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如学困生多,课堂积极性不高,整体物理素养水平不理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种种困境.作为初中阶段主要学科之一,又是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但又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课教师进行反思,不难发现还是应当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阐述了几点切实的建议.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任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有可能学得快,学得好.即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初中物理的教学应当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来促进物理素养的培养,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素养,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重要课题.
  1 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1.1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现状是任课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课堂安排理论原理教学占据时间多,而让学生们实际动手实践做实验等的时间被挤占.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实践,是在生活实践上不断总结规律逐步形成的一门自然学科.理所当然,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这一教学环节.加之,物理学科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单从理论讲授来说,学生们不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即使理解了印象也不如自己亲身实验得来的结果深刻.
  1.2 教学安排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适应
  另一个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适应.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应当是一种循序渐进,在现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一种逐步拔高跃迁,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设置与课堂安排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适应的现状.学生的物理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教学安排难以把握准确的尺度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佳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物理素养不高,加之,任课教师设置内容理解困难,难免会产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容易走入恶性循环.以至于更容易产生更多的物理学困生,不利于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上两方面的现状,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课堂互动效果不佳的另一教学现状.
  2 走出初中物理教学困境,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
  分析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困境,不难发现其实几个方面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归根结底来说,走出初中物理教学困境,任课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入手.
  2.1 善用语言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钥匙.原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当做到善用语言艺术.语言是教师教授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合理恰当地运用幽默、通俗的话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短时间内磨合师生之间的代沟,有助于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起到间接地加深学生学习作用,甚至对于启发学生思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2 结合物理实验,在实际动手中培养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门自然学科.同时,物理实验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还有一个特点是物理实验中会产生各种有趣多样的物理现象.那么,枯燥的说教,抽象的理论可能有时候不如实际的物理实验来的直观和有趣味性,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任课教师与其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不如结合物理实验,在动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学中可结合实际,穿插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引导;一方面,任课教师还应当尽量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甚至是加以引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
  2.3 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宽眼界,进一步巩固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本身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情感因素运用恰当正确引导能够激发学习的正能量.因此,任课教师可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宽眼界,进一步加深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眼界,同时让其认识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能激发其求实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同的未知事物,人们往往在兴趣的驱使下,更愿意去探索和研究更吸引自己的事物.值得庆幸的是,所有的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直面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解决的实质上来说还是要积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整体物理素养和其它能力水平的教学目标,还是应当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
其他文献
变压器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历年江苏高考中频繁出现,其中含有二极管的变压器问题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题目进行适当地“变式拓展”,能够增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在一道高考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拓展.  1 原题呈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专著并不多见,对教学目标研究的论述多局限于物理教学论和物理教学设计的专著中.我国对教学目标研究的历史也比较短.在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建国以来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演
清华大学郑也夫教授认为:“诺贝尔科学奖意味着最高端的创造力.中国现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摧毁.”创造力来源于对现有事物认识上的质疑和不满,思考的独立性、批判性、想象力都是创造力的源头.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的灌输、反复强化、题海操练已经成为了扼杀中学生培养创造力的元凶.更多的中学生学到的是在问题被揭露后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越来越少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中学阶段有
一位教师在听完某老师的课后,对该教师的挥洒自如以及师生交流的自然无痕发出感慨:“为什么学生总能跟您这样地‘配合默契’呢?”这位老师回答:“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自己的教学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位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但目前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应试教育框架里采用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就教学中“以学定教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实施已经好几年了,作为新教材的试验教师,不仅为新教材的美文所深深折服,也为新教材中精美插图紧紧吸引,但最令我喜爱的苏教版中的特色课--“文包诗”。浏览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作为职教的核心,其改革直接决定着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本文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扎实有效开展阅读,对于学生的科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思想上不愿意阅读、情感上不喜欢阅读并且阅读的专注性缺乏的现状,经常跳跃性、选择性走马观花般阅读,没有形成科学有
江湖俚语称“烟酒不分家”,高中教学则有“数理不分家”.确实,解决物理问题与数学手段的关系最密切,没有数学基础,物理是不能学好的;但人们不能忽视,物理之与数学,同样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力”,这里例说几个,请大家欣赏鉴定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数理交融教学的得失.  利用重心概念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定相交于一点:  模型为一块均匀三角形薄板,把它平行于一边分割成无数条等间隔条子,则每小条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理念,使科学学习体现趣味性,突出探究性.在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走过的12个年头里,无论是两次修改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还是多次修改的初中科学教材,都把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尽管如此,据笔者调查发现,科学老师的实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较以往分科教学时变化不大,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师生共同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教学的联系.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物理知识探究而言有两条路是不可缺失的,其一实验探究,另一个则是数学推演.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被孤立到物理学习之外,应该将其视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组分,本文首先就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望能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