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良方让家庭更温馨幸福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却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
  相信天下所有父母都是怀着赤子之心培养孩子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见解不同、方法各异,但爱子之情终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助一臂之力。同时,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修炼、成长、提高的过程。当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不合礼数时,往往需要回头反省是不是在我们身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下面提到的家庭教育六味良方,希望能给家长带来教育的启迪并助力孩子的成长。
  第一味: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也是家长一生的修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积极向上的家长,孩子学习上也不会太松懈,多少会被父母努力进取的精神感染。凡是我们期待孩子身上出现一种行为,一定要先给这个行为找到“源”,“源”不达,行为自然难以产生。睿智的父母知道自己就是孩子面前一本打开的教科书,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做孩子的榜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刻苦追求,为孩子的生活做引领;他们平凡中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为孩子展现追求的意义。
  第二味: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和信任的人。孩子小的时候,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生活重心,但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陪伴不是监督,而是共同学习和进步。家长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及需求,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和志趣发展糅合在衣食住行玩的陪伴中。在家中,家长尽力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家庭事务上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久而久之,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更愿意参与到家庭活动中,陪父母一起做家务都能乐在其中。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质和坚强乐观的意志。专注、专心、专情的陪伴,换来孩子对家长良苦用心的理解,孩子也自觉、自律地成长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学生。
  第三味:让孩子爱上读书,为一生发展奠基
  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读书要趁早,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进行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孩子出生后,为了有时间多陪孩子玩耍和阅读,家里需要将电视、电脑等“电子保姆”打入“冷宫”,并制订在家不得玩手机的“家规”。从听故事到看少儿节目,从看绘本到读经典,慢慢地,阅读就成为了家中的生活常态,爱书、买书、读书应该成为家庭的固定项目。孩子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丰富了学识,陶冶了情操,在学业上也会受益匪浅。
  第四味:以兴趣为出发点,在取舍之间做好抉择
  做父母的总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可能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会有所提高,但是在思考力、创造力、个人兴趣等方面就会弱化。
  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和试验品,更不是父母理想的继承者。作家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中选择需要的养分,自由呼吸,自主抵御人生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家长切忌掌控主宰孩子的未来。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比較单纯,人生没有经验,难免懈怠贪玩,这就需要家长适时引导,避免孩子走弯路。尊重不代表任性妄为,放手不代表放任自流,适度才是最重要的。
  尊重孩子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允许孩子申辩,和孩子成为平等的知心朋友,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压力,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而这些的前提是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走路,只能做好孩子的阶梯。孩子的人生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懂得取舍,根据孩子的能力与接受程度,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进行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父母是“太空舱”,那孩子就是飞向太空的“飞船”。如何实现二者有效精准的“对接”,让孩子进入更广阔的空间去翱翔;如何保证“太空舱”与“飞船”信号不失联,“指令”精准实施,更多的是考验父母的耐心、引导与取舍。
  第五味:重视体育锻炼,让孩子有个健康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视的,为了让孩子吃好喝好,家长会想方设法为孩子做营养丰富的饭菜。但是我们都知道,只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去锻炼身体,是不会有一个好的身体,反而会因营养过剩引发肥胖。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才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最好方式。重视体育锻炼,家长要为孩子做榜样。比如,早上早点起床带孩子去跑步;周末带孩子去爬山,一起到体育馆进行锻炼……这些活动不但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还能锻炼人的耐力和毅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鼓励坚持下去,并进行适当竞争。家长要想让孩子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前期一定要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和计划,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当孩子完成了计划的小目标时,家长要给予表扬和合理的小奖励,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了。
  第六味:热心公益,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有困难的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利用适当机会尽力挤出时间带孩子参加相关慈善活动,到孤儿院、福利院等机构时,让孩子带着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孩子感受人间大爱。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为贫困家庭的小朋友购买文具。在热衷公益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善良无私的品性,而且让孩子学会了感恩,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
  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父母如何作为,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终身学习,孩子一生福气。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并改变教育观念,只有做成长型父母,孩子才能受益。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教师)
  (责编
其他文献
孩子的成长与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只有實现家校合作,通过架构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才能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立正确理念,让孩子成长有力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的确,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家长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一问题。认为把孩子
期刊
优优是我幼儿园时候的同学,但现在我们还能经常见面。  优优很瘦,浑身上下没多少肉,就像一只棱角分明的小鹿。虽然她瘦得让人惊奇,但胃口却大得让人惊叹。在我们去上海参加芭蕾舞比赛的那天晚上,妈妈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粥。优优抄起勺子,二话不说,一口接着一口地喝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大碗粥便风卷残云般地进了她的肚子。她还拿起碗,仔细看了看,确认没有剩余后,才心满意足地抹抹嘴,打了个饱嗝。一旁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期刊
河马的五官为何都长在头顶上  河马是生活在非洲湖泊里的一种哺乳动物,是最大的非反刍偶蹄目动物。河马长得很丑陋,外表看上去像一只硕大无比的猪。它的身躯特别肥胖,嘴巴大大的,眼睛小小的,看上去很有攻击性。但是,河马只吃水草和树叶,它长着一张簸箕状的血盆大口,张开时上唇可以高过头顶,能够达到90度,一个小孩藏在其中也不成问题。河马的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几乎都长在头顶上。原来,河马天生喜欢呆在水中,只有
在小学阶段,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开拓、发掘和组织多学科融合共通的教学方式,课堂以实践为主,家庭协助为辅,让学生自己主导学习内容与进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思考、应变、解决、总结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更高效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以做项目的形式开展学习。小学生天性好奇,喜好活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
期刊
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给自己起的名字,或因此对家长产生误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那次聚会,文友第一次带来了自己的女儿。小姑娘在向大家做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名字隐含在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诗中——‘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作家老师们好,我是江晓晴。”大家顿时被她别致的开场白,以及富有诗意的自我介绍吸引了,纷纷夸她的名字好听,问她在哪里上学,对她赞许有加。时隔一年多的今天,我还记得这个女孩,并能轻松记住并
期刊
今天早上,我发现同桌小芸的眼睛又红又肿,问她怎么了,她说妈妈昨晚给她做了一桌子菜,然后问她,如果给她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她开不开心。小芸说完,又要哭了,我赶紧劝了她几句。过了一会儿,小芸好奇地问我:“你妈妈是不是也问过你相同的问题?”我想也没想就回答:“我妈妈才不会呢,因为我们已经是‘姐妹’了!”小芸有些惊讶和不解,我忙让她看我校服里面的T恤,然后骄傲地告诉她,我妈妈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只是号码
期刊
当下的孩子,需要面对的是家庭和学校两个不一致的规则。一个在立规,一个在破规,最终,不仅教育合力不能形成,甚至演变为家校双方持续“拔河”的态势。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望生成才。从孩子进入班级那一天起,教师、学生及家长就拧成了一个成长目标的共同体。那么,如何做好“5 2”这道加法题,让家校共育的合力更大呢?  坦诚会晤,种好自家“责任田”  “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这是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叮嘱最多的一句
期刊
一些家长来我这咨询孩子的问题时,经常抱怨孩子和父母不亲、与父母的关系很疏离,对父母的话一点儿都听不进去.是的,家长们说出了一个真相:“只有当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时,家庭教
期刊
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至深。从幼儿教育抓起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俗语说得好:“五岁成习,六十亦然。”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有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3-6岁)正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萌生,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完全自觉遵守规则,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教师篇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关键
期刊
一些家长来咨询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问题时,经常抱怨孩子与自己不亲,和自己没话说。每当遇到这类咨询,我就会和家长们聊一聊他们是怎么和孩子相处、如何陪伴孩子的。大多数家长就会回答,没怎么相处啊,孩子放学回家就要写作业,写完作业要赶紧睡觉,第二天起大早又要上学去。这些话听起来确实是事实,孩子忙于学业,几乎没有时间和家长交流。但是再细细一想,难道完全是这样吗?孩子和父母真的成了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了吗?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