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shao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依据
   1.国家新课标基本理念:要让课堂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
   2.徐州市徐教教研【2013】4号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
   二、“学进去讲出来”思维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形成——“三主五步”法
   根据“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理念以及笔者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语文课堂教学可归结为“三主五步”法。“三主”是指“主体、主导、主线”,其中主体就是学生,主导是教师,主线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入语文训练过程中的和谐统一,即纽带作用。“主导”通过“主线”作用于“主体”,使学生学有所成,“主体”通过“主线”反作用于“主导”,使教师教有所悟,双方和谐统一,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由于该模式具备五个步骤,故称“三主五步”法。
   三、“三主五步”教学模式解读
   (一)步骤一:
   主导:导入新课;主体:进入新课;主线:结识新课。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有较多时间才能找到它。”可见巧妙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教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运用教育机制,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潜心设计导语。将导语的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启发性和多向性相统一,拨动学生的思绪,让学生以最佳的激情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入:
   1.创设情境法。情境导入的方式不拘一格,教师应根据学生心里和学习内容,选取预测到学生认为最有兴趣的一种导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时,可选取央视少儿频道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让学生观后谈感受,使学生自觉进入到《散步》的学习中来。
   2.激情唱歌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歌曲,请学生上台作激情濱唱,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美妙意境中去,如,同学们,你们有谁会唱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请学生上台唱歌,教师放伴奏带。)面对黄河,我们还要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法无定法。只有抓好导入这个环节,才能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导入的教学艺术,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让他们尽情发挥。
   (二)步骤二:
   主导:读(范读);主体:自读;主线:通过朗读,整体感知。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学、多用,真正让学生做到学进去讲出来。而读是学的基础,是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先导。朱自清先生曾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新大纲中更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材内容仔细备教材,预测学生,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目标;
   2.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句读、停顿,语速自然,力求抑扬顿挫,必要时,教师做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做好榜样;
   3.采用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每个学生逐渐提高朗读水平,树立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学生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后能顺利解决一些问题。
   (三)步骤三:
   主导:赏析;主体:赏析,找疑,答题;主线:质疑。
   1.自主探究。
   这一步骤是新课改的最重要一步。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入到具体的探索问题和解决疑点的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渐步入文章的精髓。这一步骤中主要由学生自己操作,独立完成,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解决字词、文章结构、主旨、好句好段的概括归纳等任务,并要求学生大胆拓展思绪,甚至以演员的身份投入到课文的某些环节中去,赏析解决基础或稍难的知识。教师在此步骤中,应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2.合作研讨。
   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容完成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可采取分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学生合作研讨时的种种表现,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真切体验到合作研讨的成功与快乐。
   (四)步骤四:
   主导:拓展学生思维;主体:放飞思绪;主线:运用想象和联想。
   当语文课上教材内容结束后,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放飞思绪。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在此步骤上要仔细揣摩,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激活他们心中的精彩。
   (五)步骤五:
   主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主体:自行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主线:回顾——反思——整合——归纳。
   科学的课程教学要达到以德育人、以智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目的,师生通过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能审视自己在此活动中呈现的种种问题,再一次激活自己的灵感,扩大积累。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晚自习,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就不见主动看语文的;布置了作业,许多学生都不怎么愿意写,即使写了,很多也是敷衍了事。学生还私下议论“语文难学”,用功了也成效不大,很难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罗森塔尔效应对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学现状   1.从语文教师角度看:   为了上好每
期刊
【文题设计】   当我们感动于大师巨作中一个个人物,当我们惊叹于恢宏历史里一段段故事,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幻想,若是书中那些人物存在于现实将如何:阴险狡诈的曹操,美丽可怜的安娜·卡列尼娜,纯洁高贵的茜茜公主,等等,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境遇?我们会忍不住猜测,若历史在某处重现,历史将会变成怎样的现实?   请依据你所熟悉的名著名篇或历史故事,着眼于现实,写一篇故事新编。   【金指巧点】   所谓故
期刊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目标是大面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构架。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里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一轮复习打下的扎实基础,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巩固提高,在三轮复习中实现快速提高。那么,如何搞好高三语文的一轮复习呢?八个字可以概括:灵活安排,系统扎实。   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复习的次序   语文高考总复习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论述类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学生划不清语言习惯和病句的界限,或错将病句当做语言习惯而放过,或误把语言习惯当病句来修改,使人啼笑皆非。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应该明确现代汉语中的这些特殊语法现象,取消语言习惯这个“编
期刊
蒋兴哥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本文只分析其中之一点——“重利轻别”只为“安身立命”。   对于从小就耳濡目染经商之道的蒋兴哥来说,商人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条件下,商人自然认为牟利高于一切。因此,即使蒋兴哥娶了一个“娇姿艳质”的妻子,彼此相亲相爱,真个“行坐不离,梦魂作伴”,也难断他出外经商之意。终于,兴哥决意要抛下爱妻,到广东做生意。兴哥暗暗收拾行李,临行前五
期刊
在《水浒传》中,林冲的称呼有一个转变。林冲在东京做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时候,人称“林教头”,这个称号,既体现了林冲的官衔,也体现了林冲的地位,从这个称号不难看出林冲威风八面的气度,更能感受到林冲盖世的武艺,真是人如其名,名符其人。然而,当林冲上梁山之后,在梁山好汉众多称号中,林冲却叫“豹子头”。“豹子头”顾名思义就是像豹子一样,豹子是凶悍得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这样一个名称为何加在具有儒将风度的林冲身上
期刊
何为分层?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量体裁衣”。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量力而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实际水平来调整教学,如果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的接受限度,会迫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分层合作教学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雷术海认为: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层次展开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此外,新课标还列举出了建议学生课外
期刊
长期以来的主讲式教学深入骨髓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尽管在意识上,教师知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放手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践中并不理想。很多时候,教学“按部就班”地朝既定的方向行进,看似有条不紊,实际上是以结果代替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体验。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教师需要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
期刊
一、自治城市   (一)关于自治城市的研究。   西方的经济学家及史学家,包括一些国内的史学家,认为中世纪西欧地区的城市是完全自治的。主要著作有皮雷纳著的《中世纪的城市 经济和社会史评论》,在此书的第七章《城市制度》中提出,中世纪城市出现之初,市民阶级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人身自由,保障商人和工匠可以来往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并使自己与孩子的人身摆脱对领主权利的依附;其次是他们要求一个特别法庭,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