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71518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差异被忽视、消极对待甚至错误对待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合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为顺利实施实验分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试图探索出提高物理教师理论水平的方法和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分层递进 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学习心理
  在物理实验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
  根据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和高中生物理实验学习心理,为完成实验教学目标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的设想是:
  1、组织物理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组织物理组教师学习理论:全国各地目标分层教学研究经历了二十多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是本目标分层教学深化研究的直接基础。为此我们将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学习论》、《现代教学学》、《心理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因材施教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搜集我国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有关论文进行研讨。学习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如《物理实验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等,搜集全国各地物理实验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有关论文进行学习。
  2、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
  ①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礎、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c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我校班级分为三类:奥赛班,重点班,平行班。奥赛班学生都为a类,重点班学生分为a、b两类,平行班分为b、c两类。实验小组每两人一组,:奥赛班都为同质组,重点班a、b类学生为一组,平行班b、c类学生为一组,分组都为隐性的,不让学生知道,以免损害学生自尊心。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及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具体为:c在教师引导下有兴趣实验,能在教师或者a、b类学生的指导下完成实验;b有兴趣做实验,能完成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c有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探究,能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探究规律,并进一步联系相关实验,设计类似的实验方法,进一步实验。
  ②备课分层与授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注意层次和梯度。学生实验的基本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及完成报告阶段。把实验准备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弄清有关实验内容,原理的理论部分,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解决。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后,教师有足够时间对每各层次学生实验过程进行精心指导。学生搞好实验前的预习,教师事先布置好预习提纲,要求从预习中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所用的方法、步骤,包括要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数据等,这样既可以避免实验课上学生盲目动手,又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对实验进行指导;要抓好实验完成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在开始动手实验之前,先定好该实验可分几步,以b层次的学生操作为主,层次高的学生指导层次低的学生,然后要求同组学生逐步轮流配合操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确保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避免个别优生做实验,其余学生看实验的现象;上课课堂教学中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实验)--合(集体归纳)。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实验原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实验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后劲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③分层练习,分层作业
  分层练习,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面向差异,区别对待的重要方面。实验中,向三个层次学生布置三种层次的练习作业:c层:基础题+补缺补差题,b层:基础题,a基础题+提高题。编选好层次题是保证分练效果的关键。老师应对课本习题和配套的同步练习精加工、巧处理。每个题要亲自先做一遍,了解每个题属于哪一目标层次,在确定之前,还要反复推敲,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换、并、改”加工,力求使每道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适合各层学生的练习需要,然后分层落实到各组学生。
  ④分层评价,梯度测验
  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相应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标评价也应有所侧重,分层考虑,区别对待。对a层学生着眼于实验原理掌握的力度、深度及思维的创新性方面进行评价,对b层学生以实验原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基点进行评价,对于c层学生的评价则侧重于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要立足a层的提高创新,b层的知识结构完善,c层的查缺补漏,防止负积累,定期进行形成性测评,试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学生同卷不同题,实行梯度测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为此,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
经过了六年的一个轮回,我送毕业了一届学生,又重新回到起点——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教学,通过这一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的教学,我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思考,以便为自己或同仁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年级的孩子在初入门阶段的学习,知识、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兴趣和自信心才是最关键的。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只有孩子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才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当前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現状,其根本目标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益。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创造能力层面和思维品质层面全面提高,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感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两条主线:一、就是数学基础知识,这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上,教师要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音乐欣赏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