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电离子治疗术中的表面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7例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33例术前应用VitE乳膏,术中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镇痛疗效。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镇痛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 软纤维瘤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73
  软纤维瘤是皮肤科常见良性肿瘤,多发性软纤维瘤多见于肥胖的患者,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患病率和求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1月以来,笔者所在科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的方法,应用于多发性软纤维瘤电离子治疗术前,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均来自天津公安医院皮肤科门诊,多发性软纤共67例,年龄19~75岁,病程1~15年。皮损蒂部直径0.1~1.0 cm。将67例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女16例,男18例,平均年龄(47.59±9.53)岁,皮损蒂部直径(0.2±0.043)cm。对照组共33例,女16例,男17例,平均年龄(46.33±8.95)岁,皮损蒂部直径(0.2±0.041)cm,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平均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先用安尔碘溶液消毒患处,干燥后按1.5 g/10 cm2的剂量在皮损周围0.5 cm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用保鲜膜覆盖封包,避免乳膏干燥。1 h后揭掉敷膜,拭去乳膏,用75%酒精清理涂药区,酒精干燥后立即开始实施电离子治疗。对照组于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外用VitE乳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用保鲜膜覆盖封包,其余处理与观察组相同。治疗时评价镇痛效果。
  1.3 术中痛觉评价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re,VAS)进行术中疼痛评估。VAS疼痛评分。标准分为10级,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强烈的疼痛。为便于统计,再将其分为3个等级:0~3为Ⅰ级,4~6为Ⅱ级,7~l0为Ⅲ级。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级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耐受性良好,34例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涂药处红斑、瘙痒,未影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VAS评分为(2.21±1.15)分,VitE乳膏对照组VAS评分为(8.79±1.02)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统计学处理t值为-24.74,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缓解术中疼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n=34) 28(82.35) 4(11.76) 2(5.88)
  对照组(n=33) 0 2(6.06) 31(93.94)
  3 讨论
  软纤维瘤是皮肤科常见良性肿瘤,多发性软纤维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也可以见于妊娠期。有学者认为该病与血脂、血糖的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上亦可见到肥胖的患者的罹患该病者较较多。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患病率和求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软纤维瘤往往多发性,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柔软松弛的部位,治疗多采用电离子治疗术,CO2激光等方法。因为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疼痛,故以往术中多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但是,因该病患者皮损数目往往众多,局部浸润麻醉只能使注射部位周围非常小的区域起到镇痛效果,故在实际治疗中注射局麻的镇痛作用十分有限,多发性皮损的患者需多次注射麻醉剂,承受较大的痛苦,注射次数过多和术中疼痛的问题制约了对多发性皮损的治疗。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能够渗透完整皮肤并达到真皮层的浅表麻醉镇痛剂。该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瑞典Astra公司生产,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两种局麻药物混合而成,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乳膏的剂型通过封包,可使有效成分能够被皮肤表面迅速吸收,可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层和皮下层,两者通过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受术者疼痛感[1]。目前该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诸如美容治疗如调Q开关激光去除太田痣,纹身,鲜红斑痣等浅表激光手术[2-4],性病尖锐湿疣等治疗术前的镇痛[5],大大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而在皮肤科一些呈多发性,浅表性的皮损疾病,如软纤维瘤,扁平疣等目前的报告不多。
  临床观察提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软纤维瘤的多发性,浅表性直径小于0.5 cm的皮损,在治疗中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应用1 h后镇痛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观察到该药对根蒂直径在1 cm左右的皮损镇痛效果欠佳,需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保鲜膜覆盖封包是浅表麻醉非常重要的步骤,不但增加了药物的吸收[6],而且防止了药物的干燥。未用保鲜膜覆盖的病例,麻醉药物干燥,镇痛疗效大大减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方便皮肤科医师和患者使用的高效的浅表麻醉剂,无创、安全、有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应用使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过程中的更具人性化,值得临床医师重视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430.
  [2] Won Oak Kim,Byung Min Song.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lidocaine/tetracaine medicated patch or peel for dermatologic procedures:a meta-analysis[J].Korean J Anesthesiol,2012,62(5):435-440.
  [3] 万筱丽,冯占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2):2056-2057.
  [4] 王永贤,曾维惠,应朝霞,等.EMLA乳膏局部封包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40-41.
  [5] 吕本祝,杨翠莲,谭建华.尖锐湿疣清除术前应用恩纳乳膏局部麻醉的效果[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0):56-57.
  [6] 周书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0,20(6):68-69.
  (收稿日期:2012-07-20)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硝唑含漱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100例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取浓替硝唑含潄液含潄,3次/d,对照组使用洗必泰含潄液含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浓替硝唑含潄液疗效明显优于洗必泰含潄液组。结论:应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DR乳腺摄影的规范化操作,以提高DR乳腺图像质量。方法:总结500例患者DR乳腺摄影的常规体位(CC位和MLO位),并对部分影像质量不满意的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结果:500例中,495例压迫适中,图像清晰,485例摆位准确,全部乳腺组织清晰显示,乳头呈切线位,斜位胸大肌清晰显示。总合格率97%(495/500)。结论:正确的摆位和适当的压迫是提高
期刊
【关键词】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全身转移瘤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WB—DWI)是近年来磁共振发展的一种新技术,是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扫描,并利用新技术如3D—MIP重建和黑白反转,能够将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以三维的效果显示,其对肿瘤探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以与目前临床上
期刊
【摘要】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通过1例内分泌性高血压病例的诊治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结果显示,PBL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PBL; 临床医学教学  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7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30 min内,B、C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需要行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桩核系统修复薄弱根管后的牙体组织抗折性能。方法:选择30颗近期因牙周病完整拔除的上颌尖牙,自唇面釉牙骨质界最低点的冠方2 mm处截冠,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模拟临床情况,预备各颗成薄弱根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颗。A组采用DUO—LINKTM双固化树脂行薄弱根管重塑,D.T. Light post纤维桩及Light—Core光固化树脂核材料行桩核修复,B组采用镍铬
期刊
【关键词】 慢性炮烟过敏中毒; 支气管炎; 急性重症肺炎  急性炮烟中毒指矿山井下放炮后急性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所致中毒,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为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水肿,属急性危重病例,若抢救不及时,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1]。本院收治重症中毒性肺炎1例,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系慢性炮烟过敏中毒,该病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期刊
【摘要】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4月-2010年4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298例,其中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者89例和未合并2型糖尿病者209例,对其展开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单纯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检测水平低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低于冠心病合并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羟基红花黄色素,两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BNP)检测。结果:观察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拔出气管插管时和拔出后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45例EICU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74例和传统组171例。实验组拔管前给予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再充分吸净口腔、咽腔、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吸痰管插至气管最深部后再拔出1 cm,然后提拉捻转边吸引边拔管;拔管前6~8 h禁食、拔管后2 h禁食,且拔管前抽吸净胃内容物;如无禁忌证拔管时及拔管后持续抬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