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浙江省鄞江中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该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教体结合;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27-01
1问题提出
上世纪末,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也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然而,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好多课题亟待研究。为此,本文针对鄞江中学进行个案研究,并结合浙江省教体结合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教体结合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浙江省鄞江中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学校的招生与选材、教练员状况、经费投入、受训项目、训练与学习、奖励措施、考评考核、竞赛制度、人才输送等情况。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获取丰富的资料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走访了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相关部门的领导、鄞江中学校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以深入了解该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3)数理统计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访谈、考察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量化指标。
3结果与分析
3.1目前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
1)业余体校模式。业余体校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部分体校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现运动员读书、训练、住宿三集中;二是校体联合,即运动员文化学习由普通中小学承担,运动训练和住宿由体育部门负责;三是部分项目分散布点在普通中小学,只在课余时间由体育部门专职教练和本校教师进行集中训练与指导。
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育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工作,积极经常地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许多发达体育国家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它在组织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丰富青少年体育生活、推进体育社会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3.2鄞江中学个案调研
1)鄞江中学实践“教体结合”的背景。鄞江中学是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宁波市重竞技训练基地、市体育传统项目重点学校。1997年学校领导抓住时机,果断引入了女子柔道项目,开始尝试“教体结合”的办学模式,并引入专业教练负责训练,成为宁波市女子柔道训练基地。2002年,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并入鄞江中学,由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鄞江中學联合办学办队,进一步探索、完善“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模式。
2)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鄞江中学各方领导组建了领导小组,试行校长报告制度,校长定期向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汇报学校的训练情况。同时建立了区教育局中、小教研室、区体委业务科和学校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教体结合”工作。
3)训练项目设置和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状况。鄞江中学重竞技训练基地目前设有男、女摔跤,女子柔道,男子拳击,男、女跆拳道,男、女散打五个训练项目。鄞江中学具有现代化标准塑胶田径场、功能齐全、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重竞技训练馆、体育馆、26片篮球场地等硬件设施。
4)教练员配备和管理。学校目前有专业教练员7名,其中摔跤、拳击各2名,柔道、跆拳道、散打各1名。在管理上,学校制定了《教练员职责》、《教练员守则》、《教练员年度考核办法》。在考核上,采取四年一个周期的大型考核和年度考评相结合。大型考核以运动队的成绩为指标,如人才输送、比赛成绩;年度考核以教练员的德、勤、绩、能为指标。此外,学校还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
5)招生、选材及学籍管理。鄞江中学在选材上以“重天赋,求质量”、“育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具体招生及学籍管理办法如下:(1)每年面向全国招生二次(以秋季为主),学期中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招生。(2)学校成立选材小组,在宁波县、市(区)体育局或文体局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到各地中小学进行选材。(3)学生学籍管理及转学、退学工作按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执行。
6)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安排与管理。(1)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单独开班,目前设有小学六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和高中体育班五个班级。由鄞江中学的15名文化教师负责授课。(2)学校强调“读训并重、和谐发展”,因此,要求文化教师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适当降低教学和测试难度。要求教练员端正运动员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全面的体育人才。(3)学校安排运动员上午与鄞江中学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训练。
7)鄞江中学获奖情况。2001以来,鄞江中学在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
8)人才输送情况。鄞江中学人才输送情况如下:对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输送,学校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向浙江省体工队和南京体工队输送人才;二是对不能输送到省队的运动员,学校一般将他们输送到高等体育院校和部队继续学习和训练,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武汉、沈阳、天津、吉林等体育学院,解放军拳击队、武警部队拳击队、济南军区拳击队等。
9)经费投入状况。在经费投入上,宁波市体育局每年提供30万元用于训练、竞赛;鄞州区教育局每年提供45万元用于文化教师的工资;鄞州区文体局对改善职工福利条件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鄞江中学在生活后勤和教学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对文化教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3.3浙江省教体结合出现的困惑
浙江省各县(市、区)都在尝试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地区教育、体育部门在教体结合工作上没有形成共识,使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差;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考核、考评上缺乏对文化教师教学工作和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考核办法;教育系统内部竞赛的杠杆作用无法发挥;人才输送渠道单一;另外,经费来源单一、训练、比赛经费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体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3.4对策与建议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协调运动队的招生、文化学习、训练、竞赛和考核等事项。2)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交流。3)扩大经费来源,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4)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形成一支学者型的教练员队伍,使教学、训练、科研融为一体。5)加强教练员、文化教师与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沟通。6)建立考核制度,并加大考核力度。7)处理好读与训的关系,做到学习和训练两不误。
参考文献
[1]陈道裕,魏鸣,等.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57-60.
[2]陈道裕.宁波市少年儿童体校的现状分析及新机制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10-812.
[3]潘前.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23-25.
[4]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2):75-78.
关键词 教体结合;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27-01
1问题提出
上世纪末,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也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然而,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好多课题亟待研究。为此,本文针对鄞江中学进行个案研究,并结合浙江省教体结合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教体结合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浙江省鄞江中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学校的招生与选材、教练员状况、经费投入、受训项目、训练与学习、奖励措施、考评考核、竞赛制度、人才输送等情况。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获取丰富的资料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走访了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相关部门的领导、鄞江中学校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以深入了解该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3)数理统计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访谈、考察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量化指标。
3结果与分析
3.1目前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
1)业余体校模式。业余体校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部分体校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现运动员读书、训练、住宿三集中;二是校体联合,即运动员文化学习由普通中小学承担,运动训练和住宿由体育部门负责;三是部分项目分散布点在普通中小学,只在课余时间由体育部门专职教练和本校教师进行集中训练与指导。
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育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工作,积极经常地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许多发达体育国家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它在组织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丰富青少年体育生活、推进体育社会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3.2鄞江中学个案调研
1)鄞江中学实践“教体结合”的背景。鄞江中学是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宁波市重竞技训练基地、市体育传统项目重点学校。1997年学校领导抓住时机,果断引入了女子柔道项目,开始尝试“教体结合”的办学模式,并引入专业教练负责训练,成为宁波市女子柔道训练基地。2002年,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并入鄞江中学,由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鄞江中學联合办学办队,进一步探索、完善“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模式。
2)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宁波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鄞江中学各方领导组建了领导小组,试行校长报告制度,校长定期向市体育局、鄞州区教育局汇报学校的训练情况。同时建立了区教育局中、小教研室、区体委业务科和学校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教体结合”工作。
3)训练项目设置和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状况。鄞江中学重竞技训练基地目前设有男、女摔跤,女子柔道,男子拳击,男、女跆拳道,男、女散打五个训练项目。鄞江中学具有现代化标准塑胶田径场、功能齐全、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重竞技训练馆、体育馆、26片篮球场地等硬件设施。
4)教练员配备和管理。学校目前有专业教练员7名,其中摔跤、拳击各2名,柔道、跆拳道、散打各1名。在管理上,学校制定了《教练员职责》、《教练员守则》、《教练员年度考核办法》。在考核上,采取四年一个周期的大型考核和年度考评相结合。大型考核以运动队的成绩为指标,如人才输送、比赛成绩;年度考核以教练员的德、勤、绩、能为指标。此外,学校还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
5)招生、选材及学籍管理。鄞江中学在选材上以“重天赋,求质量”、“育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具体招生及学籍管理办法如下:(1)每年面向全国招生二次(以秋季为主),学期中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招生。(2)学校成立选材小组,在宁波县、市(区)体育局或文体局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到各地中小学进行选材。(3)学生学籍管理及转学、退学工作按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执行。
6)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安排与管理。(1)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单独开班,目前设有小学六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和高中体育班五个班级。由鄞江中学的15名文化教师负责授课。(2)学校强调“读训并重、和谐发展”,因此,要求文化教师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适当降低教学和测试难度。要求教练员端正运动员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全面的体育人才。(3)学校安排运动员上午与鄞江中学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训练。
7)鄞江中学获奖情况。2001以来,鄞江中学在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
8)人才输送情况。鄞江中学人才输送情况如下:对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输送,学校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向浙江省体工队和南京体工队输送人才;二是对不能输送到省队的运动员,学校一般将他们输送到高等体育院校和部队继续学习和训练,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武汉、沈阳、天津、吉林等体育学院,解放军拳击队、武警部队拳击队、济南军区拳击队等。
9)经费投入状况。在经费投入上,宁波市体育局每年提供30万元用于训练、竞赛;鄞州区教育局每年提供45万元用于文化教师的工资;鄞州区文体局对改善职工福利条件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鄞江中学在生活后勤和教学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对文化教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3.3浙江省教体结合出现的困惑
浙江省各县(市、区)都在尝试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地区教育、体育部门在教体结合工作上没有形成共识,使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差;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考核、考评上缺乏对文化教师教学工作和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考核办法;教育系统内部竞赛的杠杆作用无法发挥;人才输送渠道单一;另外,经费来源单一、训练、比赛经费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体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3.4对策与建议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协调运动队的招生、文化学习、训练、竞赛和考核等事项。2)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交流。3)扩大经费来源,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4)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形成一支学者型的教练员队伍,使教学、训练、科研融为一体。5)加强教练员、文化教师与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沟通。6)建立考核制度,并加大考核力度。7)处理好读与训的关系,做到学习和训练两不误。
参考文献
[1]陈道裕,魏鸣,等.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57-60.
[2]陈道裕.宁波市少年儿童体校的现状分析及新机制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10-812.
[3]潘前.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23-25.
[4]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