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昌博物馆拨心弦(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的风,把鄂尔多斯的天空擦洗得瓦蓝明净,广袤的草原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流动着秋意稔丰的盎然,大巴车高唱着牧歌,飞驰出剽悍雄健的神性,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透过车窗浏览着画卷般的美景,心情格外地舒畅,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旅程变得轻松愉悦,与目的地在悄然地靠近、靠近……。
  当我们抵达亿昌博物馆时,正是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妩媚地跳动在我的眉梢,也投射在眼前这座宏伟且别致的建筑上,平添几许神秘的色彩。我伫立在亿昌博物馆的面前,像一位虔诚的信徒,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感油然而生。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亿昌博物馆!是的,有人说过,亿昌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博物馆则是能够感知这个城市灵魂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清晰地触摸这座城市的脉搏,从而去感受她的心跳,领略她的风采,打捞她的历史,见证她的辉煌。
  当得知亿昌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时,让我更加肃然起敬,这是何等的胆识,何等的情怀,何等的功德啊!也正是这种钦佩,这种崇敬,这种敬仰,更增添了我睹其尊容、探其究竟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亿昌博物馆坐落于东胜区,是隶属于鄂尔多斯市管辖的一个城市。亿昌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是首家集老东胜文化、红色文化、钱币文化、木器文化、奇石文化、酒文化于一身的博物馆。能在一片沙漠上建造一座如此规模恢弘、内涵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亦是传承文化、沉淀历史、教育后人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果然,亿昌博物馆没有让人失望,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徜徉在亿昌博物馆内,犹如穿越于蒙汉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副“百载烟云聚古巷、一城风雨话沧桑”的对联推开了我的视线,亿昌博物馆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为我展现了鄂尔多斯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和沧桑巨变,直观地、形象地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漫步于各个主题展厅,沉寂的时光仿佛一下子活泛起来,无声地与我对话,把古今沧桑巨变一一呈现。亿昌博物馆展厅简直就是了解草原文明、展示草原文明的一方窗口,让我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民族最初的疼痛和成长的辉煌,从手工石器、青铜器的原始劳作以及马背上开拓疆域、逐鹿群雄的时代触摸文明的进程,真切感受到了草原的百年沧桑历史文化;在红色文化展厅里,通过一件件红色的展品,让我重温了我党的光辉历程,提醒我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繁荣安定和美好生活;对于钱币沿革发展不甚了解的我,在钱币文化展厅里真是大开眼界,一饱眼福,从那些静默的绿锈中,仿佛聆听到了从夏商周钱币起源到各朝代钱币以及现代钱币的变迁与发展的脚步声。从那些旧黄的时光里,仿佛看到了特殊年代的票证以及世界各种钱币、纪念钞、纪念币的世俗沉浮;在我眼里,一件件木器、一方方奇石都是活着的,都在以独特的姿势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讲述着背后曾经的故事。更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生动地彰显着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馆藏之丰富,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来形容并不为过。但馆藏中的酒瓶藏品之丰之多更令人咋舌,她以整个四層的大半面积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
  亿昌酒浓
  说到酒,不得不说说亿昌博物馆布局的独具匠心和经营者的良苦用心。一踏进展馆的门,扑面而来的就是引领整个馆藏以酒为主题的文化展示,品类齐全,琳琅满目,大有“请君先饮一杯”之畅快。这样的设计和布局,不正诠释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不正体现了主人的淳朴大方,以其快人快语、无须客套、直入主题的爽朗性格,将自家待客的贵物如数家珍一般和盘托出,给人留下草原人热情、豪爽、奔放的美好印象和带给每一位来访者的真情感动。
  在酒文化展厅里,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些材质不同、造型各异的酒瓶和各种获奖者的金银铜牌、奖章、勋章及奖杯。透过这些藏品,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收藏者的心路历程,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上到国家团体、下到家庭个人,每逢喜庆之事都要以酒相待。即使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酒,几人相聚,一人小酌,有的借酒浇愁,有的借酒说事,有的以酒抒情,有的以酒助兴,醉翁之意皆在酒中。我国的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有关酒的诗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详。与酒有关的典故和诗文亦是随处可见,博物馆里收藏的酒瓶中不泛其例。如:山东景艺酒厂出品的“景阳酒”,酒瓶上就有“景阳芳酒透瓶香,壮士豪饮十八觞。酒助神威降猛虎,谁道三碗不过岗”。将武松打虎的典故借助酒口口相传。再如:沈阳酒厂出品的“诗仙醉”酒,酒瓶上书有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诗句,更使李白诗仙酒仙的盛名家喻户晓。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数百种造型各异、图案丰富多彩的酒瓶。那些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寓意美好的酒瓶,让每一个观赏者无不心旌摇动,流连忘返。其实,每一个酒瓶就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其内涵更是融合了酒艺、酒史、瓷艺、陶艺、玻艺、绘画、诗词、书法、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及梦想。十二生肖、京剧脸谱、仕女、旗袍、帆船、奔马、花鸟、琵琶、军事系列、龙凤系列、植物系列、水浒传、西游记系列等等,可谓千姿百态,千娇百媚,万种风情、万千世界,体现出秦风汉韵的历史积淀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酒文化的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沉湎于酒文化的盛典大堂,每一个酒瓶面前背后的故事都令人感动,我想:一个酒瓶已不仅仅是一个盛酒的器皿了,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段历史的存档、一种工艺的再现、一种精神的诠释,每个酒瓶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性、艺术性、鉴赏性,承载着历史的印迹,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人生感悟。
  置身于精致精美精巧的酒瓶世界,触摸每一件酒瓶,总有一种感动在心,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默默地交流着一种情愫,是小心、是不舍、是感悟,也许皆而有之。那就借用“舍得”酒在其瓶上的110字铭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该诗曰:“诗酒联袂生,词曲共一炉。无事酒兴起,人尽自看月。酒是忘忧物,灵肉自穿越。欢伯常呼我,白堕自愉悦。光阴似过客,饮者且自得。酒箴是舍得,人生大秘密。天地为一朝,万古似须臾。座中客满,唯有百榼之空。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这岂止是酒诗给以人生的启迪,也是我这次亿昌博物馆之行最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在亿昌博物馆陶窑展示厅,陶罐、陶塔、陶俑一个个端坐在玻璃展柜中,悄无声息,我却听到了一种声音;展厅墙壁上硕大的远古陶窑壁画,隆起的陶窑、遍地的泥坯、劳作的先民,悄无声息,我却聽到了一种声音: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一种陶制品生命诞生的声音——  火窑锻烧  我听到了你的声音  是土坯在窑中锻烧脱胎换骨的声音  是烈火烙印泥坯滋滋发响的声音  是一束火焰冲向天空的声音  是在烈火中诞生的你呼呼喘息的生命
期刊
1  七月流火。我把自己变成鸟儿,抖落一地的酷暑和湿热,逐放思想和魂灵,于蜀地,飞翔。山侧目,水荡漾,花盛开,向漠北,向高原。  鄂尔多斯,在东胜。远山的风骨剑刺了我的心脏,三台基的波浪翻卷了我的翅膀。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耀亮了我的双眼,沐浴了我的身体,让我泊航。  山水长天共一色。在鄂尔多斯东胜,在东胜区的东北角,在那里的制高点——亿昌博物馆,仰望苍穹,天的蓝,云的白,像草原飘来的蒙古包,裹住了
期刊
那么安静的一页纸,温柔地躺在亿昌博物馆的展柜里,不说话,她仍像一个绯红着脸穿着长裙的姑娘,虽然风华褶皱了她的裙摆……  我站在她的面前,不忍离开了。镌刻在她身上的字迹也只是依稀可见了:“茲有**男,**歲,**人,**女,**歲,**人,申報於本年**月**日舉行結婚典禮業經依法審查合格,特發本證書交男女雙方收執以資證……”后面的半句话已随着丢失的“裙摆”而无处可寻了。  对,她是一张已看不清年月
期刊
翡翠精雕石佛掌寿果,尺寸为39cm×37cm,是亿昌博物馆众多翡翠藏品之一――“佛掌寿果”石。  “佛掌寿果”石乍一看这翡翠石轮廓,像结在枝繁叶茂桃树上一个饱满且馋涎欲滴的桃子。但细看,桃枝桃叶层次清晰,在翡红的桃叶下,覆盖着鳞次栉比的桃子和葡萄,在桃子和葡萄裹夹的下方,是一硕大的手掌。这个佛手拿着这些金莼玉粒,象征着五谷丰登,万寿无疆。  “佛掌寿果”石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在蟠桃园宴请群
期刊
故乡渝东方斗山,森林茂密,田寬地阔,溪河纵横,气候温和,宜居人,更适宜蛇类的生存繁衍。  惊蛰过后,方斗山气温回升,蜇伏了一冬的蛇开始出动。但要在田间地头遇见蛇,还得等到油菜花凋谢,映山红怒放的日子。清早起来,沿着湿淋淋的田野草路踏青而行,忽见草叶摇晃,倏地梭出一条蛇影来。——“梭”是方斗山的方言,专门用来描述蛇的行走。当你正要低头细看时,那蛇却不见了踪影。  方斗山的蛇,大都胆小怕事,对人避之唯
期刊
忄晃若灵感画中来  时值夏末,我走进亿昌博物馆,触摸被历史尘封已久的鄂尔多斯往事。  一进大厅,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画深深打动了我。  这幅画,从总体结构看来很抢眼,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古朴典雅的风格,雄浑壮观的气象,无疑让我滋生出许多联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画的背后,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高贵的气质。  你看那画面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显然是鄂尔多斯最基本的地貌特征。黄沙似乎早已漫过,一度淘亮了我的眼
期刊
1  如一块风雨侵蚀、风沙磨砺的磐石,静默于草原。  现代色调的外表,流淌着罕台河的雄宏和壮美,鄂尔多斯,一部久远的史记在倾诉。  走进你时,就走进了一个远古时代,走进了一个民族最初的疼痛和成长的辉煌。  2  那些发旧的老物件、老物件里发黄的历史、历史里流淌的汗水和鲜血,让我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前生和后世;这里,树化石、玛瑙石们开口,诉说着远古时期每一个生命的故事。  那些纯手工石器,从远古先民开始
期刊
在成都博物馆,我看到一个蜀地出土的陶俑。让我惊讶的是,泥土捏就的它竟笑靥灿然,那样真诚、坦然。不由觉得,这大概就是历史赋予成都的表情。  蜀地文明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起源,汉赋、唐诗在此达到顶峰,各派宗教在天府之国参禅开悟修道,而那香火缭绕了千年的禅林古刹外是成都人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在这样一种开放的氛围、浪漫的风情中,成都聚八面来风、吸天地精华,成为文化恣意生长的乐土,和史上众多文学
期刊
思茅建设巷,我居住的巷,我生命中漂泊迂回的走廊,在偌大的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它停泊的位置,它以一种生存的方式陈设,以一种坚守的声音醒着,当我以一种审美倾诉的心音抵达时,建设巷却在其中为我预留了万水千山。  记忆中这条街是2000年诞生的,当时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周围都是平房的贫民窟,根本没有楼群铺面,后来因为我们单位的住宿区盖在那里,给这条马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据出租车司机讲,当时这里根本没有
期刊
暖风习习,天空晴朗,太阳炎热地照射,给鄂尔多斯草原染上一片金黄,湛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彩,几只小鸟快速地从车顶飞过,道路没有林荫,两边是一片片不大的草原,索索草和沙柳在草丛中挺立,马鞭草正开着紫褐色的花朵,沐浴着草原炽热的阳光,任由草原的风狠命的梳理。我们的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飞驰而过,直奔亿昌博物馆而去。  走进亿昌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题写的五个大字“亿昌博物馆”,字体金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