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昌博物馆飞跃时空的相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城市,还有什么比一座博物馆更加雄伟的建筑。有谁可以像一座博物馆那样将历史和现实同时映照在一面镜子里。有谁能够在数小时无声的诉说里,将几千年的时光呈献给你。让你看见春华秋实,看见民族图腾的儿童版、青春版、中年版。我不知道那个马背上的民族颠仆了多少个历史年轮,才找到了鄂尔多斯这片沃野生存下来并且繁荣如斯。我也不知道那湮灭在历史尘沙里的灵魂沉淀了多少这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祈愿、不屈、求索、血性和奮争。我只想在这个七月的午后,籍着第九届西部散文节的善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在鄂尔多斯东胜区这个叫做亿昌博物馆的地方,找到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信步走进亿昌博物馆,我有幸与众文学艺术大家不受展区的顺序所拘谨,专拣人疏地阔的地方睇研,确也着实见了些与别家博物馆大有不同的鄂尔多斯式民族藏品和图志。比如她的蒙汉文字并列双解;比如她的红色展品系列,在藏馆正中设有专区,有全套的开国领袖及十大元帅半身陶瓷塑像;有新中国建立之初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鄂尔多斯牧民翻天覆地变化进程中大到政治运动、退耕还林,小到居家过日子所用物件工具一一展现。从“四响一咔嚓”的新婚家具到互联网电脑兴起时期家居陈设过渡自然,设展严谨。特别是从牧民刀耕火种的石器刀镰,就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糊墙报纸都是实物呈现,报纸上面的当天日期、天气预报、通讯报道一一在目,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那些挂在墙上的各个时期百姓人物照片,上面那些我们祖辈年代的人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一种由心开出的积极向上无限憧憬未来的花朵,灼灼而坦坦,极富感染力,有阳光的味道,像春雨般润泽。当我看到黄永玉题写的“亿昌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再走近那无法估量价值的器皿、农具、珠宝……我忍不住对同行的史小溪、祁建青老师说:“一个民营企业家,能够拿出自己的血汗钱来办这个非盈利性质的民营博物馆,倾其所有购买收藏这么多真品、极品,该是多么大的胸襟!”他一定是个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男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学底蕴,否则做不到这样大气磅礴。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一定像这草原一样苍阔无边,像七星湖一样隽永清亮。这是一种民族自醒,一种时代担当。或许,作为董事长的郝英杰只是那些站出来代表他的蒙古兄弟姐妹向历史向未来喊话的风语者中的一员。但是只这一个个体,就让我们这些面对满目展品的人迎面接受一阵北方罡风的吹醒和三月春雷的震撼。我们该为文学自觉,该为历史负责,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写几笔精美文字,画几幅大美图画。同行的文学大家深以为然。
  正因为懂得,所以才能做到无私和珍惜,从而给后代子孙留一幅史诗般的长卷。
  伟哉!亿昌博物馆,正如同黄永玉题写的馆名字体,内敛、大气、典雅而又富有张力和激情地向经过他的每一个人诉说着,刻画着一个民族和他的子孙们一种切近又遥远的爱恋。壮哉,亿昌博物馆!你伟岸的身躯是顶天立地的胡杨,是沉入黄河几字河道的稀世珍珠,更是价值连城的硅化木!不朽,同时又风华正茂。我从坦坦东北平原而来,穿越东北平原和西北沙漠遇到你。我看到的不是猎猎的经幡,而是几千里飞扬的雄风,从内蒙古蓝色星空坠落在鄂尔多斯草原上飘。酥油茶煮出滚烫的热情,勒勒车承载的一部蒙古诗经,西风烈烈,大道煌然。不是钢筋水泥的坚硬,而是雄鹰展翅的刚强;也不是杨风柳腰的扭摆,长笛竖琴的独奏,而是编钟大吕的轰响;激昂里有金戈铁马的金属光泽,也有多情的蒙古姑娘对月的吟唱。当那一树树硅化木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我看到的还是一代代的成吉思汗们剑指中亚,四大汗国的疆图覆盖了察合台、钦察汗国、窝阔台和伊尔汗。于是在沧海桑田之后,在未来之前,我们看到了一个集结自然、历史、艺术和民间生活为一体的,以树化石、河卵石、陶器、瓷器、珠宝、美玉、剪纸、刺绣、字画等等为载体的馆藏品。七大收藏系列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彰显着蒙古民族风骨铮铮卓然不群的马上英姿。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的几个展品系列像酒器系列、钱币系列和红色记忆,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鄂尔多斯的情怀,也是历史的真实和感人之处。
  叫我过目不忘的首推是亿昌博物馆里的钱币藏品。历朝历代的钱币收藏丰富而珍贵。


  不知道哪个名人说过,钱本身是无罪的。使用和拥有它的人,拿它去做好事,人们叫它财富;觊觎它,占有它,掠夺它,不择手段挥霍或者吝啬它的人,拿它去做坏事,它就是魔鬼。我曾经在别的博物馆看到许多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钱币收藏,亿昌博物馆却是一个特例。就是它的钱币收藏只有蒙族使用过钱币入馆陈列。品种单一却也令人记忆鲜活。这里收藏的钱币特别是相对早期的钱币上面,也都是汉字和蒙语“双语”刻制的。无论过去现在,蒙古族与汉民族有着最和谐的融合传统和相近习俗。内蒙古自治区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设区自治的省份。蒙汉和谐相处互助互惠已是大势和事实。这在新中国使用和流通的人民币上反映最为强烈。每一枚硬币和纸币上都印有蒙文。钱币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审美大方向,也是文化艺术水平的最好代表,更是当时制造业生产力的典型。我个人认为蒙族当是在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大家庭里,汉语言拥有绝对权力的语境下,蒙族是以蒙文、蒙币、蒙汉民族融合及和谐相处等多种方式,将自身民族保持繁衍发展壮大又和谐美满,与其他民族相互平等自由独立“活得最好”的游牧民族。这也反映在亿昌博物馆收藏的钱币藏品上。馆里有一种贝壳币据说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兴起的,据史料记载始于3500年前的商。因为贝壳质地坚固耐磨而被选为币用材料,又因为贝壳有着槽齿、花纹错落有致而受到上至帝王和下至百姓的共同青睐和喜欢,得以流通,甚至于后来还产生了“骨币”“蚌币”“石币”之类的古代“高仿币”。由此我忽然想到在这个到处都是商机和金钱的时代,那个“发现一件赝品就砸馆”的收藏家,一定是个“看见过大钱”,同时又看见过月亮的蒙古汉子。
  亿昌博物馆里藏量上万的酒器囊括古今,新旧齐全。雕纹上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息让你嗅闻到这个好客喜酒的民族散发出来的热情和魅力。有朋自远方来“下马酒”相迎,哈达相送;好友自兹去,挥手“上马酒”豪情阔别,一曲蒙古长调嘹亮了诗和远方,让远去的人儿豪情激荡。若你只以为蒙古人嗜血纵酒那也大错特错。当你来到展厅看到有关“昭君出塞”的史物记载列呈,你就会想起汉宫礼乐、长安歌舞,也会想起绿荫如毡、水袖生风。无疑我们这群参观过亿昌博物馆的人也定会在今后的月夜里、星空下、黎明前和傍晚时分,回想起那些亿昌博物馆里身材曼妙、造型优美、质地细腻的瓷酒瓶。同样会想起西部散文第九届年会上,大西北才子佳人清亮亮、甜腻腻、情暖暖的歌声和诵读。这不禁让我在凝望那些璀璨夺目的人工艺术品之外,穿越如青稞般陈列的藏品,去究竟那个民族最原始的心脏,去诘问上天何以将这样一种基因注入这个族群,让他的子子孙孙可以先天秉承烈火、真金、白银和星空,如此强大豪迈,如此灿烂多情。这是馆藏的美,也是流传的美。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当一种跨越时空的美和直抵心灵的震撼,根植于心,他的气魄一定是雷霆,是骤雨,是青山也是碧水,是人心流向人心的河流。
其他文献
翡翠精雕石佛掌寿果,尺寸为39cm×37cm,是亿昌博物馆众多翡翠藏品之一――“佛掌寿果”石。  “佛掌寿果”石乍一看这翡翠石轮廓,像结在枝繁叶茂桃树上一个饱满且馋涎欲滴的桃子。但细看,桃枝桃叶层次清晰,在翡红的桃叶下,覆盖着鳞次栉比的桃子和葡萄,在桃子和葡萄裹夹的下方,是一硕大的手掌。这个佛手拿着这些金莼玉粒,象征着五谷丰登,万寿无疆。  “佛掌寿果”石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在蟠桃园宴请群
期刊
故乡渝东方斗山,森林茂密,田寬地阔,溪河纵横,气候温和,宜居人,更适宜蛇类的生存繁衍。  惊蛰过后,方斗山气温回升,蜇伏了一冬的蛇开始出动。但要在田间地头遇见蛇,还得等到油菜花凋谢,映山红怒放的日子。清早起来,沿着湿淋淋的田野草路踏青而行,忽见草叶摇晃,倏地梭出一条蛇影来。——“梭”是方斗山的方言,专门用来描述蛇的行走。当你正要低头细看时,那蛇却不见了踪影。  方斗山的蛇,大都胆小怕事,对人避之唯
期刊
忄晃若灵感画中来  时值夏末,我走进亿昌博物馆,触摸被历史尘封已久的鄂尔多斯往事。  一进大厅,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画深深打动了我。  这幅画,从总体结构看来很抢眼,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古朴典雅的风格,雄浑壮观的气象,无疑让我滋生出许多联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画的背后,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高贵的气质。  你看那画面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显然是鄂尔多斯最基本的地貌特征。黄沙似乎早已漫过,一度淘亮了我的眼
期刊
1  如一块风雨侵蚀、风沙磨砺的磐石,静默于草原。  现代色调的外表,流淌着罕台河的雄宏和壮美,鄂尔多斯,一部久远的史记在倾诉。  走进你时,就走进了一个远古时代,走进了一个民族最初的疼痛和成长的辉煌。  2  那些发旧的老物件、老物件里发黄的历史、历史里流淌的汗水和鲜血,让我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前生和后世;这里,树化石、玛瑙石们开口,诉说着远古时期每一个生命的故事。  那些纯手工石器,从远古先民开始
期刊
在成都博物馆,我看到一个蜀地出土的陶俑。让我惊讶的是,泥土捏就的它竟笑靥灿然,那样真诚、坦然。不由觉得,这大概就是历史赋予成都的表情。  蜀地文明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起源,汉赋、唐诗在此达到顶峰,各派宗教在天府之国参禅开悟修道,而那香火缭绕了千年的禅林古刹外是成都人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在这样一种开放的氛围、浪漫的风情中,成都聚八面来风、吸天地精华,成为文化恣意生长的乐土,和史上众多文学
期刊
思茅建设巷,我居住的巷,我生命中漂泊迂回的走廊,在偌大的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它停泊的位置,它以一种生存的方式陈设,以一种坚守的声音醒着,当我以一种审美倾诉的心音抵达时,建设巷却在其中为我预留了万水千山。  记忆中这条街是2000年诞生的,当时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周围都是平房的贫民窟,根本没有楼群铺面,后来因为我们单位的住宿区盖在那里,给这条马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据出租车司机讲,当时这里根本没有
期刊
暖风习习,天空晴朗,太阳炎热地照射,给鄂尔多斯草原染上一片金黄,湛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彩,几只小鸟快速地从车顶飞过,道路没有林荫,两边是一片片不大的草原,索索草和沙柳在草丛中挺立,马鞭草正开着紫褐色的花朵,沐浴着草原炽热的阳光,任由草原的风狠命的梳理。我们的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飞驰而过,直奔亿昌博物馆而去。  走进亿昌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题写的五个大字“亿昌博物馆”,字体金色
期刊
七月的风,把鄂尔多斯的天空擦洗得瓦蓝明净,广袤的草原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流动着秋意稔丰的盎然,大巴车高唱着牧歌,飞驰出剽悍雄健的神性,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透过车窗浏览着画卷般的美景,心情格外地舒畅,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旅程变得轻松愉悦,与目的地在悄然地靠近、靠近……。  当我们抵达亿昌博物馆时,正是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妩媚地跳动在我的眉梢,也投射在眼前这座宏伟且别致的建筑上,平添几许神秘的色彩。我伫
期刊
蓝天白云,花海草原,羊群游牧,徜徉流连,姑娘纵情歌舞,小伙跃马扬鞭,联翩的画面无数次在心里涌动,去看草原,仿佛与生俱来,也成了我的一种渴望和期待。  一  听景不如看景,游历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后,我是激情澎湃、王者归来。  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不像某些景区全景、广角、宽幅选景,配以优美动听解说词画外音等等,强力包装组合构成宏大场景,清晰画面形成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视、听、说、唱,齐声演绎,让你心
期刊
有人问我,如果给你一张画布,让你画出你心中的化隆,你想画上什么内容?  杨树,寺院,马阴山,还是清澈的黄河?  或者,举着笔,却不知道如何落笔。想画的太多,似乎,只能留白。  但,还是要用色彩将那幅大画铺呈开来。  蘸饱了湛蓝色的水彩,一点点氲开,蓝色的天,清澈的黄河。还有点缀一些两岸的绿色,以及远处马阴山的白雪,加上深绿和蓝差不多,画布成了蓝色。满眼的蓝,这是化隆的蓝吗?  以前,我住在化隆的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