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高效背诵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学生常常因为没有掌握好背诵的方法和技巧,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取得事倍功半效果。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高效背诵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关键词】培养兴趣背诵效益背诵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另立了必须背诵的文言文20篇和古诗词50篇的附录,可见背诵能力对于学习语文有重要作用,这应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任学生自行背诵,很少干预其过程,最多只是检查背诵结果。可学生往往花了很多时间背诵,但结果却常常令学生和教师泄气。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学生高效背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主要措施如下。
   一、平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背诵打基础。
   “背诵者,即“背”和“诵”紧密相连”,可见“诵读”之于背诵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又能培养语感,锻炼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提高背诵的效益和能力。这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引起学生对背诵内容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于朗诵方面下一番功夫,声情并茂,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学生背诵的兴趣。笔者曾聆听了厦门市第十中学钟永许在《故都的秋》说课中的“唉,天可真凉了……Golden Days。”的片断示范朗读,觉得他的朗读令人荡气回肠,读出了作者郁达夫所表现出的无奈、失望的韵味,语调抑扬顿挫,语音清晰准确,且带有京都腔调,真实让听众一下子进入了文章的意境,领略了文章的神韵。现实生活中,朗读的这样好的教师并不多见,有甚者读错音,令学生大跌眼镜,这样又怎能提起学生背诵的兴趣,并为学生的背诵消除文字上的障碍呢?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增强由“诵”到“背”的能力。
   从出生之日起,学生就接触现代文,至今已有13~14年了,因此,学生对现代文的语感应较强烈,但对文言文,初中生接触时间至多只是1~3年,他们的语感会较差,背诵也较困难。
   这种对现代文和文言文语感上的差异,教师应于教学中多加重视,并引导学生多读,读准字音、字义,注重句读,读出节奏,借用音调读出轻重音,力求抑扬顿挫,从而培养一定的语感,帮助对背诵内容的联想,增强背诵能力。
   二、锻炼记忆能力,提高背诵效益。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正常人脑细胞可达140~160亿个,平时用脑只是占3~5%,而用于记忆的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并不是缺乏记忆的基础,而是平时缺乏有目的的、专题性的锻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背诵记忆力的培养见效慢,二是教师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要开发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花费的时间要很长,而不愿意去开发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于是让学生自行其是,学生的背诵能力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因此,教师应于平时有意识地利用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这里,笔者认为,魏书生的一分钟记忆训练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借鉴……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及学生个性的不同,采用其他形式的训练活动,诸如让学生复述每天的见闻感受、讲故事比赛等等,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水平。
   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背诵兴趣,增加背诵动力。
   相对而言,背诵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要让这种学习比较持久地、高效进行下去,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背诵。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些方式、方法觉得非常有效,这里提出来,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1、构建合作机制,互动背诵。
   其主要形式是小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次,然后按“各层搭配,各组同质,自愿组合”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一般每四人一组,推选学习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督促落实同组其他成员背诵任务的完成。这样学生间能利用点滴时间,不断落实背诵,小组伙伴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形成群体互动的局面。
   2、采用竞赛的形式,增强背诵兴起和动力。
   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诵,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赛过程中,他们会觉得新鲜有趣,快乐刺激,故思维及记忆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记忆和积累知识,提高背诵效益。
   当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教师在竞赛后应配合合理的评价机制。从进步的角度衡量,评选和表彰“进步小组”和“进步个人”各若干名,同时评出“优胜个人”若干名。这样的刺激竞争机制,面向全体学生,既激发同学之间展开竞争,也鼓励高层次学生再接再厉,冒尖领先。
   四、教给学生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果。
   背诵,并非死记硬背,可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背诵的效率。
   1、问题分析法,分化背诵内容。
   有的课文较长,要背诵它确实有些难度,教师可根据其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用原文回答,分解背诵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背,从而明确背诵方向,较快地完成背诵任务。如《狼》这一课,可设置诸如“屠夫为什么投以骨;屠夫为什么大窘;哪些描写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哪些语句描写了狼的阴险狡诈……”之类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2、抓关键词、句背诵法。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第二段的背诵,笔者便教给学生应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关键连词,而后进一步指导:在“不必说”后,一连叙述了园中四种事物,且由低到高的顺序;“也不必说”记叙四种动物,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叙述,“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便有无限的趣味”,此句总领下面的内容,先是叙述作者对四种昆虫的有关活动,然后,主要叙述有关何首乌的事情。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背诵的速度大为提高,且记得牢。
   此外,还可采用对比抓住脉络;想象情景等多种方法背诵,这里就不在一一述及。
   五、抓反复,反复背。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告诉我们:记忆过的内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忘记,且在开始的一两天里,遗忘的速度最快。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地在学生背诵后间歇性地帮助学生记忆,起先是一天,后是两天,一星期,一个月……不断加强学生对背诵过的内容的记忆程度,直至完全记牢为止。表面看来,这似乎要花费很多时间,其实不然,此乃是为“砍柴”而付出的“磨刀功”,要长时间的记牢,而反复的背呀!总而言之,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并把它落实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值比重相对较高,平时的作文训练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怎样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学生、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关键词】中考语文作文中招语文考试中,作文无疑是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因此中考作文的复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文的复习历来都让语文教师不知从何做起。要么理论的东西过多收不到良好效果,要么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等的学习效果。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年级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培养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学生如热爱阅读可以
目的:本文通过对全国名老中医廖品正教授治疗干眼症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病例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探讨疾病的治疗规律,挖掘潜在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
众所周知,字、词、句、段、篇,是阅读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的始发站、奠基石,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源头,它承载着我们中华的博大的文化,识字学词,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快乐学习,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思品课教学偏重于灌输,而灌输的教学方法下,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学习热情低,学习的效率不高。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条件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已从以前的一种高档消费品正转换成人们日益依赖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配置了计算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教学也越来越正规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多样化,不少学生对编写计算机程序兴趣浓厚。但众所周知,计算机语言众多,大家熟知的就有C、C 、Pascal、Java、VB、C#等语言,那么对于初涉计算机编程的高中生来说,如果学校开设相关的课外兴趣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搞好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忌空洞,必须通过具体的内容支撑。关于中学生的规则很多,大家熟知的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都是规则,还有各校制定的学校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
目的:探究药灸结合(内服痛泻要方加味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Ⅲ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写作能历,即常说的作文能力,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它是中学阶段的写作能力。层次性是素质教育要求的最基础的能力,作文教学要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写作关”,能顺顺利利地写好一篇文章,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   文章的构成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组织结构;三是语言表达。这样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应就须具备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定题选材能力,结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