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高校辅导员对90后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新视角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qief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09年开始,“90后”开始成为了全国高校的主力军。“90后”生长在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社会发展迅速的这样一个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特有的想法。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90后”大学生进行管理,对未来10年内大学生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90后”特点的描述,通过建立心理契约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管理。
  关键词:90后 心理契约 辅导员 新视觉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54-02
  
  “90后”生长在一个社会发展迅速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这样一个环境下。时常感受到家长,老师高要求之下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这一代独特的个性和特有的想法。大学时光是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对进行学生的教育很重要,一种好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判断,让他们能够用理性和客观去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改变他们从小到大的一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观念。在培养智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自己的情商。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则要求辅导员掌握学生各自的特点,通过满足学生们合理的需求,以建立心理契约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才能实现。
  
  1 “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描述
  
  通过武汉大学首份关于“90后”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出:“90后”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孤独的性格。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注定成为了孤独的一代,由于从小缺乏与同伴长时间的相处,造成了他们心灵契约的缺少与感情上的沟通机会不多。同时,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导致对孩子的关心不足,进而产生了代沟。长期这样,就使得他们对交往缺乏兴趣,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却大大增加,因为只有上网才能摆脱他们在现实中的孤独感,最终使得他们不普交往,并且害怕在交往时遭到别人的拒绝和耻笑:(2)脆弱的心灵,“90后”生活在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里,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和打击,这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听不得别人与他(她)有相反的意见,总希望别人能够奉承和迎合着自己。若是自己的意见遭到了反对,他们就会产生自卑,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无穷的烦恼。可能是从小缺乏倾诉的对象的原因,“90后”心中有着无数的烦恼,他们总会把每一件不如意或者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情当做自己的烦恼。这其实是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而造成的。
  然而,除了以上的不足之外,“90后”还有很多的优点,例如他们有着奋争的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90后”用语大胆,从他们大胆的用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激情与豪迈,他们想要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同时,“90后”也是很有责任感的一代,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这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并且“90后”大学生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和具有探索精神。
  2 心理契约的涵义及其在“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的适用性
  
  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行为学家Argris提出的“心理契约”指的是非正式契约,如承诺、互惠和相互期望等。其内涵一般界定为“当事双方不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进行意思表达,而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在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期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隐性权力义务的协议”。根据该定义,心理契约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含义:
  (1)心理契约的当事人不是单方面的。单独一方的期望或信念都构不成心理契约。(2)是心理契约这种隐性协议也是当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说,心理契约是当事人共同关切的问题中达成一致的部分。若各自的心理期望、信念未让对方感知且得到对方的认可,那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3)是当事人明白这种隐性协议中各自期待的权力和应承担的义务。若对方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己方的权力受损,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作出一定的反应。(4)是当事人并没有通过口头或书面等明显的形式而明确地表达各自的期望和许诺,而是在特定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中,通过相互感知、领悟和交流各种暗示,进而在心理上达成的一种隐性协定。
  “90后”大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有着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这种心理上的要求对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把对心理契约的管理运用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样正符合他们这一代个性的需要,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需要受到安慰和激励,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去学习和生活。心理契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有效和有益的补充,特别是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柔性化。心理契约能满足学生对期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心理契约还能对学生的内心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辅导员应用心理契约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的分析和看待周围的事物,对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辅导员如何与“90后”大学生建立心理契约
  
  从对“90后”的大学生的特点描述来看,学校的各种文本契约对当今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他们这一代个性张扬,不喜欢被束缚,存在一种反叛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契约给了我们高校管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然而怎样利用心理契约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首先应该从辅导员做起,因为辅导员很是他们踏入大学校园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在这个时候如果辅导员的行为与学生们的预期一样,那么他们就会对辅导员以至于这个学校产生亲近感,为以后的心理互动打下基础。同时,辅导员也是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心理契约是比不可少的。辅导员在与学生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 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需求
  “90后”大学生刚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从中学那种三点一线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大学的生活肯定会不适应,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及时指导,他们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个时候辅导员就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从沟通中产生心理共鸣。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求是逐级向上的,只有满足了最低的要求生理需要即温饱问题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后”大学生中大多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例如能够按时交学费,每个月的生活费有保障等。可是仍然有少部分同学不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导员不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解决,就会造成这 部分同学的自卑,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辅导员对同学们基本的情况了解后,才可能与他们产生心理相约,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强这种状态从而为建立心理契约做好准备。比如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按师生心理契约中所期望的那样,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地给以表扬和奖励,这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正面积极的影响,还能让学生从学习中直接得到外在性需要的满足,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强化辅导员自身的素质
  在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网络发达,知识更新快的环境下,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减少和“90后”之间的代沟。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外,还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才能有话可说。有人说,辅导员只要管好学生的后勤就行了,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专业知识,而事实上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了。现在很多高校都推行专职的辅导员,这样一来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在其他各方面例如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体育学等学科都要有相应的了解。如果辅导员什么都不懂,例如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名词或者是关于专业的一些新的发现辅导员都不清楚的话,就不能和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又怎样形成心理契约。因此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
  3.3 适当的放权,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并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进行就能实现的,就和谈恋爱一样,如果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付出和努力,那么结果肯定是以失败告终的,老师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一样,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90后”是具有独特思想,有创造性和有探索精神,负有责任感的一代,他们渴望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适当的放权,把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还能消除老师与同学之间由于身份不同而导致的沟通困难等问题。这些学生干部在学生中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既能把学生中的愿望、要求及存在的问题反映上来,同时也能对学校、院系及辅导员的意思正面理解,到学生中进行解释和引导。在老师适当放权,不会什么事都过问的情况下,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好感,降低对老师敌对的情绪,缓解老师与学生之间紧张的关系,增强彼此的信任,还能对师生之间建立心理契约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辅导员与学生的一种心理相融的状态。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时不能偏袒,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断的进行指导,不能让他们滋生优越感,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工作是为同学们服务的。
  在与学生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中,辅导员能做到以上几点即通过心理共鸣、心理相约和心理相融的几个阶段以后,那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就基本形成了,这时候辅导员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巩固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契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在这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教育管理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小吾,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武探讨[J],江苏高教,2010
  [2]周鹃,对运用心理契约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12)
  [3]曹威麟。朱仁法,郭江平,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盘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
  [4]吴艳,80后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J],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10(5)
  [5]周宪斌,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在治疗老年房颤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84例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42例,对比组患
目的 分析急腹症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时间集中在2017年11月-2020年2月,实验对象为急腹症患者,共计7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在实验过程中,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
目的 研究分析水中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出62例膝关节骨折病患,利用随机数法将他们分为两部分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手术后,对两组病患均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策.方法 抽取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骨伤术后下肢肿胀的患者84例,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2例,对
目的 对1例肺癌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原因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综合讨论.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患者
目的 对比奥美拉唑单用及与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应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8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收治起始时间范围为2019年
目的 研究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
背景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与染色体、性腺或性解剖结构异常相关,其中绝大多数与遗传物质改变相关。既往因患者生殖器官同时具备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