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写作素材积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明白世故人情,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学生虽然生活圈子小,但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明白一些世故人情,这是写作的素材。学生或许会说我们囿于校园,怎能了解社会?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开卷有益,我认为可以借助报刊书籍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广泛阅读,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学习的教材本身就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其中有很多古典诗词、古代文言名篇。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纯为完成背诵任务去识记,而是自觉地积累,把它们运用到作文中去,做到融会贯通,丰富作文的写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以教材为本,进行课外延伸。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联系苏轼的生平背景,将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等脍炙人口的词都积累下来。由课本中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可以积累很多写作素材。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同样也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历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脱贫攻坚、同心抗疫的英雄都可以进入学生的作文。有了这些,何愁无米下炊呢?
   写好作文不仅要多读、多看、多体悟,同时还要多反思。为什么多次作文训练之后学生的作文仍不见起色,该修改的地方仍不见进步呢?反思是要领。学生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反思。从横向来说,学生要反思在这次写作中,自己的作文和其他同学相比,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则要改正。从纵向来说,要反思这次作文和上一次相比,有哪些地方上次做得不好,这次改进了;有哪些地方上次本来已经改好了,这次又“旧病复发”;还有哪些地方上次就存在问題,这次依然存在问题,“老病难愈”。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然后制定出整改措施,在以后的写作中,逐步改进,这样学生的作文不愁不进步。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   一篇课文究竟
期刊
近年来“群文阅读”之风席卷而来,面对这个新事物,老师们感到新奇又陌生。难道群文阅读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般的神秘?这引发了我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语文课堂的悄悄改变   群文阅读,我最初的理解是把主题相同的多个文本放在一起读。经过多次深入研究,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它与单篇文章相比更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自主阅
期刊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写下水文是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因此,我经常与学生一起写布置的作文。下面谈谈写下水文的好处。   首先,教师写下水文,能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教初一第二单元“母爱”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读懂母亲》:   炎炎夏日,闷热无聊,我打算回家和妈妈聊聊天,去去暑气。   刚进小区,我就看见母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强化记忆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而朗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记忆手段。朗读时,口、眼、耳、脑、心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问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到文本所带来的美感,无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内容,真切地感受文本之美,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对文章的独特感受,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提问时要面
期刊
我校属于乡镇中学,学生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因此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说”与“写”是脱节的。学生说的比重非常少,并且也不愿意说,更别提说为写做铺垫,加之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将其解决,这与学生的说写没有有效结合有很大关系。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出一源,二者彼此联系,互相促进。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认为生活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的诸方面构成了教育,教育过程也伴随着生活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改变学生知识结构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状况。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促进学生理解   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习语文极好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背景,让他们的记忆生活成为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课堂上寻找
期刊
中考阅读常以记叙文阅读为主要考查对象,记叙文阅读一般考查小说和叙事散文。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两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心灵。  人与自然   例文:   他们在一边小声催促我,告诉我说只要经过的大车一次鸣笛,所有的鸟都会飞走。他们说已经看到大車开过来了,他们说路很窄,一定会鸣笛的……我一枪命中水塘的中央,溅起一团漂亮的水花。似乎过了一千年那么久,枪声才终于降落到地上,三只鸟振翅飞去,我的身边一
期刊
如何用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得课堂向纵深推进,让课堂更高效?笔者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简称靠谱COP项目)研修后,真切感受到课堂观察大数据是教师课堂行为改进的有效助力。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为例,对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进行诊断分析。   一、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主要是由两
期刊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令学生的阅读视野受限,影响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群文阅读能促进阅读教育资源的拓展,促进学生阅读内容的整合,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群文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建立多篇文本的联系,让学生共同交流话题,分享体验,交流情感、碰撞思维,这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