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话语到文化启蒙:论1980年代美学“译介热”的知识谱系

来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0年代“美学热”语境中,西学的“现代派”资源契合了思想解放的宏大语境。主体价值的确立、审美感性的彰显、个体的历史反思等等,这些不仅成为西方现代派美学的表征形式,更是成为中国新时期的理论诉求。“萨特热”“尼采热”以及“弗洛伊德热”就构成整个80年代美学维度“译介热”的知识框架。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浪潮作为译介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强大的哲学理念和现代派文学的推动,成为人学思潮中的“亮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对主体深层心灵活动的体察、泛性主义的生命欲求和精神世界的症候性分析,呈现出了主
其他文献
“去××化”类构词近年来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语言时尚。本文认为这类构词来源于语言接触,它们满足了语义链的需求、反映了时代思潮、符合人们的语言使用心理,而
程祥徽教授的新著《中文变迁在澳门》日前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澳门经历了一个争取和实现中文官方地位的过程,程祥徽作为澳门大学中文学院院长、澳
由中国对外汉语修辞研究会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对外汉语修辞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18~20日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惠休以诗名世,文辞斐然,与鲍照一起引领了大明、泰始文学的俗化风尚,于后世文学、文士影响深远。经考,其于大明二年(458),因“自非戒行清苦”而被孝武帝“敕令”还俗;平生所
本文分析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方法和过程,并在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正>据美国《时代》周刊载: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对8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成就最大的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表现在“智力”水平
<正>王景丹博士所著《话剧语体论》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全书约30万字。该书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一部以语
期刊
一、引言 语言与社会文化存在着共变关系。语言的变化发展不是孤立的、自发的,而是受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反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取向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当前语言交际中有两种新的进行式表达形式:“x+ing”和“x+中”。前者来自汉英语言接触,后者是汉语内部虚化的结果,这两种用法在汉语中有逐渐扩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