创造出诗歌中富有独特意味的“象”,达到主观性和客观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