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文本解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4月16日下午,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华盛顿访问后推动政府“购买”钓鱼岛,并于9月11日日本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再一次把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再次摆在世人面前,让中国人们不得不再次深刻思考摇摆不定的中日关系。本文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文本解读为基础,分析我国一代领袖邓小平同志对中日关系的独到见解及远见,探析中日关系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
  一、“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提出的时代背景
  随着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了邦交,中日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1978年,中日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现实中日关系正常化,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政治上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经济上两国经贸往来不断增加,文化交流上更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双方的交流进入一种史无前例的繁荣,两国国民的相互认识和感情达到历史最好状态,中日关系进入一个“蜜月期”。
  1984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亲切会见了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双方进行了近100分钟的长谈。在会谈时邓小平说到:“在发展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两家都要看得远一些,广一些,这对双方都有利。”邓小平对中曾根说,我很赞成阁下的话:不要只看近利。中曾根首相也说出了看法:我们两国照各自目前的政策执行下去,两国之间就不会出现矛盾或对立,日中友谊可以世代相传。就邓小平同志看来,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就是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这种发展和考虑不仅仅是指政治上的关系发展与考虑,更广泛地覆盖到了两国之间经济、文化、民间活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健康的、友好的考虑与发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纪,还要发展到二十二世纪、二十三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中日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
  1986年11月8日,中曾根再次访华,参加了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奠基典礼,11月9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中曾根首相,双方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交谈。中曾根谈到参加日中青年交流中心奠基典礼的感想时指出,我们的一代人对日中友好是坚定不移的,现在的任务是要把这种友好关系推向21世纪以至更远的将来。 邓小平赞同的说,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中日双方看得远些、广些,才有利于中日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只对一方有利,而是对双方、对两国、对两国人民都有利。
  二、中日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第一个问题仍然根源于中日间的历史认识问题。由于日本未能深刻真正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并真正认识这段历史的本质,导致很多人特别是政治家倾向以战前的思维模式“度中国之心”,担心中国军事力量崛起以后,也会像战前日本军国主义者那样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特别是在海权问题方面,日本将海上运输线视作“生命线”,作为“资源小国”也对开发海洋资源抱有极大期待,因此对中国增强海军力量、推进海洋战略尤其敏感。所以说尽管所谓“中国威胁论”在其他亚洲小国也有,但有过侵略战争前科、陆地资源贫乏的日本对曾遭受过其侵略的中国的崛起不仅感到“威胁”而且感到“恐惧”,这种恐惧驱使日本虚张声势,在事实上进入对中国“备战”状态,其对华强硬政策其实是一种虚弱的表现。
  第二个使得中日关系一直跌宕起伏、波澜不断的主要原因就是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和东海的资源开发问题。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再次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的问题留待日后解决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让步,只是为了不将矛盾激烈化。
  从1895 年至今,钓鱼岛事件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化,直至今日发展激烈,走向了极端,它影响了中日的历史关系,如果发展不当的话还会继续影响中日以后的关系。中日今后的发展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经济大国,他们的关系对今后的国际和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他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个根本问题在于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很不适应的纠结心理。尽管这种不适应心理在其他亚洲小国也有,但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心理更重,因为日本曾在20 世纪成为亚洲“一枝独秀”的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在战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所谓“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然而如今日本“世界老二”的地位却被中国夺去,导致日本人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对自己被超过而格外感到懊恼和沮丧,加上日本媒体对中国发展中的负面问题报道很多,使日本人一方面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感到惊羡,另一方面对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之多感到不服气,甚至反而增强了“优越感”,看中国什么都不顺眼。此外,在中日围绕历史问题( 比如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发生摩擦的时期,日本曾出现过所谓“国论两分”( 一半以上的国民不支持首相参拜) 的情况,然而钓鱼岛争端事关国家利益,领土主权问题最容易获得民族认同感,长期被灌输“尖阁诸岛( 钓鱼岛) 属于日本”的日本人可以说从上到下立场基本一致,于是政府为了“捍卫主权利益”怎么强硬老百姓都会支持。
  总之,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恐惧、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感情加上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升温,导致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越变越好是越变越差,在部分政客和媒体的炒作下,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度”更降到了复交以来的最低点。这种状况导致掌权者觉得,越是采取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在政治上对自己越有利,同时这种状况也为占据某些地方领导职务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所利用,挖空心思“找叉”激怒中国,而中国越是被激怒,他们就越可以借此进一步煽动“中国威胁论”,在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气氛中浑水摸鱼,谋求实现他们自己或后代的个人政治野心。   三、深刻认识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 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第一,积极地推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在当前阶段,推动两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务实途经,也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崛起的大局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经济的崛起是中国国家崛起的重要支柱,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人均方面。2010 年中国的GDP 世界第二,但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2010 年中国的人均GDP 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 位左右”。显然,中国依然比较贫穷,综合国力不够强大,发展仍然是中国的主旋律,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的和平环境,尤其是周边的和平环境, 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尽可能地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
  第二,认识中日历史问题中的南京大屠杀问题。日本一些人到现在还不愿意承认这一历史事实,总想把当年的日本说成与纳粹德国是不同的。日本右翼势力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谎言,是虚构的。其所谓“根据”是,南京当时只有20万人口,怎么能杀出30万人呢?这种说法是明显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偷换了概念的诡辩。当时在南京市国际安全区的人口才是20万人,南京全市人口近65万人。况且南京大屠杀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和南京周边地区。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安全区确实有暴行,但是安全区并不是大屠杀的重点部位,所以仔细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有意把概念偷换了。还有一个所谓“理由”是,南京那时候哪有推土机,30万怎么处理得了?其实有大量证言表明,当时许多俘虏是被押解到长江边上被用机关枪扫到江里的,还有很多人是直接被埋在防空壕里或被用各种车辆拉走集中掩埋的,而不是逐个挖坑掩埋。所以他们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意识到,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机遇较多,彼此互访的机会也比较多,但下半年由于有“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如果再碰上日本领导人去参拜靖国神社,两国关系则可能会“晴转多云”,甚至再度恶化。中方针对日本右翼的自欺欺人之谈应当予以揭露,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内外两个大局,努力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第三,积极推进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和平发展策略。在处理中日关系过程中双方都要从最大处着眼, 最从小处入手。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从中国复兴的大战略着眼, 不囿于眼前利益的得失, 更不能囿于情绪的影响,从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着手。中国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中日关系作为基础, 所以中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要以合作为主。中日两国间有利益和认识的分歧点, 但同时也会有利益和认识的契合点。所以我们要通过扩大合作的广度、加深合作的深度来解决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同时, 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利益。深刻认识近几年日本一些领导人表面说着友好合作的甜言蜜语, 实质不断向中国发难。中国历来都是走和平外交的道路,所以不断地做出一些适当的让步避免中日外交关系的扩大和激烈,可惜日本一再地咄咄逼人,因此中国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展现强硬一面。同时,中国也应该加快发展的脚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第四,中日应进一步实现政经互促,协调发展。近年来很多人说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实际上由于小泉时代“政冷”的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目前并不如人意。中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日本还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6%以上,现在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11.8%。然而,中国对日本来说却更加重要,中日贸易现在占到日本外贸的17.5%。伴随人民币兑日元升值,日本来华直接投资出现减少趋势,这需要引起注意。
  中日关系的发展只有看得远些,考虑周全些,才能真正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两国人们带来真正的和平,为世界的和平起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 闫素娥:《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3 期.
  [3] 张景全:《关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的几点认识》,《东北亚论坛》,2005 年第2 期.
  作者简介:何敏宁(1981-),性别:女,籍贯:广西桂平,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法学硕士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市场条件下,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金融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金融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以实现金融管理目标,是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房产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房产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房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房地产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英语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笔者结合山区实际,努力探索适合山区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山区英语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山区;四结合;英语;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仍是山区英语教学习以为常的模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不断思考:如何使山区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使英语
期刊
摘 要:人教版九年级:“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是代数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的亮点;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用函数思想看方程;二是用方程思想看函数。  关键词: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思想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代数知识,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
期刊
摘 要:财务工作仅限于记账收付款等简单操作,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现代财务管理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而且已成为企业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沉重的桎梏,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让财务工作参与生产经营决策,由服务监督型向着有效管理型转变。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树立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大情况下,这种局面下的形成取决于资金是否为企业的瓶颈所在。在“知本”这一概念受到普遍承认和尊重的今天,技术,学识、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直接和金钱画上了等号,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亟需改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规划,简言之就是人力资源的策略,它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做什么、一个是怎么做。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分别从人力资源各大模块进行全面梳理,今年计划做哪些工作,预计会取得什么成绩,预期的目标如何考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资源如何整合才能最大化的契合业务部门的需求,以及怎样做才能将具体的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规划工作并不难,只要把握关键点,同样可以得心应手。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理论即消费者均衡理论的方法基于严格的假设来对公车补贴和公车租用两种手段进行比较,得出公车补贴手段更为有效的结论。最后,对公车补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及对未来的改革做出积极的展望。  关键字:公车制度;公车补贴;公车改革;消费者均衡理论  一、公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公车制度一直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采用实物配给制。可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成熟与创新、教学内容也不断的跟随时代脚步更新、完善与增减;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的教学媒体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对中学地理教学媒体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媒体;运用策略;地理教学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四要素。教学媒体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学媒体进行有效
期刊
摘 要:疼痛不仅仅是由于外界刺激或机体遭受损伤而出现的客观反应,心理学因素同时主观的影响着个体的痛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介绍注意、动机、情绪、个人经验等对于个体疼痛的影响,以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好的治疗疼痛。  关键词:疼痛;注意;动机;情绪体验与疼痛的关系  痛觉是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的一种躯体的或内脏的感觉现象,是与生命的进化过程相伴随而形成的。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直至高等动物,都具有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