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已与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在一起幸福地度过了十个春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低年级班主任,必须在“爱、引、扶”三个字上下功夫。
  一、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从表面上看,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看,它是教师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我们有责任把这种爱全部奉献给孩子。这是当好一个教师的奥秘所在。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七、八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打滚,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乳汁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沉地爱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
  多年来,我每接手一个班,首先给孩子们的是爱,是爱的感情,爱的语言、爱的环境,使孩子们看到老师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他们。新入学的儿童爱玩,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有的孩子上厕所,不会穿裤子,我就帮他们穿,我还帮他们梳头、剪指甲、钉纽扣。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不愿读书的孩子也不哭闹着回家了。
  对于过早失去母爱的孩子,我更是关心他们,体贴他们,使他们重新得到母爱,安心学习。如我班杨旭,今年八岁,母亲改嫁了,父亲长期在外做瓦工,他们不仅失去了母爱,而且失去了同龄人应得到的一切。有时没饭吃,就悄悄拿别人的东西吃;衣服脏了无人洗,穿了好几天还要穿。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把早餐多拿一份分给他,帮他洗洗衣服理理头,现在他不再孤独,学习也安心了。这种事例还很多。由于我事事关心学生,乐于和学生在一起,家长也放心了,孩子们也愿学了。我想,什么是爱,这就是爱。而且这是更有价值的爱,这是社会的嘱托,事业的期望,这种爱,正是我们教师责任心的源泉。
  二、引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呢?如何让这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开端呢?我想,空头说教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热心地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就根据他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经常讲些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画家、小音乐家、小书法家的故事给他们听,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上来,小朋友一听,入了迷,我再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听了故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看谁想得好,说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到了作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每次竞赛之前,我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如书法比赛之前我说:“同学们,这节写字课,我们进行书法比赛,要求字写得横平竖直,笔画清楚,端正有力,看谁写得最漂亮,写得好,我们就评他为小书法家。”这一下,同学们可来劲了,一个个手握铅笔,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评出来的小书法家们得到了奖品,心里可高兴呢。每年我都通过这种形式,评出我班的小数学家、小演说家、小作家、小音乐家等。
  当然,这种引导既是积极的,也是具体、细致的。教师的功夫贵在循循善诱,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低年级的小朋友,上进心是特别强烈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三、扶
  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如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精心地培育,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一个班主任要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游戏,从生活习惯到思想品德,都要细心地扶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过热心地引,细心地扶来体现的。
  刚入学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我就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清洁卫生常规、课间活动常规等等都编成儿歌,让同学们天天读,时时想,照着做,记在心,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进行训练,细心扶持,使孩子们初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十多年来,我编了几十首这样的儿歌和许多常规训练游戏。
  班主任除了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外,还特别要对那些顽劣儿童更细心地扶持,要发现他们的长处,正面引导,使之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如,我班××同学有两个姐姐,独他是个男孩,父母对他娇生惯养,他不仅在家里打姐姐,骂大人,到了学校还是恶习不改,上课不听讲,下课就打闹,大同学要碰,小同学要欺,在他身上确实难找出优点来。可是,我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他痒长跑,会跳绳,竞赛得了奖,他力气大,拔河为集体争了光,我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专门开会表扬了他,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鼓励他克服缺点,努力做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帮助和扶持,他进步很快,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这件事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耐心扶持,后进生也是能进步的。
其他文献
一、案例  还没有上第一节课,作为一名村小的班主任,来到教室,班里的学生还有少部分没有到。我到班没多久,学生小A开门进来,只见她背着书包,手里拿着新买的本夹,和我打过招呼,径直走向了他的座位。我的目光跟随他的背影向他的座位扫了一下,他的座位在最后一排,同桌还没有来。我继续做自己的事。教室里的学生也都在各自忙着。“我的妈呀!”声音虽不大,因为太突然,教室里所有的人都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学生小A把新买的
期刊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伦·多曼博士认为,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述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奥秘,那就是两个字“阅读”。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同时也会轻松的完成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
期刊
班里有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爱说好动,有些不讨人喜欢。一堂课下来,如果你每一次都叫她,那么它一个人一节课会回答N次。当然,她的回答也不是完全准确,有时甚至差得很远,她有太多的疑问,有时爱插嘴,有时她的回答让你都接不上,她们经常是到了下课时间,还是围着老师问个没完,引得许多同学挤着上前听,生怕自己比别人少学了东西,弄得老师“下课下不了台,下台离不开班”。我没有打击他们爱说的积极性。他们说得好,我及时鼓
期刊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打破了传统的先识字、后读书、再作文的语文教学旧模式,借助汉语拼音,使识字、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建立起“识、听、说、读、写”同时起步并同步发展的整体性教学新体系。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中走了出来,坚持教学的整体性,从发展儿童的语言出发,正确处理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设计了一套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读写思路一致的教学程序,即“篇章→段落→句→词”。这
期刊
一、 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一首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己生活。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的课程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1让生活以
期刊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学生要获得数学素养方面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达严谨准确,数学符号的书写要整洁规范,数学课堂的评价要及时合理等,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平时注意了,学生才有可能养成良好
期刊
教育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的领头羊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地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对学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现仅就本人的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 “含泪的微笑”,从心灵深处感化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孩子,由于个人、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够认真
期刊
一、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规划校园必须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人文景点的建设要别具匠心,提高文化品味;充分开发校本资源,为开展校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供理想场所,让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此,语文教学倡导“以读为本”。但在实际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地强调“读”,让一些无目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但不加思考的读,是起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用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办呢?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法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
期刊
一、与家长真诚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幼儿家庭教育状况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他们成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因此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是贯穿幼儿教育工作的纽带。  幼儿来到班级,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只有了解了每个家庭的状况,才能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入园前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家长才不会有顾虑,主动进行沟通,为开展好家长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