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成为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①这说明语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课文的情感源泉,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使学生体验到丰富细腻的情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从六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生情感体验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会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氛围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距离感。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有时是一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名言警句、歌词、诗词,有时是一个故事等。比如我在讲《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时,我用谢坤山的遭遇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氛围中,学生对谢坤山寄予了很大的同情,同时对谢坤山乐观、积极、健康的心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这样就把学生迅速地带入到文本中去,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有利于学生坚强品格的形成。
  二、借助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训练学生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美的体验的重要途径。一次成功的朗读,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或个人朗诵,或小组比赛,或分角色朗读,或全班齐读。在琅琅书声中,引导学生体味“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凄凉意境,“那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尽惆怅;在琅琅书声中,引导学生感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放激情,“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于是学生在课堂上或激越或悲伤,或低沉或高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三、联系生活,触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边探究边回想自己或他人所经历的相似人生,使语文与生活达到和谐统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岸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岸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四、巧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能很好的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为课文学习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多次尝试以音乐作为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我精选了鲍国安老师的配乐朗诵,其背景音乐由徐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低沉悲凉,节奏回环往复,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浮想联翩,眼前不由浮现出凄苦哀怨的琵琶女和抑郁寡欢的诗人形象。正是借助于音乐,才渲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氛围,才使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不可抑制。
  五、重视实践,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续写或改写文章、開展演讲会、举办读书活动、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形式进行表达。课外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或随笔,及时记录触动心灵的事物,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纸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切实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科学的教育。”④这足以看出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之源。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带着强烈充沛的感情上课,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让情感成为阅读教学的催化剂,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他文献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他形象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浩瀚大海是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同理,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感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从而,社会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作好班主任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我认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当然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始终都要心中充满爱,以爱为基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感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发生着变化。随着时代它更具有针对性,除了讲一般的要求之外,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显现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还提到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针对性特别明显的就是对当今时代教育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关注与解决要求,比如强调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还有依法执教的要求等,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现实
期刊
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出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要怎样做才能符合课改的趋势?我认为在新一轮的小学英语新课改中,我们必须从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出发,通过创设交际情境、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方面,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面
期刊
德育为首,是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之一。在初中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课又是这个阵地的排头兵。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否有效达成教育目的的关键之一,对此,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新颖开头、小品演示、辩论法、多学科整合、课内外结合等一些适合学生实际与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各位交流。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
期刊
【摘 要】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后进生。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把心态摆正,虽然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身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表率,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性格、意志、兴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很快融入集中之中,能遵守班规、校规,在学习上愿学、乐学。  【关键词】转化 后进生
期刊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发现并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教师素质培养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素质教育主要应当
期刊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落实重点──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讲更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具有基础弱,知识面窄,反应能力低,厌学情绪严重等表现。原因在于他们见识不宽,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多数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很少细心观察,缺少分析和判断。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贫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无时间或不懂得顾及自己的子女教育。因而很
期刊
一、研究课题提出背景  当前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主要缘于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外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而国外学校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的同时也是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稍微复杂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
期刊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此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一、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