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观星记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我们相约上太姥山看星星。
  上太姥山已不下百次,从没有想到要去山顶看一次星星。
  平日里,自己和自己太近,以致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看不清灵魂的粗鄙程度;自己和俗世太近,生活越来越缺少了诗意,也不知是否面目可憎。所以,当唐先生来电话,说一起去太姥山顶看一次星星,我心尖着实被挠了一下。是哦,日复一日,脚步匆匆,大约已经忘了头顶上还有星星,更不会想到要去专注地看一次星星。
  看星星其实选择任何一个较高的山头都可以,只要避开喧嚣和嘈杂,避开丛林般的水泥高楼,避开永不熄灭的城市灯光,在一个有清风、有虫鸣,而没有那些韩少功称之为“五光十色的垃圾”的清寂山头,就可以。但我们还是选择太姥山,这与太姥山作为一座历史名山的身份有关。名山的魅力就在于,它内在的吸引力,人们愿意千百次地接近它,投入它的怀抱,与它久久地耳鬓厮磨。在太姥山顶看星星,心底有人文的光辉相映照,自然就多了一层情味。
  我们从海拔500多米处开始徒步爬山,准备人住山顶的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最早为白云禅师炼丹处,故名。白云禅师云云,已属杳去之鹤,常来光顾的倒是那飘忽不定的白云。一路上,一缕缕、一波波,在我们身旁肆意飘飞,倏忽隐现,无可捉摸。于是就有点担心,晚上的天气是否适合于看星空。但来都来了,担心已属多余,无非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到达目的地,天黑了下来。先前的担心果然应验——并无晴空。苍穹是暗的,云雾似一张沉重的网罩覆盖在山的头顶,月亮和星星的亮光在浓厚的云层里面,没有力量穿破云层抵达我们的眼睛。太姥山自然风景素有“四绝”之称,所谓“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前三者是静态的,而“雾幻”,则意味着随时变化。就是因为它是变化的,我们就有机会等到云开雾散的时候。
  于是,就在借宿的僧寮前的院子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高处的山峰隐没于黑魃魃的夜空,他们是晚上观星的最佳位置,因为看不到星空,暂时也就没有登顶的必要了。峰下的寺院也安静于暗夜之中。黑暗是一个巨大的“空”,内无所有,但有极强大的吸附力,这座千年古寺的过往繁华,千年来无数朝觐者的明眸善睐,一代代住山僧人的悲欣和无悲欣,都被这个巨大的“空”吸附了。
  黑暗的确令人沮丧。难以想象,人類精神的夜晚如果没有星空,该是多么的无趣;人类文明的天空如果没有星光闪烁,该是多么的黯然。
  黑暗设置了暂时的挫折,但远处的星星却赋予我们希望。在一切美好来临之前,总要经历一段难挨的时光,只要希望还在,等待就变得有意义。
  是的,不知不觉中,星星就出现了!
  一粒极微弱的光,从宇宙的深处探向我们,并且,一会儿,又有一粒极微弱的光,出现在较远的一侧。或许星星也怕孤独,它们是互相招呼来的吧。我不由得想起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在聚少离多的时日里,他们如何面对命运的安排?我愿意认为这两粒就是他们,今晚的他们,看上去,正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多情而坚忍,勇敢却内敛。
  即便只有两粒,已足够让我们欣喜,我们齐声赞叹,老天还是眷顾愿意等待的人。唐先生的外孙小龙猫和我的女儿田田就抢着轮流用望远镜寻找有没有更多的星星,果然,一会儿,这一块被吹散云雾的天空里,伴随着我们的惊叫声,不断地冒出了越来越多的星星。观星达人蔡老师就指着天空教我们认识星座和星座里的重点星星。
  蔡老师是一位退休小学老师,今年76岁,肉眼观星是他坚持几十年的业余爱好,退休后还制作了“天球仪”和“月球仪”,用于观察四季星空,并作详细记录,汇成一本《目视观星实录》赠送需要的人。他认为,宇宙万物中最美的东西有三种: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鲜花和人间的爱情,都需要珍惜。还告诉我们,天上的星星千千万万,每一颗都连着地球人的心……
  随着蔡老师的介绍,我们渐人佳境,于是提议移步到摩霄峰上继续观看,就打着手电筒到达峰顶的平旷之处,可是仰头一看,却不见了星星,原先被风吹开的一块天空在我们登顶的过程中已经被云雾合拢。
  失望夹杂着希望,我们在浓雾中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不但天空被深重的黑暗压迫,而且身旁还缠绕着浓重的云雾,伸手就能抓住一把。这种天气,彻底打消了我们继续等待的念头,便下台阶回到僧寮住下。
  浓雾中的白云寺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红尘万丈,人间悲喜,与它无关,它只与清风相伴,只看白云舒卷。它对我们观看20分钟美丽星空的事儿并不关心,在它看来,这是一件极小的事情,而对于我们,或将成为各自生命旅程中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
  白天爬山时,蔡老师跟我们说,他前不久经历了一场车祸,逛过一趟鬼门关。那一天,他上街时被汽车撞倒在地,当场不省人事,肇事车辆却逃逸了。他苏醒过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马路上,也不知怎么回事,于是就爬起来走回家,后来觉得头痛,去医院检查发现颅内出血,住院治疗了近两个月。出院后又一直照顾因中风瘫痪在床的老伴儿,这次应邀和我们结伴上太姥山看星星,他隆重地向老伴儿请了假。他说,有生之年,不知道还能够几次这样看星星。
  我无法知晓两个小孩儿对观星的感受,他们对什么都新奇,只是无忧无虑地游玩。回房后,小龙猫意犹未尽不肯入睡,手捧一副象棋来找田田。对于象棋,他们还是初学者,棋局奥妙如头顶的星空,两个人下得步履蹒跚、踉踉跄跄,但依然饶有兴味,多么像起先他们看星星的样子。
  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随手拍了一张他们下棋的照片,传给隔壁房间的小龙猫的外公。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北宋初年,平民出身的宰相吕蒙正,写过一篇著名的《命运赋》:“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说明时运对人的重要,“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所谓时运,应该是天下大势吧?时光被天下大势揉成了无数的皱褶,人行走在那些皱褶里,有的顺畅,有的艰险,然后湮没于时光的无情烟云。  于是,人就走成了各色各样,万径人踪。  如他,走着走着,便走到了
孩提时,惧怕墨黑的夜晚。没有月亮、星星的夜空,村屋、人畜、树木、翠竹、花卉、庄稼、田埂悄然隐退,一望无垠的平原被黢黑团团笼住,黑暗成了夜的内核,夜的主宰。   村子西面隔一里处有几亩地的高岗,黄土中安卧着村里几个姓氏的先辈,男人女人、老者幼者。隆起的坟墓一个挨一个,重重叠叠,蔚然成片。茅草没过坟茔,高耸的榉树、松柏,枝叶苍茂,葳蕤森然。向晚时分,薄暮冥冥。途经此处,坟堆间阴风霍霍,乖戾阴鸷的声音
一  走路的难题是遇到坑坑洼洼,做人的难题是怀揣歉疚不安。这是来到前何村的第一天,韩宇南内心最深刻的感受。  2015年,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干部韩宇南主动请缨,来到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5年多过去了,到村子第一天时的情景,韩宇南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村中道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小河”,水边是冲积到一旁的垃圾。那一刻,韩宇南深深意識到驻村工作将要
“亮小飞,请到办公室来一下。”   新来的班主任普通话说得很好听,还爱带个“请”字。“茅思仪,请你来回答。”“请同学们把作业本传上来。”“请大家翻到×页。”我们背后叫她“请”老师。   我故意磨磨蹭蹭,想趁她转过身往办公室走去时,就从三楼冲到一楼,看你傻眼!凭以往的经验,我是会成功的,我假装在书包里掏东西。这个不识好歹的新老师,还在门口站着,“温柔”地看着我,真倒霉!看来栽了。   刚放学,
摸秋儿,一者丰收说,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儿,其实就是在中秋月圆时节,劳作的人们共享丰收之喜悦;二者求子说,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述:“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摘瓜求子,是因为瓜类多子,取其吉意也。  中秋节之前,如果哪家提前收了“秋儿”,会被村里人瞧不起,言语这户人家没有襟怀,小气抠门儿。于是,有的人家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秋儿熟得坠地了,也
1  我扑在电脑上写稿,眼前一黑,停电了。这是深圳的八月,空气凝固在夏日夜晚中,没有风,热浪从大地上升起来,裹着城市,让人无处可逃。我低头看楼下,有零散的灯光漫出阳台边缘。应该是我这层楼的电路出了问题,多半是跳闸了。我走到楼道口看了看,电箱装在墙顶端,够不着,便回屋拿了条凳子。站上去,还是不行,就差那么一点儿。要是再长高点就好了,这得怪我父亲,他自己一米八的大个,遗传时偷工减料,到了我身上,就只剩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晴  树影婆娑,麻雀低吟,月光轻柔地泻在屋檐下。忽地一阵警笛声划破了傍晚的静谧。  我站在阳台上,还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于是穿上大衣赶到楼下。我看到恐慌的人们行色匆匆,人人都购回一大堆食物,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重了。  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行走在各栋楼之间。一条警戒线拉在小区门口,触目惊心地晃荡着,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霸道地横在那里。  听说傍晚六点半小区就要正式封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青年军206师的人,军中笔杆子,邱行湘将军特别喜欢他。那年他们青年军洛阳守城之战输给陈赓、谢富治,九叔父就跑到台湾去了。我和十六弟走在去南山坟地的路上。我有丰田小汽车,他不坐,以示虔诚吧。  我和书仁弟边走边说话。  “这是大坡上,这
父亲前阵子感冒了。大概是好久没生病的缘故,一发作起来甚是厉害,咳嗽发烧持续不退,吃药打针都不见好,大哥情急之下把父亲送进医院治疗。这期间,我们白天轮流照顾,晚上则由小弟照看。  父亲住院的第三天,母亲在家里坐不住了,吵着要来医院陪父亲。母亲外表看起来很有气场,但说话做事像个小孩似的,顽固得很,老实憨厚的父亲平时没少受她的“欺负”。这一次,她坚持要来陪父亲,我们也拿她没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没想到她
母亲见二公屋后有个空猪栏,便捉了一头小猪崽来养着。  打猪草自然成了我的事。  于是,在那个春天的清晨,我背起背篓,穿着草鞋出了门。薄雾飘浮的山路上,晃动着一些伢子和妹子的身影。打猪草是较轻的农活儿,村里人家打猪草的任务,大多由这些未成年人承担。我追逐这些影子而去,想有个伙伴,但很快发现我不受欢迎,所有身影都在逃避我。后来才晓得,打猪草跟砍柴一样,是忌讳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块儿的,因为一个地点的猪草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