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双噁唑啉络合物催化3,5-二甲基-N-α,β-不饱和酰基吡唑的不对称共轭氰化反应研究

来源 :有机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了镁-双噁唑啉络合物体系催化的TMSCN与3,5-二甲基-N-α,β-不饱和酰基吡唑的不对称共轭氰化反应.考察了BOX配体结构、配体与金属比例、温度、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苄基取代的双噁唑啉配体与二丁基镁(物质的量比为2;1)在1,2-二氯乙烷中原位生成手性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10 mol%,反应温度为-32℃,不对称共轭氰化反应催化效果最佳.将上述催化方法应用于一系列3,5-二甲基-N-α,β-酰基吡唑衍生物,绝大部分以90%以上的产率和中等以上的对映选择性获得相应的目标产物.
其他文献
The Metronidazole (MTZ)/nitroreductase (NTR)-mediated cell abl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hemical-genetic cell ablation method in zebrafish.This system can specifically ablate target cells unde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ol.The MTZ/NTR system
咪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应用药物和材料等领域中,而且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因此合成咪唑的方法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归纳总结了通过环化反应构建多取代咪唑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以肟酯、2H-氮杂环丙烯、酮类化合物、2-氨基吡啶、叠氮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炔类化合物、异硫氰酸酯、芳胺类化合物、脒类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等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与金属镍催化的联姻,使得在极为温和条件下构建挑战性化学键成为可能.然而,大多数协同催化体系只能构建单一的碳-碳键或碳-杂原子键.近些年来,可见光/镍协同催化在烯烃及炔烃分子间双官能团化反应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协同催化级联模式可以一步构建多个化学键,为复杂结构单元的快速高效构筑提供了温和且高选择性的方法.对可见光/镍协同催化烯烃和炔烃分子间双官能团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由双极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制备的有机互补电路具有操作电压低、能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在有机互补电路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同时具有高且匹配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的双极性有机半导体分子是制备高性能有机互补电路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迄今为止该类双极性有机半导体分子的报道比较少,大部分双极性有机半导体分子的空穴和电子传输不匹配;高性能单极性有机半导体分子报道已有成千上万种,选择迁移率相匹配的n型有机半导体分子和p型有机半导体分子构筑具有垂直双层导电沟道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制
针对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监测数据不足导致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扩增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BLSTM)网络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集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振动加速度和测试轴承振动加速度数据.其次,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预处理后提取健康因子,将训练用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构成参考数据集和目标数据集.然后,以参考数据集为基础,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扩增目标数据集数据.最后,使用数据扩增后的测试数据训练BLSTM网络,
高效的碳碳键转化策略可为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带来革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化学活性相对较高的碳碳重键的转化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对于化学惰性较高的碳碳单键的转化研究却进展缓慢.本综述从有机自由基化学角度,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让感兴趣的学者迅速了解该领域.重点介绍了醇醚、胺、芳基烷烃以及饱和烷烃四类化合物中饱和C—C键的自由基转化及其机理.在每一类物质转化中,分别按照热化学、光化学以及电化学三种引发方式进行阐述.
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或药理活性的七元氮杂环化合物,酯基、羧基、酰基、芳基等均是其活性基团.在室温(25℃)下以醛羰基化合物或二羰基化合物、3-丁炔-2-酮、取代的邻苯二胺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磁性纳米铁酸钴(CoFe204)为催化剂/无催化剂条件下三组分串联反应一锅绿色合成34种COR、COOR或COOH取代的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产率最高可达90%,并提出了催化串联合成反应机理.该串联反应历经迈克尔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的亚胺-烯胺环合反应、质子转移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与金属纳米粒子或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鳌合能力,被广泛用作载体制备异相催化剂.近年来,壳聚糖负载铜催化剂被成功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中,不仅具有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易于分离回收等优点,而且能够多次循环再利用,在降低反应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实际的工业应用价值.因此,从不同类型壳聚糖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出发,综述其催化的各种类型的有机反应,主要涉及C—C键和C—X键的构建、点击化学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促进今后
磷酸硒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发现等相关领域.因此,开发高效简便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受到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报道了一种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亚磷酸酯和二硒醚偶联反应制备硒代磷酸酯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泛、产率高、且不需过渡金属和强碱等优点.
环己酮是一类廉价易得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含有极性的活泼羰基,可与亲核试剂进行亲核加成并进一步转化.此外,因羰基的活化作用,其邻位的亚甲基也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因而,环己酮可以作为廉价的C2源参与成环及芳构化反应构筑芳香功能分子.将从环己酮参与的选择性构建单取代芳烃、多取代芳烃以及杂环芳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综述近几年环己酮与醛、酮、胺、硫酚等亲核试剂经缩合、脱氢芳构化选择性构建功能芳烃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发新型温和绿色的合成方法实现环己酮选择性构建功能芳烃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