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对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产生,其提倡在中小学校设立乐歌课。到了20年代,肖友梅先生创办了高等音乐学府,真正把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之快,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怎样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是每一所音乐院校都应该考虑到的核心问题。
  一、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人文环境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许多事例证明,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提高人才的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大家更多的重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地位,所以也一直未做到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这个问题是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通病,其后果就是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合这个时代发展需要的音乐人才。所以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是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中应重点发展的方向。人文环境的建设作为提高人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应逐步关注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音乐类高等院校中,软、硬件的建设是保证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需要,而人文环境的建设更是各大音乐院校不可或缺的。在中国现阶段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师生都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有些学校则片面的认为只要将学生的专业培养好就可以了,因此在音乐学习中会经常会出现缺乏创新,生搬硬套,学习能力停滞不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应逐步将人文环境的建设列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中的人文环境的含义是,有益于师生形成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的环境。其大致可以分两种,有形的人文环境和无形的人文环境。有形的人文环境包括了校园的自然环境及设施环境等。音乐类院校中有形的人文环境如:校园整体的绿化、标志性的建筑、图书馆、琴楼设施、音乐多媒体设施等。现阶段大多数的音乐类院校的硬件设施都存在着不齐全的现象,设备落后比较普遍。琴房设施、多媒体设备、MIDI设备、图书和音响资料都出出现老旧,破损等现象,这些基本设施问题应该是学校首先要克服掉的。好的自然环境及设施环境对于音乐类院校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人文环境可以让师生们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有益于师生陶冶个人情操,找到艺术灵感,并将这些灵感在音乐中大胆地抒发和表现出来,最终赋予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完美的演绎出来。无形的人文环境可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点,师生形象、学校校训及学校传统。第二点,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识形态、理想信念、道德标准、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身心素质等。
  师范类音乐院校培养的人才和普通音乐专业院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大多数都会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可以营造好的人文环境,是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都迫切希望的。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极富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艺术门类,音乐课程的教育会使人更多地关注人生,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使人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音乐课程其实就是一种人文课程,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定位是这样表述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想解决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将高校人文环境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人文环境建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思想都已基本成熟,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都比较的活跃,善于探索和发现新鲜的事物。所以说,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
  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来自于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比较强,对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特别不容易与他人相处,导致同学之间经常出现互相猜忌和攀比的心理,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集体的利益,甚至会出现吵骂和打架的状况。这样一些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薄弱,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更不会从批评中反省自己的不足。所以说,学生中容易出现性格比较孤僻,很难相处的同学。甚至有些学生不会将个人道德修养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种心理促使了很多不好的行为表现,例如部分学生作风懒散、行为消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穿梭于高消费的场所等。如果周围会出现大批这样的人,也会导致其他的学生不重视学习,不重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这就给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环境的建设带来了障碍,学生不积极参与到人文环境的建设中,不仅仅会给自身的音乐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也会给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在音乐类院校中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通病,那就是没有办法营造很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部分学生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似乎选择了音乐专业就只有吹拉弹唱,其它知识则不必学习,对音乐理论、哲学、政治、文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学生们的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造成的一些片面理解,对作品也会出现比较偏激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对音乐创作背景及作曲家思想内涵都十分了解的演奏和一个生搬硬套,没有内涵的演奏,你更愿意欣赏哪一个?文化知识的薄弱就导致了部分学生文化水平较低、理想信念淡薄以及出现专业以外的工作岗位难以适应等问题。
  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策略及措施
  面对音乐教育中人文环境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一)学校应尽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在有形的人文环境建设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师生创造优良的音乐学习环境。以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学习有现代化的音乐厅、多媒体教室、舞蹈房、排练厅、电钢教室及录音棚,有琴房460余间,钢琴260台,拥有世界一流的施坦威三角钢琴等四台。硬件设施的齐全会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设施环境对学生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所以说,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文环境建设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许多良好的钢琴作品,加快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步伐。然而,现代社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透析了中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国民间音乐 高校钢琴教学 应用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民间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大众媒体手段应用于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应用手段,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实用性音乐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音乐 大众媒体视野下 音乐专业发展  多年来,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一直在模仿本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新形势下,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手段也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伴随着全国各地区本科合并工作基本完成,各大高校都采取了扩招政策,但是开设了财会类专业的高校,其报名火热程度依旧不减,即使扩招也并不能满足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每年财会
摘要: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在演奏过程中,不管是技巧、技能,还是心理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在钢琴艺术教育中,不但要注重对手形、指法以及踏板等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下面本文对钢琴艺术教育以及心理素质培养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钢琴 艺术教育 心理素质培养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音乐是人类音乐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演奏出的每一首作品,都
著名的德国音乐学家、教育学家奥尔夫先生创造的以"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为宗旨的"奥尔夫教学法"无疑是当今影响力最广、普及渠道最多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它完全颠覆了以往音乐教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习新知识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呼之欲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单调呆板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钢琴教学中同样少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 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在一定程度
摘要:由于钢琴自身优越的特性,其在伴奏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音乐艺术的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乐曲情感的抒发,钢琴就是促进这种情感被观众所理解的重要辅助乐器。在大多数声乐的表演过程中也把钢琴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声乐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有着一定差别,声乐钢琴伴奏过程中对于演奏者即兴演奏能力的要求远远大于钢琴独奏。  关键词:声乐表演 声乐钢琴伴奏 特点剖析  声乐钢琴伴奏对于声乐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中国人喜欢手风琴的音色,也喜欢它的演奏风格,还喜欢用它演奏中国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们把一些民间器乐音乐加以创作和改编,一方面表现了中国浓厚的民族情感,另一方面加深了音
2012年12月,作为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推出的压轴大戏,大剧院制作吴祖光先生经典戏剧——《风雪夜归人》精彩面世,一经亮相便收获了从专业评论到普通观众的一致赞誉,一连10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