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奇才——佩雷尔曼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有着古怪的性格,科学家中的数学家,更是有多个人以古怪著称,而“古怪数学家”的典型代表就是来自俄罗斯的佩雷尔曼了.一谈到佩雷尔曼,除了提到他破解了大名鼎鼎的庞加莱猜想,拒绝领取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 奖之外,话题的核心就是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做出了一个猜想,用三体空间来帮助理解宇宙的形状.这个猜想是拓朴学发展的关键.2000年,美国一家私人研究机构克莱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宣布,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悬赏700万大奖.任何人只要解开其中任何一个难题,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庞加莱猜想”就是这七大难题之一,其他一些难题包括计算机理论界的第一号难题“P Vs. NP”、以杨振宁命名的“杨-米尔斯理论”以及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猜想“黎曼假设”等.为了这七大难题,无数科学家费尽一生或几十年的光阴,最终选择放弃.人们甚至怀疑,这家研究所送不出大奖,哪怕是一分钱.
  最终,“七大难题攻不破”的咒语被打破了.2002年,一个名叫格利高里·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的俄罗斯数学家破解了“庞加莱猜想”.
  在发表在预印本文献库arXiv.org上的一系列文章中,佩雷尔曼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扫除了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最终障碍.他的证明完全行得通,全球数学界震惊了.与此同时,小道消息也在不大的数学圈中传开:这个数学家似乎天生对名声就没有兴趣,只是简单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研究,并不打算正式发表自己的论文.他继续隐居在他圣彼得堡的公寓中,偶尔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几乎不和外界接触.
  2006年,中国数学家宣布另行解开了庞加莱猜想.不过,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结论事实上引用了佩雷尔曼的成果.此事一度引发巨大争议.不过,佩雷尔曼本人并没有对此发言,他显得更封闭了.
  当年,《科学》杂志以“本年度科学最大突破”之名承认,佩雷尔曼破解了庞加莱猜想,这算是数学界首次承认了他的成就.紧接着,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被授予佩雷尔曼,这是国际数学联盟对他的正式肯定.然而,他的举动再次惊动世人——他竟然拒绝领取了这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理由很简单,“这个奖和我没有关系.如果证据是正确的,每个人都能理解它,那么也不需要什么肯定.”
  佩雷尔曼同样也拒绝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赏,如果要领取这个奖,他必须将论文发表在相关权威数学期刊上.他始终没有这么做.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久之后佩雷尔曼就辞去了他在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职位,他在辞职信中这么写着: “我对数学厌倦了,我想做不同的事情.”
  有人认为,佩雷尔曼个性孤僻,向来不善与人打交道,“隐居”生活并不奇怪;有人认为,佩雷尔曼和研究所发生了矛盾,当他破解了庞加莱猜想后,他的同事们却有意忽视了这个事实;还有人认为,尽管佩雷尔曼破解了世界难题,但他并没有领取 “菲尔兹”奖,是因为他极度贫困到拿不出旅费来.而关于佩雷尔曼的最新传记中提到,专注于后苏联时期知识分子的俄罗斯记者格森(Masha Gessen)认为,佩雷尔曼的确从小就是一个安静、孤僻但超级聪明的数学天才,但真正让他与世界自我隔离起来的,还是因为他对完美的极度追求.
  1966年,佩雷尔曼出生在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一个普通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机工程师,也是佩雷尔曼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他很喜欢用各种逻辑和数学的难题来挑战儿子的智慧.他给了儿子很多书,教会他下象棋,佩雷尔曼的母亲是名数学老师,他的姐姐后来也成为数学家.不过,只有佩雷尔曼从小就展示了惊人的数学才华.14岁时,佩雷尔曼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数学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圣彼得堡天才少年数学中心的主任瑞斯金(Serygey Rukshin)开始亲自指导佩雷尔曼的学习.两年后,佩雷尔曼以一个完美的满分获得了当年国际数学奥林比克竞赛的金奖.
  16岁时,佩雷尔曼就进入了列宁格勒州立大学学习,很快就被安排到高级几何班中上 学.他的表现完全折服了他的老师布莱格(Yuri Burago):“佩雷尔曼的回答总是正确的,他总是很仔细,很仔细地检查.他并不快,对他来说,速度根本没有关系.数学研究不能追求速度,需要追求深度.”他在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说.佩雷尔曼虽然孤僻,但很友善,无论对朋友还是同学,他都很友好.他在数学以外也有许多兴趣爱好,比如他会听歌剧,会算计着生活的开支.在休息的时候,佩雷尔曼会玩乒乓球,玩他妈妈教他的小提琴.一旦碰到了一个难题,小佩雷尔曼就会在自己的桌上反复地打一个乒乓球,使劲地搔自己的下巴,低声呻吟直到解开这个问题.
  佩雷尔曼上大学的时候就不修边幅,指甲长到了弯曲的程度.他只想在一个知名的国家数学所中无拘无束地研究数学,他的梦想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佩雷尔曼以一篇“欧式几何”的论文结束了列宁格勒州立大学的博士项目研究.后来,他进入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成为一名闪耀的数学明星.
  1992年,他受邀到美国的纽约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在美国,佩雷尔曼依然以古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出名.他每天都穿同样的一件灯芯绒棕色夹克衫,只吃俄罗斯黑面包、奶酪和发酵奶,指甲长到了几英寸长.“他就像怪僧拉斯普丁,长发飘飘,指甲巨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格林(Robert Greene)形容道.尽管佩雷尔曼很少与人打交道,美国同事们依然喜欢他.佩雷尔曼还将一个俄罗斯的爱好带到了美国:他会骑车到森林中去采蘑菇.
  佩雷尔曼在美国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进行每周一次的讲座.同时,佩雷尔曼也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数学家,比如瑟斯敦(William Thurston)和汉密爾顿(Richard Hamilton).他们对佩雷尔曼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后,佩雷尔曼得到了一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奖学金,在一次演讲中,他第一次透露了准备攻破庞加莱猜想的想法.佩雷尔曼在伯克利发表了几篇重要的论文,并参加了199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很多美国和以色列的大学都看中了这位年轻的当红数学家.然而,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佩雷尔曼拒绝给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职位递交简历,说如果大学熟悉他的工作的话,就不会需要简历.同样的,他也拒绝了欧洲的一些科研机构.
  1995年,佩雷尔曼离开了美国,回到圣彼得堡.他告诉朋友,自己在美国赚的钱足够他下半生的生活了.他迁回到母亲的公寓中和母亲同住,并一直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此后的几年中,他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封闭在这个公寓中,他几乎很少和同事联系,也没有和世界上其他数学家沟通.尽管他还能从互联网中获取一些数学界的最新消息,但是他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直到2002年突然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才最终完成了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
  在俄罗斯,佩雷尔曼的名声已经超越了他的数学成就,他成为很多流言、笑话和漫画中的角色,但是在数学界,他依然是最令人尊敬的数学家之一.如同《纽约时报》评价的,他破解了庞加莱,“是数学发展,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重视笔头英语,而轻视听力的教学,严重阻碍了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出发,探究了培养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夯实基础  掌握足够多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听力材料和听力试题都是由英语单词构成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多的英语单词,就无法深入了解听
期刊
语法填空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语篇中给出提示词,另外一种是在语篇中不给出提示词。不给出提示词的考查类型主要考查代词、冠词、介词、连接词这几类词。本文结合2019年高考真题探讨了这类试题的解法。  一、填介词  不给提示词的空格后的代词、名词等词在句子中不是作表语、宾语或主语时,空格处我们应考虑需要填介词。填介词时应考虑介词的固定搭配,及根据句子的意思填
期刊
新形势下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作用愈发明显,相比于传统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开放性。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就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状况、差异想法、错误观点有效整合,产生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巧用突发状况
期刊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地讲授词汇,而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探索的机会,因而学生很难灵活运用词汇。高中英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词汇自学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有效开展预习  学生自主预习有利于准确了解个人的知识薄弱点,以便课堂上紧跟教师节奏,对症下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确定预习目标,
期刊
任务教学法即通过任务形式实施教学的方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划分成为三个部分——读前、读中、读后。在这三个环节当中,教师需要在具体阶段向学生设置适合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指示下进行阅读,有助于学生逐步地深入理解文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一、设置读前任务,奠定阅读基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从读前环节开始。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读前
期刊
他长得很丑,从身材到面孔,从嘴巴到眼睛,总之——他很丑。算起来我当兵也快八年了。这期间迎新送旧,连队里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其中漂亮的小伙子委实不少,和他们的感情也不能算不深。然后,等他们复员后,待个一年半载,脑子里的印象就渐渐淡漠了,以至于偶尔提起某个人来,还要好好回忆一番才能想起他的模样。但是,这个丑兵却永远地占领了我记忆系统中的一个位置。这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人生、社会的日益深刻的理解
期刊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俨然已成为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阅读是语言输入的关键途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思维和语言这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责,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赏析文本  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赏析文本。学
期刊
在ZF系统的影响下,希尔伯特用公理化方法写出《几何基础》一书之后,于1922年着手制定著名的“希尔伯特纲领”,即一个使数学中永远消除悖论的方案.他的基本思路是:  (1)先把古典数学的内容公理化进而形式化,使之成为用形式符号和符号序列组成的系统,并用TF表示;  (2)用有限方法证明TF的无矛盾性;  (3)在TF中不会有某个命题A,使A与非A可以同时推出.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2)中关于有限方
期刊
任务型写作是近年来江苏省英语高考的写作题型。同学们要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50个单詞左右的短文。其中,首段明确要求同学们用30个左右的单词概括所给材料的信息。这不仅要求同学们能读懂文章内容,提取重要信息,还对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在日常训练中,同学们仍存在种种问题: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题;不会提炼概括性信息;照抄原文信息;段落内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可言。结合这些问题,本文结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式教学方法不断引进,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颇有成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能化抽象为具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建立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而英语写作一向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对学生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帮助学生明晰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构建思维导图,丰富写作词汇  充足的词汇量是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