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终身学习的需要,使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即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泛在。本文指出,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效的网络学习本质就是网络主体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即身处网络的个体,对自身学习意志,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调节。并进一步论证了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是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包括个体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实现能力,自我反馈能力),论证了促进网络自我调节学习绩效改进的,从而促进有效的网络学习行为的发生和网络学习绩效的改进。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自我调节学习 绩效评估
  
  一、自我调节学习概述
  1.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源自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由于这三次教改都强调教师、环境和学校的功能与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因此人们从重视学生能动性的角度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
  2.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对“自我调节学习”,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不同称谓,目前绝大多数采用“self-regulated learning”一词,国内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学习等。本研究采用自我调节学习。对SRL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看法,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
  Zimmerman(1989)首先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
  Pintrich认为SRL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国内研究者提出:自我调节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分为认知,行为和动机三个维度。
  总之,在定义问题上,不同的理论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然而,此理论总是在彼理论的基础之上传承和衍生出来的,理论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同的定义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融相通并相互补充的。
  我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意志,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从而优化学习绩效的过程。它可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调节。学习前主要是个体自我调节学习意志(学习动机,兴趣,学习目标等);学习中主要是调节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后调节主要是指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
  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是指个体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全新沟通机制的网络环境中,开展的远程自主学习行为、行为发生、发展及变化由个体自己控制。控制能力的强弱受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的网络学习行为更多是网络主体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较之传统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具有一些新特征: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及网络学习行为文化背景的全球化;网络学习行为情境的虚拟化、多样化;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个性化等。因此,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外部因素有:网络信息资源、学习支持系统、网络硬件环境等;内部因素有: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学习动机等。
  因此,为促使网络学习的真正发生,促进网络学习绩效的提升,不仅要合理整合网络学习资源,优化影响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且要优化内部环境,即以网络学习者为中心和主体,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交流中不断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即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从而不断优化网络学习,不断改进自我的网络学习绩效。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是指身处网络的个体,对自身学习意志,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网络学习行为和网络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它可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调节。学习前主要是个体自我调节学习意志(学习动机,兴趣,学习目标等);学习中主要是调节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网络学习行为;学习后调节主要是指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由于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因此,基于网络的SRL具有一定的特征。
  1.高度自发性。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加需要激发自己的学习意志,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2.高度批判性。网络环境下的SRL者需要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越来越强大的浸没感所带来的迷失,因此,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高度的自主性。由于师生隔离,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需要自觉、主动、积极、独立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4.策略性。网络环境下的SRL者讲究学习策略,自觉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时间管理、动机管理等一系列学习策略。
  5.监控性。网络环境下的SRL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较清醒的意识,能随时监视并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调节。
  6.灵活性。网络环境下的SRL者更需要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时空环境,主动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求助对象,灵活处理自助和他助的关系。
  四、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从学习者角度出发)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性因素和根本性因素。近年来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研究上,也就是基本停留在直接性的影响因素上。直接因素也源于根本性因素,它是根本性因素的外在表征。因此,对根本性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但凡根本性因素一般都会涉及能力层面。同样,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就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网络环境下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又包括哪些呢?我在自己定义的基础之上作如下分析。
  综上可见,处于网络环境下的SRL者需要进行的自我调节包括以下:对学习前的学习意志(学习动机,兴趣等)的调节,学习中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网络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自我调节。其中,学习意志、学习心理过程的调节是个体对自我意识和心理层面的认知和调节(而意识和心理是基于认知的),也就是对自我认知的认知和调节(从而实现机体自身的不断建构和和优化),其根本就是个体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习环境的调节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的认知和调节,而网络学习环境拥有丰富的、共享的、多媒体化的网络学习资源,对学习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从而影响网络学习的发生;并且资源的泛滥会产生冗余效应和分散注意力效应(斯威尔的认知负荷理论),从而增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影响网络学习的绩效。因此,这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即要求个体有一定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而这个能力的根本是个体的批判性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另外,随着人机交互界面的越来越自然化,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越来越强大的浸没感对网络个体的元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学习行为是一种外显的要素,受各种内隐要素(遗传,意识,心理等)的影响,是个体内隐要素的外在表征和实现,因此个体对其学习行为的调节能力更多是个体对自身内隐要素的自我实现能力,即在优化的环境下,优化的自我对其内在的自我实现能力。
  学习后的学习结果调节,即学习绩效的自我反馈和改进,更多是个体自我反馈能力的体现。因此,网络学习更多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网络环境下影响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本性因素是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个体自我调节能力又主要包括个体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实现能力、自我反馈能力。
  为有效开展网络学习,学习者需要从根本着手,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不断建构和优化自身的网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善于发现自身的学习意志,学习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积极、主动、自觉地调节并纠正。
  此外,学习者要在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实现能力和自我反馈能力,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合理组织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并不断根据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
  五、网络环境下如何促进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从设计人员和教学者的角度出发)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其本质就是要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设计和教学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促进网络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
  第一,将学生视为一个具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主体。
  第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发展自身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影响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的评价。比如,有很多教师习惯于用相对评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即在评价某个学生时,将其放在群体中与他人进行比较,如学习排在第几名,思想品质是优秀还是良好,这就造成学生形成表现目标。如果我们在评价时更重视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长,从而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成败经验及其对成败原因的认知,即归因。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将行为的结果与努力的程度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第四,相对评价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多是消极的。因为,把个体放到群体中去比较,会使大部分人感到自己是失败的。即使排在前面的成功者也会因其目标是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先进地位”而处于高度焦虑中,这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提高是不利的。
  第五,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并使用学习策略。教师必须结合学科内容有意识地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认知策略和认知调节策略,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使用策略的条件。
  第六,自我调节学习不仅表现为行为操作,而且应该引导其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通过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可以提供如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六、网络环境下基于行为分析的自我调节学习绩效评估
  网络学习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基于行为分析的网络学习评价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分析来了解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风格与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使网络学习者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地控制学习进程,从而促进其后续学习。
  七、结语
  自我调节学习(SRL)理论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响应当今“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我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研究性学习和主体性教学改革主张相一致,它是适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网络学习的普及、SRL理论更亟待大力提倡和深入探究。
  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网络学习的本质是网络学习者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即身处网络的个体,对自身学习意志、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的自我调节、建构,从而优化网络学习绩效的过程。因此,有效的网络学习要求不断地改进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绩效。从根本来说,也就是要不断提升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又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元认知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和自我反馈能力。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Model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a chievement[M].Zimmerman B.J,Schunk D.H.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New York:Springer,1989:1-25.
  [2]Zimmerman B. J.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the emergence of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0,2,(2):173-201.
  [3]Carver C. S,Scheier M.F.Autonomy of self-regulation [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84-288.
  [4]Vancouver JB.Self-regulation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a taleof two paradigms[M].BoekaertM,Pintrich PR,Zeidner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Diego,CA:Academic,2000:303-341.
  [5]Pintrich P. R.Multiple goals,multiple pathways:the role ofgoal orientation in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J].Journal ofEducationalPsychology,2000,92,(3):544-555.
  [6]申克.D.H.著.韦小满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44.
  [7]丁桂凤.员工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之研究[J].心理科学,2005,(5):1077-1081.
  [8]Zimmerman B. J,Bonner S,Kovach R.姚梅林,徐守森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
其他文献
以翔实的资料 ,剖析残矿体的特点 ,介绍了不同条件下 ,残矿的开采方法和关键技术 Based on the detailed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al o
摘 要: 跆拳道的发展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趋接近,训练方法透明度很高,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很接近。在激烈、势均力敌的比赛之中,队员的赛前、赛中心理状态如何对于能否战胜对手、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诸多心理因素中,赛前焦虑与运动比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跆拳道训练中,对焦虑的研究和探讨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在日常的训练中,正确认识赛前焦虑情绪,合理进行调控,对我们搞好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和运动员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深化体育教育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把健康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确保学生受到良好的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健康教育 意识培养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高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社会对劳动者的素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制作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技术 教学 作用和影响    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而大学校园则可谓是孕育希望的摇篮。当时间长河缓缓流入21世纪
一、体育教学设计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才有保证。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我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设计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二、体育教学设计概念界定  1.体育教学设计。  于素梅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IGF-1、血浆ET以及心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金匮肾气丸防治2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方法:SPF级Wistar大鼠60只,雄性,体重为2
摘 要: 课堂多媒体课件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黑板,但比黑板更具表现性。内容精练、形式简洁、布局规范的课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owerPoint软件的电子幻灯片效果和动画设计功能将课件以书写形式演示。传统教学中的教案、板书编写是确定课件内容的有效途径。课件内容确定、课件版面布局、课件动画及调试三个循序渐进的制作调试过程是课件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制作过程    随着计算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但由于目前教师和教学设备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针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应对多媒体设备故障、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加强师生交流提出了实用对策,以期为多媒体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多媒体教学 实用对策    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Teaching)是一种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设备并
摘 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初见成熟。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两者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 衔接    1.引言  当前是信息的时代,机遇伴随着挑战并存,尤其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