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可以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对话,不但能增强氛围、活跃气氛,对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表达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活跃思维、激发灵感,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单纯的感性回归理性是不容忽视的。
  一、读者与文本对话,催生感悟之花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担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课的程式化教学,对语文文本的剖析式解读,语文课丧失了情趣,学生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课堂上,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而不是教师或教参的解读,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学中,我把自己的语文课称之为“读语文”,无论怎样的文章,总是以读传情、以读带思。文言诗词,朗诵吟唱,节奏、韵律、神采、哲思、文化尽在字字玑珠中流光溢彩;散文小品,低吟浅唱,忧伤喜悦、豁达纠结,千种情绪万般姿态。除了激情诵读,我更倾心于阅读课上的静。静静地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是读者对文本的最真诚的贴近,此时学生就会提笔疾书,做下旁批,有理解、有感受、有欣赏、有联想,真正进入口舌生香、妙笔生花的境界。
  二、师生对话,撞击思想之花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对于语文文本的把握不是单纯的解读而是欣赏,对于学生,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引导”而不是“教导”,教师就像一个琢玉匠,不是完全的创造,而是在原玉材的基础上加工、取舍、让其本真内在的美得以展现。“因势象形”以致“各具形态”,便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如教学《孔乙己》一文,人物形象的把握多数学生停留于对孔乙己的概念化的认识,只能照本宣科地说出它性格中的好喝懒做、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之外便无同情或愤恨之情,更无反思和生成。鉴于此,我在课堂上相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身材高大,有劳动的能力,他为什么情愿挨打受饿也不自食其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片刻的沉默后,教室里如炸开的锅,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人物形象逐渐鲜活,思考角度逐渐多维。课后许多学生分别从“可怜的孔乙己”“可笑的孔乙己”“可悲的孔乙己”等方面发表看法、书写文章。个性化的解读、理性的思考,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停留在概念化、程式化之上,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思想的对话、碰撞,在对话中明确生成,在对话中丰富深刻。
  三、心灵深处对话,智慧之花悄然绽放
  重感受、重感悟诚然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但纯感性的课堂又何尝体现生命的张力?又怎能展示语文的魅力?在感情泛滥、真情流失,浮华狂躁、自我高涨的今天,语文教学也要力挽狂澜,呼唤理性的回归。这需要沉静,需要灵魂深处的对话,需要学生思考人生百态社会万象,需要学生磨练意志、磨砺思想。在一次“立意”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以“守护”为话题,用一句或一段精练又精彩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旨,经过讨论对话,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妙语:“打开锁吧,让真理出来!”“脆弱的蛋壳守护的是一颗晶莹的心,因为爱,它学会了坚强。” “谭千秋——守护希望,献身希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蓝天广袤无垠,为的是守护白云。”“守护友情,我们收获快乐;守护亲情,我们收获温馨;守护爱情,我们收获幸福。”这还哪是简单的作文训练啊,这已成了学生的一种追求,已是学生的思想宣言,这样的课堂已披上了一层理性的光芒,是学生心灵深处自我的对话,智慧之花已在语文课堂上悄然绽放。
  (作者单位:628200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不仅要学会讲解,更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尊重的基础,是沟通的开始。听学生之疑惑,然后知所讲;听学生之见解,然后知不足。  一、学会静候,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在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有学生“长篇大论”,但总有教师“等不耐烦”,还没等学生说完就被教师粗暴打断。我们这样做大都是急于给学生以提示,想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且不说对文本的解读本就没有唯一的答
期刊
回顾这些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有苦有乐。笔者认为当好班主任,要注重三要。  一、班主任要放下架子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有些逆返行为是正常的,我们在发现他们的逆返心理及行为时,首先应该做的是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特别是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道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曾经教过的班上有位同学,上课不喜欢听讲,我在一次课上因为愤怒,向他发火,对于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班主任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和执行情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举足轻重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人从宏观上作了指导,也有人从微观上作了详述。从宏观上看,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谈
期刊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下面从四方面浅谈笔者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是“咬定‘根本’不放松”,下面谈一谈自己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
期刊
后进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极少有人真正关心和关注过他们,能被人关注的恐怕是他们违纪犯规的时候。于是,他们带着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气随班学习。其实他们在智力方面并不亚于其他学生,却缺乏非智力方面尤其是情感因素的开发和运用。因此,后进生是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真诚关爱的群体,他们情感因素的开发运用尤为重要。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尽人意,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的同时,想法从情感方面入手,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怎么教?教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新形式下,语文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是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呆板而空洞,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貌合神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改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期纠正初中
期刊
作文难,作文指导课更难。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没内容可写,不知写什么。写作是生活的反映,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呢?  一、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和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也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现在看来,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和训练学习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提问中教师的有意启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连接设疑与释疑的纽带和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没有启发或启而不发,既得不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又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笔者认为,实施课堂提问中的有意启发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已学得的知识去启发  凭借已经学得的知识去推导理解和获得新知,它有利于突出知识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