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中“光的反射”一节,重点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很多教师会将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探究活动上,而对课本后半部分的内容讲解得快而不够透彻。实际上,“读一读”内容能够很好地运用光的反射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将光的反射有机地与平面镜成像联系起来,光的反射类型及“生活 物理 社会”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将这三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细心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光的反射的理解,能够给学生更强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内容采用了“先学后教、实验辅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有利于打破学生枯燥阅读的局面,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⑴知道光的反射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⑵了解光的反射类型,并会用镜面发射和漫反射解释一些生活现象。⑶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及生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⑴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学习、探讨的兴趣。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思考的习惯。⑵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法设计
  教学中,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读一读”,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再通过教师实验演示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的密切联系,进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类型既有学生实验也有教师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 物理 社会”栏目简单介绍两种曲面镜特点和应用。
  三、学法设计
  先巩固光的反射定律,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光的反射类型,试着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四、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器材:手电筒,小型激光灯,平面镜(大、小各一块),空气清新剂。
  (2)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平面镜。
  (3)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一套。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
  选取知识点和例题,采取“任意选择作答”法,由学生举手,任选一题解说。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也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体现学生答题的主体性。
  (二)人眼是怎样观察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
  (1)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学:人眼是如何判断物体位置的?虚像处有光线发出吗?虚像是如何形成的?
  (2)教师取出手电筒和平面镜,手电筒照射平面镜,反射光线射向学生。学生观察,教师提问:你感觉是哪里的光线进入眼睛的?学生回答:是平面镜中的手电筒的像照射的光线进入了眼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论相同。实验既能说明“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判断物体位置的”,又能够进一步引入:平面镜成像是否与光的反射有关呢?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知道“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光的反射能够用来解释平面镜成像,通过类比光的直线传播能够解释小孔成像,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认识。
  (3)进一步引导:为什么课本中的图片上不止一条光线?一条光线能够把像的具体位置确定下来吗?启发学生总结: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虚像点,两条不平行的反射光线就可以把虚像位置确定下来。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光路图动画。
  说明: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是个难点,通过自学,借助趣味实验和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对成像原理的理解,不仅容易突破难点,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光的反射类型
  (1)演示实验:将一张白纸紧贴在黑板中间位置,再在白纸中间放上一块小平面镜,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此时学生中会出现两种答案:镜子比较暗和白纸比较暗。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经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中间的学生正对着平面镜,看平面镜比较亮;两边的学生在侧面,看平面镜比较暗。
  (2)学生自学,试着解释课本上“试一试”和演示实验现象,并总结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条件。
  (3)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教室里,如果没有手电筒怎样完成这个实验?学生思考,找到照射到多媒体上的光,此时教师拿一块平面镜放在屏幕上,平面镜明显暗下来。由于多媒体投影高,致使班级所有学生看到的平面镜都比较暗。
  (4)多媒体视频展示激光光学演示仪平行光照射到小平面镜和毛玻璃片上的光路图,教师黑板上画出光路图,通过图像让学生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讨论:月亮在甲的前面,在乙的后面,甲乙之间的路面上有几片小水塘,那么甲乙看到是水面和陆地的亮度一样吗?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说明:让学生通过趣味实验学习物理知识,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知识变为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生活 物理 社会”
  学生自学内容,知道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及应用。
  (五)光的反射的应用
  (1)师生举例,多媒体展示。
  (2)演示实验:仔细观察手电筒的反光罩和自行车的尾灯;用手电筒照射自行车尾灯;用两块平面镜制成简单的角反射器,并用激光灯照射,再喷空气清新剂,观察光路。
  (3)动画演示: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行车尾灯对保障人们晚间行车安全所起的重要性。
  (4)展示潜望镜图片,让学生由光的反射解释两块平面镜的用途。
  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又使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物理生活化。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总结。
  七、课堂练习
  “日日清”中的课堂反馈部分。
  八、作业布置
  完成“日日清”中的拓展提高部分。
  九、教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实验辅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自学的由学生自已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但“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义的自学,不是盲目的。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自学,又要利用实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及时释疑。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合作、思考习惯是非常宝贵的。课堂上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趣味实验操作和师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释放了学生的精神活动。趣味实验与多媒体手段的结合,拉近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变“抽象”为“直观”,使物理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盱眙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品德心理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道德观点和道德概念大多浅显易懂。然而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粗疏地讲解,仍然难以达到“明理”的目的。“明理”不是指简单的知晓,而是要透彻的领悟,要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悟,就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
期刊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当前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
期刊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虽短小,但是,它却好比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好比序幕,预示着后面内容的高潮和结局;好比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于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是啊,好的导语像磁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点火石,能给人启迪,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每堂课的特点,抓住学生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大课堂中,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紧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了解任何知识都有它生活
期刊
我面对67张可爱的笑脸,感觉责任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
期刊
众所周知,创新是人类文明最美丽的花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与动力,创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佳途径,创新是从观念到行动的革命,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  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必须创新,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创新,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就是财富,创新就是力量,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创新,而所有的一切都将决定于教育培养的大量创新人才。针对我国创新人才缺乏
期刊
[摘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而农村更是一块习作的沃土,拥有美丽奇妙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捕捉,习作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为城里的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他们多到广阔的农村生活中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大胆地释放孩子丰富的情感,让孩子们言真物,抒真情,写真文。这将是多么欣喜的画面!  [关键词]大自然 乡村风俗 捕捉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
期刊
[摘要]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引导学生步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我是如何努力营造充满情趣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巧用文本,让学生的情“动”起来;巧用文本,让学生的能“放”出来;巧设情境,让学生的心潮“荡漾”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趣 活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学习,善于观察积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参与写作评改,动脑动手,写出佳作。   [关键词]让学生投身参与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作文有兴趣,才会把作文写活,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出佳作。    新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主动求知。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期刊
[摘要]我们置身于教育改革的时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尽全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课堂环境,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开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紧贴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