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cc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中的快乐因子,其功能决定了它在体育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诸如准备和热身的功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功能,加速掌握技术、技能的功能,放松、缓解身心疲劳的功能,陶冶情操,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功能等,这些功能是其他体育活动无法代替的,这也是开展体育游戏的初衷。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新课改教学门诊》中提到了体育游戏运用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体育源于游戏,体育教学需要游戏”,同时指出了当前体育游戏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用得糊涂、用的太多、用得太俗、用错对象、用错时机”,据此可以获悉体育游戏运用调查的必要性和价值。当前,通过调查了解体育游戏运用的现状,剖析问题所在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体育游戏形式活泼,多样有趣,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竞争性。竞争性是体育游戏的鲜明特点,竞争是以激烈的争夺和对抗来进行,对抗的双方在规则的约束下,尽量克“敌”制胜,并在胜利中肯定自我。
  3.多样性。体育游戏的方法可简单、可复杂;运动员负荷可大,也可小。针对教材内容、形式。
  4.规则性。为保证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组织纪律要贯穿于游戏的始终,参加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增强集体观念意识。另外,由于规则限制,学生在游戏中必须积极思考、独立判断、自我决策、正确的寻找取胜的途径,迅速地把握取胜的机会。
  5.健身性。体育游戏通过娱乐进而调节神经肌肉,达到增进兴奋或转移注意力、消除疲劳的有效方式。
  6.教育性。体育游戏有团体对抗,也有个人竞争,有拼搏意识的培养,还有耐力的考验。大部分体育游戏都含有教育因素,它要求参与者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障碍,又要求参与者克服身心障碍,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团结协作与诚实奋进的思想品德。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1.主线(横轴),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依此可分为速度、力量、弹跳、耐力、柔韧、灵敏反应等。
  2.辅线(纵轴),以按运动项目分类作纵轴,可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等。
  3.命名线(空间轴),体育游戏的作用和内容在上述两条轴线上己做出了相应的界定,但任何游戏的使用都要有相应的组织形式、活动形式与方法等,因此可以在命名线中对表述不清的特征予以补充,但对于像“贴膏药”、“老鹰捉小鸡”等经典的游戏,或基本特征己表述清楚的游戏则设有必要增加。
  三、体育游戏的功能
  1.显性功能
  准备和热身的功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功能;加速掌握技术、技能的功能;放松、缓解身心疲劳的功能;陶冶情操,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功能。
  2.隐性功能
  游戏的组织因素,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游戏的快乐因素,使学生体验成功;游戏的情感因素,调控学生的参与情绪;游戏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游戏的安全因素,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游戏的公平因素,健全学生人格。
  四、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方法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体育游戏的目标简单,大多数教师对游戏的深层次内容挖掘得还不够,许多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在中、小学尤为突出。
  (2)体育游戏项目“创新”不足,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游戏项目,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的时间安排不科学,不少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时,在时间安排上较随意,脱离体育理论的科学指导、不遵循运动生理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的处理方式。
  2.运用方法特点
  (1)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
  (2)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学生从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
  (4)寓技术技能学习于游戏中,游戏是以某个技术动作为素材,或以几个技术动作合并为一体,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下,就不知不觉地掌握动作技术。
  (5)恰当地控制游戏,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郭健.体育新课改教学门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邵伟德,谢丽.新课改以来体育游戏内容研究状况分析与思考[J].体育游戏.2010(6):44-46.
  [3] 袁筱平.3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嬗变[J].体育教育.2010(5):65-66.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医学院校康复保健课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开设适应性体育课程的效果和可行性,形成一套以医疗保健、体育疗法、心理教育和运动处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康复保健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校 体育 保健课 运动处方  我国《体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摘 要 体育音乐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诠释体育所蕴含的高尚精神和合理内核。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活动中,体育音乐隐性内涵具有如下作用方式:全面阐释了体育运动中人性的光辉,生动演绎了体育运动的和谐内核,推动了体育艺术化进程,完善了自然与人的契合过程,有效激发了运动员的创造灵感,构建了体育文化新平台。在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体育音乐的本质、特征,为培养新时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生本”和“学会学习”两大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校的特殊环境和学生的自身优势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教学资源,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体育课堂上的探索和实践,阐述生本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摘 要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情感教学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对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的内容。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情感的产生是必然的,情感因素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而情感教
摘 要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性阶段,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仍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障碍,也影响到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完成,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学生 终身体育教育 对策  一、前言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
摘 要 互动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不是留一部分时间让教师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互动式教学应该是从根本上对教学进行改革,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关键词 软式排球 教学 概念 原则 特征  一、互动式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某种单纯分组形式不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在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存在缺陷,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考虑不够.笔者就初中体育与健康内容
摘 要 定向运动作为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定向运动开展状况、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研究表明,定向运动在进入我国普通高校后发展迅速,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定向运动在普通高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定向运动 初探  一、定向运动概述  定向运动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照规定顺序,独立寻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