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7-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的智力活动过程。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该如何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小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巧妙利用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就是充分运用头脑的想象力来构想、设计、创新新事物。想象不仅是创新的方法,同时也是创新的一种动力。
  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问银河》一文中,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银河,将学生带进了无边无际的神秘的银河中,调动了学生充分运用头脑的想象力,学生们用语言、图画、续问等形式呈现出银河在其头脑中的情景,并且在课后,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利用图书、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银河。
  二、巧妙利用设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精巧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或课本中那些蕴含着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组织学生开展“解疑献计”活动。
  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乌鸦喝水》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帮乌鸦想出其它喝水的办法吗?学生通过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许多的办法。
  又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时,让学生为寓言中的人物献计献策:怎样才能让禾苗长得又快又好?教师通过精巧设问,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解疑献计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巧妙利用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就是指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理想象,运用所具有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对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续编。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中《插秧》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原文,发挥想象,观察图画,续编诗歌,然后在小组中讨论评议。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性高涨。学生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如“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彩虹,映照着农民伯伯的笑脸,……。农民在插秧,插在彩虹上,插在农民伯伯的笑脸上,……。”通过续编诗歌,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巧妙利用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活动是指在课堂以外,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项目和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形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善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是字、词的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针对低年级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办黑板报、小报、编故事、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等。像这些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有无创新意识。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胆尝试,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18-01  一、对语文功能认识观念的改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新规定:语文课程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确实,传统的观念重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3-02  一、案例主题  时至今日,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各种新的教法不断涌现,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分层教学正成为新课改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作为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层作业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同时也在美术教学中开始涉及运用,笔者在《我画喜怒哀乐》这一课教学中大胆尝试设计了分层作业一和分层作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1-02  2013年秋,笔者被当阳市教育局任命为“启明星”校长,并率4人组成的“启明星”团队来到远离城镇的烟集中小学。初到学校,我看见的是一个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疲乏的农村教师群体,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的敬业精神是让我敬佩的,但是他们的状况又是让我心酸的。我决定从人性化管理着手,减轻他们的压力,激发他们的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1-01  在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推进缓慢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改革跟不上。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及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展开实施,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由城区转向农村学校,由城区带动农村学校,同时要保持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也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