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说话训练技巧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紧紧围绕幼儿在说话方面如何训练,作了完整的介绍。对于教育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幼儿的说话训练是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话训练的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笔者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以工同仁参考、借鉴。
  一、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学生说话
  想让孩子说话,首先必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孩子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能把自己的心理话或一些疑难的问题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例如:教学符号“0”时,我走进教室,笑容满面的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个好吃的东西,你们想吗?学生马上把精力集中起来,我立即将一个准备好鸡蛋拿出来在讲台上晃了晃。”此时,教室里开始发出了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了,课堂气氛已经激活。我抓住这一时机,接着说:“谁先说出鸡蛋的外形像什么?谁就可以拿到鸡蛋。”此时,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回答:一个孩子说:“鸡蛋像天上圆圆的月亮。”另一个孩子说:“像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一个圆圈。”最后一个孩子说:“像中秋节吃的圆圆的月饼。”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说话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和谐的环境。
  二、精心设计话题,巧妙诱导说话
  为了让学生能找到话题,大胆的说话,并让说出的话不偏离主题。因此,老师就应该精心选择话题,注意到话题的三性:趣味性、形象性和情节性。
  1、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特别是说话训练,如果话题具有趣味性,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一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学生将终生难忘。如:教学词语“妈妈”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妈妈的外貌及与妈妈相关的事。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一个孩子说:“我妈妈个子很胖,脸很白、很宽,眼睛小得像一条缝,头发长长的,说话时总爱哈哈笑,我和爸爸都叫她弥勒佛。”另一个孩子说:“我妈妈很漂亮,皮肤很白,大眼睛,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很迷人。走在街上,人们的回头率是百分之百。”从这两则说话可以看出,趣味性的说话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形象性。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相当薄弱,他们容易感知的是具体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就只能循序渐进,从形象思维开始,慢慢过渡到逻辑抽象思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老师提供一定的条件,选择恰当的话题,启发他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兴趣,甚至产生灵感,他们就会有话可说。
  3、情节性。在教学中,单一的、枯燥的、缺乏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学生是记不住的,时间一长,将会忘得一干二净。教学的情节性即指故事情节要连贯、完整,学生才能记得牢。如教学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老师只有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完整,学生才能记得住、记得牢。再复述故事时才有话可说,讲解才有声有色。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就应该选择有连贯的情节进行教学,才让学生触景生情。
  三、选用恰当教具,帮助学生释疑
  教具在教学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只要应用恰当,便能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锄禾》这首古诗时,先通过观看教具PPT课件及图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民在烈日炎炎的情况下种田的辛苦。然后再让部分农民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等)讲讲种田人一年四季在田野中的劳动情况?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让我们知道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只有这样,学生诗的大体内容就基本了解了,最后老师结合诗句讲解,学生就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了古诗,理解力诗意,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道理。
  四、时时严格训练,日日练习说话
  学生的说话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中将就到是师生紧密合作,日日训练,最后达到思维敏捷,熟能生巧。教学中学生才能根据老师的主题积极思考,发挥想象,抓住主题,敢于说话,乐于说话。但是,在训练中,不管学生说得对否,老师都应该抓住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对说话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多说话、善于说话,把话说好。
  五、互帮互学,总结提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说得很对。在教学中,建立互帮互学机制,让学生从小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总结提高,那么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例如:当我们看到字母“B”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B”是两颗心紧紧相连,是象征友谊。那么,当我们看到“A”时,又会想到什么呢?“A”是一座古老的金字塔,象征历史。“O”是一个圆圆的月饼,象征中秋佳节的团圆......以此类推,我们不管看到什么,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上几句有关的话,并且做到紧扣题目。一旦在班上形成机制,同学之间的说话就会你追我赶,说话的氛围就形成了。此时,老师就针对他们所说的话来进行点评,让学生去感受美、去审美、爱美,让学生自己把话说清楚、说规范,从中享受说话的快乐。
  综上所述,说话训练并非一日之功就能做到,需要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强烈的说话欲望,才能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好、说规范。这样,说话训练才达到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晴隆县一小)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当前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
期刊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虽短小,但是,它却好比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好比序幕,预示着后面内容的高潮和结局;好比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于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是啊,好的导语像磁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点火石,能给人启迪,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每堂课的特点,抓住学生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大课堂中,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紧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了解任何知识都有它生活
期刊
我面对67张可爱的笑脸,感觉责任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
期刊
众所周知,创新是人类文明最美丽的花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与动力,创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佳途径,创新是从观念到行动的革命,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  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必须创新,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创新,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就是财富,创新就是力量,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创新,而所有的一切都将决定于教育培养的大量创新人才。针对我国创新人才缺乏
期刊
[摘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而农村更是一块习作的沃土,拥有美丽奇妙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捕捉,习作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为城里的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他们多到广阔的农村生活中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大胆地释放孩子丰富的情感,让孩子们言真物,抒真情,写真文。这将是多么欣喜的画面!  [关键词]大自然 乡村风俗 捕捉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
期刊
[摘要]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引导学生步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我是如何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巧用文本,让学生的情“动”起来;巧用文本,让学生的能“放”出来;巧设情境,让学生的心潮“荡漾”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趣 活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学习,善于观察积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参与写作评改,动脑动手,写出佳作。   [关键词]让学生投身参与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作文有兴趣,才会把作文写活,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出佳作。    新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主动求知。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期刊
[摘要]我们置身于教育改革的时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尽全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课堂环境,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开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紧贴学
期刊
一、教材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中“光的反射”一节,重点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很多教师会将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探究活动上,而对课本后半部分的内容讲解得快而不够透彻。实际上,“读一读”内容能够很好地运用光的反射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将光的反射有机地与平面镜成像联系起来,光的反射类型及“生活 物理 社会”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将这三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细心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