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中体现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
   “课文”即“源泉”,是习作的舞台。课文中的情境、课文中的“空白”、课文中的插图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练笔的好材料。
   “课文”即“宝典”,是习作的秘籍。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師可以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根据学情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践。
   1.借课文的精妙结构引领学生学会作文构思,巧妙谋篇布局。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落笔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
   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例如,七(上)第一单元的三篇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学生在深入揣摩,领悟发现的基础上,在自己写作文时都能做到巧妙借鉴,动笔习作之前所列提纲大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学会了基本的谋篇布局,作文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2.借课文精妙的语段引领学生进行片段摹写,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结合经典课文色学习,精心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课文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学生被其结尾的精妙修辞和感染力所深深打动,于是在深入赏析,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片段摹写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练笔效果精彩纷呈。
   3.借课文中的精妙表达,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进行仿写训练。
   如在学习课文朱自清的《春》之前,先给学生布置观察日记的片段习作任务:在淄博街头寻找“秋”的身影,请学生通过自己的五官,认真体会,感受“秋”的气息,每天写不少于80字的观察日记。
   通过近两周的细致观察,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淄博秋的气息,而此时,《春》这篇经典课文也已学习完毕,于是我们引领学生进行《春》的全篇仿写,重点练习运用多幅图画表现特征的手法,于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淄博秋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
   “以读促写”,是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可以将阅读引向纵深。可以仿写,可以创写,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切实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取得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研究时间比较仓促,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如:阅读课与写作课和谐融合会不会使课堂“四不像”?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老师眼睛总是盯着课文会不会使学生的视野狭窄?会不会让学生“唯教材马首是瞻”?我们该怎样看待教材,是不是一直仰视?
   我的初步思考是:要使文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前提是要“平视”文本。但是,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很大突破,这也是我要继续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强化记忆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而朗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记忆手段。朗读时,口、眼、耳、脑、心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问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到文本所带来的美感,无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内容,真切地感受文本之美,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对文章的独特感受,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提问时要面
期刊
我校属于乡镇中学,学生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因此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说”与“写”是脱节的。学生说的比重非常少,并且也不愿意说,更别提说为写做铺垫,加之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将其解决,这与学生的说写没有有效结合有很大关系。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出一源,二者彼此联系,互相促进。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认为生活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的诸方面构成了教育,教育过程也伴随着生活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改变学生知识结构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状况。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促进学生理解   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习语文极好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背景,让他们的记忆生活成为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课堂上寻找
期刊
中考阅读常以记叙文阅读为主要考查对象,记叙文阅读一般考查小说和叙事散文。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两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心灵。  人与自然   例文:   他们在一边小声催促我,告诉我说只要经过的大车一次鸣笛,所有的鸟都会飞走。他们说已经看到大車开过来了,他们说路很窄,一定会鸣笛的……我一枪命中水塘的中央,溅起一团漂亮的水花。似乎过了一千年那么久,枪声才终于降落到地上,三只鸟振翅飞去,我的身边一
期刊
如何用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得课堂向纵深推进,让课堂更高效?笔者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简称靠谱COP项目)研修后,真切感受到课堂观察大数据是教师课堂行为改进的有效助力。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为例,对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进行诊断分析。   一、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主要是由两
期刊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令学生的阅读视野受限,影响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群文阅读能促进阅读教育资源的拓展,促进学生阅读内容的整合,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群文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建立多篇文本的联系,让学生共同交流话题,分享体验,交流情感、碰撞思维,这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
期刊
要明白世故人情,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学生虽然生活圈子小,但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明白一些世故人情,这是写作的素材。学生或许会说我们囿于校园,怎能了解社会?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开卷有益,我认为可以借助报刊书籍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广泛阅读,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学习的教材本身就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其中有很多古典诗
期刊
初春,天气乍暖,两天里气温骤升至了27摄氏度,昨天柳丝上点缀的还是紧紧包裹着的芽苞,而今天恍如一夜爆开,每一枝杈上的柳叶忽地就如花一般散开,还垂下了细细小小的“毛毛虫”!   于是,一个午写时间我们一起抄录下了一首小诗: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略略地讲了讲大意,让孩子们回顾各自往年出门看花、游人如织的情景来体会诗
期刊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储备少、阅历少而写不好作文,将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不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他们写作的热情。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融入到写作活动中,才会愿意参与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诸如游戏、比赛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