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怎么教?教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新形式下,语文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是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呆板而空洞,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貌合神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改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期纠正初中语文教学秩序。
  一、教育理念要进一步更新
  教学结构变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它从根本上落实和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然而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仍是在不厌其烦地讲,总以为讲得多一些学生懂得就多一些,不知教师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您在夸夸其谈大讲自己理论的时候,您的学生在干啥?是按照您的意图在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还是各忙各的。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是课程改革中最基础的理念,教师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并践行这一角色定位,才能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去实践,去探索,才能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落伍。
  二、教学内容布局要进一步斟酌
  同样是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截然不同,在处理教材时的思路也就有所差别。教师太急于在45分钟内展示自己的才华,安排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幻灯片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从课文内容的挖掘到文章写法的渗透,从精美词句的品悟到说话写话的训练,从课内知识的积累到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唯恐遗漏所谓的要点。孰不知这种追求“完美”的内容设计,造成的是教学时间的紧迫。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为了时间紧就降低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要求,将教学内容游离于文本之上,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蜻蜓点水般,浮光掠影,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实践中,笔者体验到对于一篇课文,当教学完成后再回顾整个教学流程时,会有不少新的想法,但对于这节课而言却不能再讲一遍以求得设计的完美。遗憾就这样一次次一节节延续着!笔者认为,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提前设计出教学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思索布局再设计,虽仍不可能尽善尽美,但相信这样的设计远比一气呵成要理想得多。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要进一步优化
  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尤其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给课堂增添了许多的魅力。但是笔者发现在平常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学课件,不能有效地使课件与学生的文本学习结合起来,对教学效率而言更是大打折扣。在教学的《安塞腰鼓》一课时,在教学内容中笔者设计了安塞腰鼓视频,可当课堂进入高潮要播放时,原本在课前调试好的电脑突然放不出声了。在那一瞬间,笔者想通过改变教学流程来进行补救,但马上我又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课件制作已经和教学各环节嵌套了,如果临时改变,整节课的教学必将陷入被动。课后,笔者不断反思,其实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都存在思维的缺陷,要么不用,要么整节课都在用。尽管我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后已达成初步的共识,但在课堂上它仍喧宾夺主,让教师的自身魅力黯然失色。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们既要讲解、板书重点,还要操作鼠标,稍有不慎,必将手忙脚乱,造成“全盘皆输”的混乱局面。其实,在每节课的教学中,真正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的地方就那么一两处,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必须强调用在当用之时。
  另外,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技术,无论怎么先进,也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工具,而不是运用的目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可滥用;要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配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教学之路要进一步探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情趣、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于是,语文教师便踊跃进行着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但究竟实际操作中的小组合作教学有没有达到一种理想境界呢?恐怕不尽然,在小组合作教学上必须再进一步探索。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分组的目的。我认为分组,重要的是“组”,而不是“分”。分组的目的,就是将在学习的广阔天地里单兵作战的散兵游勇,组织成为一个强大的集团军,如此形成的强大的学习力是不言自明的。但在许多课堂上,分组并不能发挥功用,只是形式上走过场,忙乱地分,急匆匆地组,分开来干什么,组起来怎样干,都没有明确的意图。再者,讨论,作为参与的任何一方,心中先要有数,心中无数时,怎么讨论?那所谓的讨论,只能是听取,或者是盲从,或者是装模作样地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这种乱糟糟的“合作与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绝不能简单的认为不分组就不是新课改,分开组自己就站在了课改的前沿。课改之初,我们是需要一点模仿的成分,但我们的模仿绝不能只学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将人家的精髓弃之不理。其实我们更需要探索适合我们班级、我们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以更清醒和理性的姿态充分认识分组与讨论、合作与探究。
  五、文本的人文性要进一步挖掘
  新课标对语文课的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对文本的人文意义的挖掘也成了评定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实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将学生往自己预设的问题答案上引导,力求让学生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高度相同,殊不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学生的知识层次与教师的知识层次之间本身就有一段距离,使其认识高度相同是不可能的事情。更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陷于尴尬境地时,猛然间有个别学生的回答出现与自己的相同,便忙不迭地大肆渲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以为这个别学生就足以代表所有了,可能吗?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课文简化为知识,对文本缺乏多元理解的教师,怎能苛求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挖掘呢?如此说来,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打动学生的内心,以“文”化人,让知识背后的蕴藏化为人性,化为人格,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产生无穷的魅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必须依赖教师的“教育自觉”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一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勇敢地创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这样,课改之花才会怒放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之林。
  (作者单位:556303贵州省平塘县掌布中学)
其他文献
今年“六一”那天,文艺汇演正热闹地进行着。安排好本班的演员做好出场准备后,我就回到我所带的班级队伍里,拿张椅子顺势就坐在第一排。一扭脸发现坐在最边上的我们班上那个文静的小女生。  她正静地坐在那儿,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我想,此时正是接触她和她交朋友的好时机。她平时可不好接触。如轻易不和别人说话,下课后只与班级文静派的另一名女生李铃玩,上课发言不积极,被迫发言,声音也小得如蚊子哼。从没有听她大笑过。总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我县自2009年进入新课改时期,其基本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的课改模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教材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宏观调控下完成相应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在几年课改的实践中,我校已经有了适合本校和各学科特点的模式,即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
期刊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而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未来,让学生成长快乐,让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的教育梦想,高效课堂成了我们的希望。课改让梦想与现实同行。  以往中小学教师很忙、很累、很苦,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期刊
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成长和完善,合格的班主任才能生成。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达到学生心目中的期望与要求。只有合格的班主任才能搞好班级工作,完善班级工作,树立师表形象。那么学生心目中合格的班主任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  一、情操高尚 学识渊博  学生期望班主任在各方面应成为他们学习仿效的楷模。班主任要情操高尚,气质高雅,谈吐幽默,学识渊博。通晓国际国内大事时事,熟悉文坛师坛歌坛
期刊
教师不仅要学会讲解,更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尊重的基础,是沟通的开始。听学生之疑惑,然后知所讲;听学生之见解,然后知不足。  一、学会静候,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在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有学生“长篇大论”,但总有教师“等不耐烦”,还没等学生说完就被教师粗暴打断。我们这样做大都是急于给学生以提示,想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且不说对文本的解读本就没有唯一的答
期刊
回顾这些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有苦有乐。笔者认为当好班主任,要注重三要。  一、班主任要放下架子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有些逆返行为是正常的,我们在发现他们的逆返心理及行为时,首先应该做的是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特别是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道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曾经教过的班上有位同学,上课不喜欢听讲,我在一次课上因为愤怒,向他发火,对于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班主任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和执行情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举足轻重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人从宏观上作了指导,也有人从微观上作了详述。从宏观上看,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谈
期刊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下面从四方面浅谈笔者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是“咬定‘根本’不放松”,下面谈一谈自己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
期刊
后进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极少有人真正关心和关注过他们,能被人关注的恐怕是他们违纪犯规的时候。于是,他们带着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气随班学习。其实他们在智力方面并不亚于其他学生,却缺乏非智力方面尤其是情感因素的开发和运用。因此,后进生是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真诚关爱的群体,他们情感因素的开发运用尤为重要。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尽人意,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的同时,想法从情感方面入手,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