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k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本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就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有效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机,要想课堂"活"起来必须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入手。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52-01
  笔者从事多年数学教学,发现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中,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往往会出一些偏、难、怪题,加之数学课的内容有的又比较抽象、空洞使学生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数学。如何扭转这一状况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只有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内在热情的"生态体验环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把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本文略述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 增强课堂引入的艺术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巧妙的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动脑筋思考。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铁塔、大山的高度,湖泊的宽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置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讲因式分解时可设疑: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小学已学过因数分解,它有什么作用?巧妙地引入到新课,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求知的欲望,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其次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还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视其物,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讲述数轴概念时,如果我们直接给出"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学生理解起来很有困难。如果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温度计,尺子,秤杆(或弹簧秤)水位标尺看作"直线"(假设它们的长度很长,粗细很细),把上面的刻度看作"点",通过分析这些实物的"共同特性"(有度量的起点、度量的单位、增减方向)就能够水到渠成很自然的引出"数轴"的概念。这不仅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 "数轴"这一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客观模型的总结。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开拓数学美、陶冶学生心灵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而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歌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很多,能给人一种舒适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现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及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是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在"美"中学习数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兴趣及内在潜力,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
  三、适时添"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其实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是不会开动脑筋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绪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状态由"潜伏状"而自然上升到"活跃状",从而能够顺畅地接受新的知识信息。所以说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推动人们进取的"内驱力",兴趣可以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比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把数学史有机地融合到教材中,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定理,可以说是中国几何学的根源。最早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的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最早对它进行证明的也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赵爽。把这些数学史话适时的讲给学生听,使学生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占有乃至征服的向往,更能激起他们对数学的极大兴趣。同时对于数学知识我们也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数学课堂也就会越来越"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展示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数学就不会再那么"可怕",抽象。學生们在这样一种愉悦的过程中也就会尽情、主动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损害了中国的军事安全,侵犯了中国的军事利益。萨德问题难在中国如何处理,中国是否看出了萨德背后的问题?中国现在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和经济大国,看起来
【摘要】学习心态影响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心态能提高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学习心态激发兴趣鼓励制定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5-01  学习心态是指学生对学习意义主观认识的作用下,客观上对学习采取的态度 和对学习的感受或体验。教学教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直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迅速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被认为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新途径。本文笔者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必然性,并且分析了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
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对其一定不陌生,其有“富贵病”之称.而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9%,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已高达1.1亿.下面就一起来详细地了解一下糖尿
期刊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各个学校都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教学改革中.建立“高效课堂”成为各大院校追求的教学目标.这同样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
Adenomyoma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a rare benign tumor-like lesion.The small intestine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location,usually in the periampullar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应确立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良好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运动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选项分组 寓教于乐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9-02  现在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本研究就详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50-0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新
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模拟机上研究了720~820℃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100 s对试验钢(0.16C-0.13Si-2.51Mn)组织性能的影响。用膨胀仪测定了试验钢的相变点,绘制了不同冷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51-02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恰当的巧设环节,设立悬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提高。我觉得使用它能让我们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教学、复习课教学中都可以应用。"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考察一些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