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物理的思维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而要学好这些重点,良好的思维能力必不可少。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从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靜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第一章“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分析做好准备.力的三要素,在初中已经讲过,对质点来说不会发生关于力的作用点的问题,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跟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刚体概念,但所说的物体都是指刚体.力的作用点可以沿力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因此,与其说力的作用点是一个要素,还不如说力的作用线是一个要素.物体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等理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用了理想模型(过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初中教材为基础,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的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述方法.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必备知识.对平面运动的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运用了分析、综合、等效的方法。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要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材,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物理实验是将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规律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它重现.做物理实验,必须满足于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预想的结果,如设计实验步骤、选择测量仪器、正确观察现象、完整的读取数据、严格的计算,是做好实验不可缺少的过程.让学生按照上述过程有目的的科学训练,自觉地掌握科学实验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状况,避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力学体系的清晰图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始终要领会物理学思想,并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的同时,不仅要学习物理学家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研究物理的方法。努力汲取物理学家的精华,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改”即修正错误,“革”即去除旧的东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掌握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学习好物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落实重点──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讲更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具有基础弱,知识面窄,反应能力低,厌学情绪严重等表现。原因在于他们见识不宽,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多数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很少细心观察,缺少分析和判断。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贫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无时间或不懂得顾及自己的子女教育。因而很
期刊
一、研究课题提出背景  当前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主要缘于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外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而国外学校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的同时也是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稍微复杂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
期刊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此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一、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①这说明语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课文的情感源泉,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使学生体验到丰富细腻的情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结合自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藏文教研员,我深知:教研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很有必要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平时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略谈几点看法:  一、变重研究教材为重研究学生  事实证明,无论教师把教材吃得怎么透,教学重点抓得怎么准,教学步骤安排得怎么周密与得当,没有学生的有效配合,教学活动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原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动。常听到有的教师在上课失利之后埋怨学生不
期刊
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让学生爱语文,是我们教语文必须要做到的  1、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的最起码的。在众多的学生中,喜欢语文课的人寥寥无几,对数理化的热爱却是拥挤不堪。
期刊
尽管越来越多的师生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还是难以完全融入课堂,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这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为了有效构
期刊
【摘 要】本文是自己结合多年在农牧区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改革下探讨了如何提高农牧区汉语文教学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语境 语感 兴趣 多元解读  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和其它所有的语言一样,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等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中,如何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就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融合,而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则更尤为重要。现在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如何提高
期刊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
期刊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基础阶段,思想的波动性特别大,可塑性很强。因而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也是为了“不管”,由“管”与“不管”过渡到“不管”的程度。  当前西藏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两种倾向。一是与学生的距离过“亲”,亲到随意的程度,成了哥们、姐们,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部分学生受宠而大部分学生有怨言,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