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音符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听到庄稼地里的拔节声响和炸裂的韵律没?
  水田里的秧苗横成行,列成队。清晨,它们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夜晚,它们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夏天,它們把苍葱排成一行一行;秋天,它们把金黄排成一行一行;冬天,它们把雪花排成一行一行。走上军旅,我爱上了写作,把文字抄写在纸格里,我那没文化的种地的父亲见了,问我:“你这是干啥啊?为啥不挨紧点?书上的字挨得多紧,你这不是浪费纸吗?”“我在学你种地,种我心中的地!”父亲若有所思:“哦,原来,你在纸上学我插秧哩,一行一行的,你那字里行间奇形怪状的标点符号,是不是就是我一把一把撒出去的秧间牛粪啊?”我笑了。
  我多次趴在地里听到过作物拔节和炸裂的声音,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天籁、最美好的音符。所以,走进城市,我从来不故作高雅地听什么名曲,唱什么KTV,喝什么咖啡,那对我似乎有点儿虚张声势、故作姿态,似乎一连串的嗷叫、撕扯、苦味,除了一地鸡毛般的炸耳和味蕾,别无他悟,更毫无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幸和反思呢?
  我会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或地里,安静地面对一片绿的灵魂或缄默着天真的作物,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音符和炸裂的韵律,美好的灵感,诗意的灵魂,炸的满地都是。
  而今,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哪怕把身子趴得再低,哪怕像蚯蚓一样钻进土里,却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生硬、嘈杂和污染。
  土地是抵近灵魂最近的地方,让我们去感悟那些泥土里生命中羸弱的音符,那些雨露下大气磅礴的生命之音吧。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青年军206师的人,军中笔杆子,邱行湘将军特别喜欢他。那年他们青年军洛阳守城之战输给陈赓、谢富治,九叔父就跑到台湾去了。我和十六弟走在去南山坟地的路上。我有丰田小汽车,他不坐,以示虔诚吧。  我和书仁弟边走边说话。  “这是大坡上,这
父亲前阵子感冒了。大概是好久没生病的缘故,一发作起来甚是厉害,咳嗽发烧持续不退,吃药打针都不见好,大哥情急之下把父亲送进医院治疗。这期间,我们白天轮流照顾,晚上则由小弟照看。  父亲住院的第三天,母亲在家里坐不住了,吵着要来医院陪父亲。母亲外表看起来很有气场,但说话做事像个小孩似的,顽固得很,老实憨厚的父亲平时没少受她的“欺负”。这一次,她坚持要来陪父亲,我们也拿她没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没想到她
母亲见二公屋后有个空猪栏,便捉了一头小猪崽来养着。  打猪草自然成了我的事。  于是,在那个春天的清晨,我背起背篓,穿着草鞋出了门。薄雾飘浮的山路上,晃动着一些伢子和妹子的身影。打猪草是较轻的农活儿,村里人家打猪草的任务,大多由这些未成年人承担。我追逐这些影子而去,想有个伙伴,但很快发现我不受欢迎,所有身影都在逃避我。后来才晓得,打猪草跟砍柴一样,是忌讳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块儿的,因为一个地点的猪草总
那一天,我们相约上太姥山看星星。  上太姥山已不下百次,从没有想到要去山顶看一次星星。  平日里,自己和自己太近,以致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看不清灵魂的粗鄙程度;自己和俗世太近,生活越来越缺少了诗意,也不知是否面目可憎。所以,当唐先生来电话,说一起去太姥山顶看一次星星,我心尖着实被挠了一下。是哦,日复一日,脚步匆匆,大约已经忘了头顶上还有星星,更不会想到要去专注地看一次星星。  看星星其实选择任何一个
自我介绍  姓名:焦荥蓥。我还有个外号叫“小焦焦”,一是“焦焦”二字与“娇娇”同音,二是我平日里的温柔娇弱是公认的。  性别:看我的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会是个酷酷的男生,哈哈,我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哦!  模样:皮肤不白不黑,体形不胖不瘦,圆圆的脸蛋,红润的小嘴,扎着一根长马尾辫儿,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爱好:跳舞、古筝、魔方、素描、游泳、乒乓球……我还擅长写作,习作先后在《作文
玻璃窗像一个大花园,  开出许多冰凌花,  我要摘下一朵送给春天。  妈妈说不要这样傻,  爸爸说不要这样呆。  他们的话我当成了耳边风。  我撮口对花园吹气——  春天来喽!  春天来嘍!  那最大的一朵冰凌花咧嘴笑了,  嘴呀,一直咧到耳丫。   (选自《日有所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大概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在广场上做早操的我们,看见教音乐的朱老师手握茶杯,从办公室踏着方步走出来,一边走一边端起茶杯面向我们,慢悠悠地喝上一口,看着他喝茶的情景,眼睛是微微闭着,嘴里似在回味。茶杯是透明玻璃的,透着里面碧绿的茶叶水,看着挺诱人。当时我想,喝茶一定是天底下最有味道的一件事情,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朱老师一样,喝着茶上班。  朱老师三十多岁,高个子,能识五线乐谱,拉得一手好
原野上,沟坎边,它的模样总是亭亭玉立,鹤立鸡群。  “蒲公英,蒲公英……”  七岁的小语浠,每当与外公外婆来到清新扑面的山水间,看到那些枝头上白晃晃的一片片“云朵”,就会急不可待地朝着它们飞跑过去。她抿起小嘴,屏住气息,情不自禁地对着一个个洁白的“球儿”一阵猛吹。原先顶在枝头上的它们,被呼呼的“口风”急促地吹散开来,转化成了无数的白絮。于是,它们借着风儿顺势而为,纷纷扬扬,浩浩荡荡,向着原野,向着
玛雅人从来没有远离,只是大隐于形,以妈妈的形体出现,为爱人和孩子遮蔽风雨,指点迷津,引领未来。当你紧急喊“妈呀”时就是在呼唤玛雅,她会携外星智能马上解救你。   因为妈妈的缘故,每一个孩子都具足玛雅智慧,那身体的柔韧,那心思的通透,那构想的奇巧,那志趣的烂漫,那适应的强大,那学习的积极,那性灵的纯净,无不是印证。只是随着年岁增长、地球社会的同化、功利世界的熏陶、世俗文明的融通,玛雅智慧逐步消失,
一直以为生活应该不拘形式,不拘小节,简单实在,然而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使我有了新的理解。   文章讲述了作者喜欢写作,但他写作是要有一定的形式的:整洁的桌面、精致的信纸、用印章戳记日期、用沙漏计时,用这些高大上的形式,来显示写作的高雅——“爱上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高雅的”。写作时的仪式,犹如参加钢琴演奏会时要穿礼服一样,追求的是內心的一种感受以及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