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在真菌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的真菌计数在真菌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37份无菌操作留取的中段尿标本进行真(细)菌培养鉴定,并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上进行真菌数量的检测和人工显微镜镜检,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的诊断价值。结果:真菌培养阳性31例,以真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真菌计数AOC曲线下面积为0.997时,真菌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5.10个/μl, 用该值诊断尿路真菌感染的灵敏度为0.9678,特异度为0.9757,阳性预测值为0.8571,阴性预测值为0.9950;当诊断临界值为161.55个/μl时,诊断尿路真菌感染的特异度为100%,以此11.34%(27/237)的样本可以快速初筛为真菌性尿路感染;当临界值为30.15个/μl时,诊断尿路感染的阴性预测值为100%,以此83.54%(198/237)的样本可以快速排除真菌性尿路感染;人工显微镜检查23例阳性标本也为UF-1000i检测阳性。结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真菌可作为临床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结合人工显微镜检查可以快速确诊真菌性尿路感染。
  【关键词】 UF-1000i; 真菌培养; 真菌计数; 尿路感染
  Evaluate the Parameter of Yeast for Urine Flow Cytometer Sysmex UF-1000i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ZHANG Qin, LU Hui-xia,SHI Jing-ji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33):094-09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arameter of yeast for urine flow cytomerer Sysmex UF-1000i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 Method:A total of 237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compared with urine culture. Result: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AOC) was 0.997 for yeast in UF-1000i and the best cutoff value obtained by AOC analysis was85.10 yeast/μl, analytic parameters such a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0.9678, 0.9757,0.8571,and 0.9950, respectively. When the cutoff value obtained was 161.55 yeast/μl, the specificity was 100% and 11.34% samples were diagnosed for fungal UTI. Furthermore, the cutoff value was 30.15 yeast/μl,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100% and 83.54% samples could be ruled out fungal UTI. Conclusion:The parameter of yeast detected by UF-1000i urine sediment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a rapid screening of clinical fungal UTI, combined with manual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an be quickly diagnosed with fungal UTI.
  【Key words】 UF-1000i; Yeast culture; Yeast cou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da Hospital,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59
  尿路感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UF-1000i尿液分析仪(以下称UF-1000i)可对尿液中的真菌进行检测[2],有利于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笔者对其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来源于2011年2-4月本院门诊与住院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经无菌操作留取清洁中段尿共237份,男63份,女174份,年龄5~92岁,尿培养真菌阳性结果31份(其中白色念珠菌18例)。
  1.2 主要仪器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0i,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1.3 校准品、质控品和试剂 UF-1000i所用校准品、质控品和试剂均为SYSMEX公司生产,细菌鉴定仪所用试剂为生物梅里埃生产。
  1.4 操作方法
  1.4.1 尿定量培养 取5 μl尿液滴注入血平板,用接种环涂抺,35 ℃过夜,对阳性样本进行真菌计数及鉴定。
  1.4.2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操作均按其操作手册进行。   1.4.3 人工显微镜检查 取清洁中段尿一滴于清洁玻片,待干后经革兰染色,油镜下检查真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真菌计数与真菌培养结果的相关性,分析UF-1000i真菌数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相关性见图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AOC曲线下面积为0.997时,真菌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5.10个/μl,用该值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0.9678,特异度为0.9757,阳性预测值为0.8571,阴性预测值为0.9950;当诊断临界值为161.55个/μl时,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特异度为100%,以此11.34%(27/237)的样本可以快速初筛为真菌性尿路感染;当临界值为30.15个/μl时,初筛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阴性预测值为100%,以此83.54%(198/237)的样本可以快速排除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图1 真菌计数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的AOC曲线
  2.2 UF-1000i真菌计数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的结果 在31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人工显微镜检查阳性23例;这23例阳性标本均为UF-1000i检测阳性(以161.55个/μl 为UF-1000i真菌计数诊断尿路真菌感染的临界值)。
  3 讨论
  在UF-1000i的尿沉渣通道中,由于真菌有典型的细胞核(含有RNA和DNA),易被荧光染料着色,发出较强的荧光强度,被仪器所检测;同时,通过检测其前向散射光强度反应其面积大小;形成的散点图介于红细胞与白细胞之间[3]。
  UF-1000i检测真菌也存在着假阳性的现象,这是由于尿路感染患者中,一部分破碎的白细胞由于其前向散射光强度与真菌相似,同时破碎的白细胞胞膜不完整,较易将荧光染料渗透进细胞内,与破碎的细胞核结合后发出的较强荧光强度也与真菌相似,因此,这种破碎的白细胞在散点图上与真菌散点易发生交叉而被仪器误认为真菌,导致UF-1000i真菌计数的假性增高。
  尽管有假阳性的存在,但通过笔者统计,在仪器计数真菌大于161.55个/μl时,对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特异度可达到100%,由此可有11.34%的标本快速初筛为真菌性尿路感染,为临床及时用药节约了时间。同时当仪器计数真菌数小于30.15个/μl时,有83.54%的标本可快速的排除真菌性尿路感染。
  在真菌培养阳性的31例标本中,人工镜检和UF-1000i检测双阳性标本23例,人工镜检的特异性较高,但易造成漏检(8/31),UF-1000i对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灵敏度要比人工镜检高,且迅速、简单,UF-1000i检测阳性的标本结合人工镜检则可迅速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
  总之,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真菌虽然有假阳性的存在,但对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等优点,对真菌性尿路感染可以起到快速过筛的作用,结合直接显微镜检查[4],更能确认真菌的存在,为临床治疗缩短了时间,也为临床早期用药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中举, 李丽, 张蓓,等.2059株中段尿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2):225-227.
  [2] De R R, Grosso S, Bruschetta G,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ysmex UF1000i flow cytometer for ruling out bacter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 Clin Chim Acta, 2010,5(1):1137-1142.
  [3]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8.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871-876.
  (收稿日期:2012-07-31) (本文编辑:车艳)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7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30 min内,B、C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需要行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桩核系统修复薄弱根管后的牙体组织抗折性能。方法:选择30颗近期因牙周病完整拔除的上颌尖牙,自唇面釉牙骨质界最低点的冠方2 mm处截冠,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模拟临床情况,预备各颗成薄弱根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颗。A组采用DUO—LINKTM双固化树脂行薄弱根管重塑,D.T. Light post纤维桩及Light—Core光固化树脂核材料行桩核修复,B组采用镍铬
期刊
【关键词】 慢性炮烟过敏中毒; 支气管炎; 急性重症肺炎  急性炮烟中毒指矿山井下放炮后急性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所致中毒,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为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水肿,属急性危重病例,若抢救不及时,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1]。本院收治重症中毒性肺炎1例,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系慢性炮烟过敏中毒,该病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期刊
【摘要】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4月-2010年4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298例,其中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者89例和未合并2型糖尿病者209例,对其展开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单纯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检测水平低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低于冠心病合并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羟基红花黄色素,两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BNP)检测。结果:观察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拔出气管插管时和拔出后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45例EICU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74例和传统组171例。实验组拔管前给予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再充分吸净口腔、咽腔、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吸痰管插至气管最深部后再拔出1 cm,然后提拉捻转边吸引边拔管;拔管前6~8 h禁食、拔管后2 h禁食,且拔管前抽吸净胃内容物;如无禁忌证拔管时及拔管后持续抬高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电离子治疗术中的表面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7例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33例术前应用VitE乳膏,术中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镇痛疗效。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与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9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45例被收入卒中单元病房(治疗组),45例被收入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对照组)。治疗组均按照标准化诊治程序,在及时药物治疗的同时予早期规范的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吞咽困难训练、尿便障碍的康复、心理康复及健康宣教、出院随访等,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一定的康复护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制度在基层医院执行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分级护理制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在2011年实施改革后的分级护理制度。对比2010年与2011年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2011年实施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后,护士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期刊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研究进展; 综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100  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公认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为全世界国家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影响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