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串”起一条精美的语之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课本编排中常见的形式,它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是“合辙押韵”的准韵文。它有诗歌般的韵味,散文般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上课时,学生在韵文织就的情境中理解词语,在词串营造的特定语境中升华情感,是由“词串”及“语境”、由点及面的以小见大式教学。 全文查看链接   生:老师,我来读“泉水清清”。(学生充满深情,“清清”两个字读得很舒缓)我仿佛来到了清澈澄净的泉水边,里面有很多鱼儿在嬉戏玩耍,还可以望见溪底的沙石,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格外清晰。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知识逻辑关系的重视提醒了我们教师,必须对知识梳理整合更加重视。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把握的水平与高度决定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基础。沿着知识论理念的指引,通过从现象到功能作用的分析,我们对教师备课素能的持续化提升策略要有一个可以依循的策略设计,依据现行教育学教学论中通识的一般性观念,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不断创新理念的实施要求
在小学,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一般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这两个阶段既不是相对孤立的,也不是循序渐进的,而应该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作为第一阶段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它承担了引领学生顺利进入分数这个“神秘世界”的重任,所以它的意义与地位尤为重要。但是,分数作为一个数,相较于学生原有的对数的感知,几乎有一种颠覆性的认识。它不同于整数范畴里的数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标准,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同时也是评价教学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重视思考如何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的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地分清学段目标,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时目标,使数学学科在正确把握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分清不同学段的
晨星西斜的早晨,小鸟戏谑絮语时叽叽喳喳的歌唱声;片片树叶随风荡漾时沙沙的说话声;委婉曲延的小溪旁,连绵不断流水的哗哗声和人们玩耍时的嬉笑声;还有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哗哗啦啦的暴雨声;甚至夜幕降临时,每家每户厨房内上演的“锅碗瓢盆交响曲”等。可见,音乐源于生活,而音乐语言就是一种用音乐来说话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不能像普通语言那样直观地述说,但是它所呈现的却是一种有寓意的形式。这种寓意不仅是可见的符号
小学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人教版教材将“分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编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意义”编排在五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由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  在教学《我掉了一颗牙》一课时,我遵循“品德培养回归生活”这一基本的新课程理念,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一、缘起——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调入新学校就迎来了学校的首届课堂节又是市里的研讨课,我很幸运有展示的机会。经过筛选,挑了《麻雀》一课的教学。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小说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刻画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来塑
课改要求教学革故鼎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质性的深刻地变化。教学评价自然不能涛声依旧,否则会成为课改的“瓶颈”,遏止课改。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与理念,关注新课改下考试功能的转变,关注学科特性,引导课改向纵深发展。下面提供的这份试卷,对新课改下如何命制小学语文试卷有一定的启示。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检测卷(80分钟)  伙伴们,收获的时刻到了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出发点。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和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形成正确的概念或正确地运用概念的要求没有错,错在过分专注于对概念定义的要求;对概念给出定义没有错,错在把定义的复制当做形成概念的标准和标尺;对定义的表述作出学术规范没有错,错在把这种规范本身当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概念的处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概念教学采取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找准起点——概念教
笔者曾在全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过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试教曾几易教路,现将现场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整理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片段一:新旧碰撞 强化算理内化  1.教学4.75 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