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见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學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做了一些讨论与阐述,望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初中生,虽然已经渐渐变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本质上依旧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罗增儒 李文铭 《数学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徐斌艳 《数学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吻合静脉与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手足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写好作文,是众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也是许多家长在辅导子女时较为难办的问题.作文教学,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可以根据一些前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改变,其发展与肝病的进展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
海洋预报是支撑海洋环境保障、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公益性服务工作.为满足海洋预报业务化发展迫切需求,提升海洋预报信息化水平,建立一体化海洋预报业务系统,由国家海洋环境预
期刊
目前我国海岛能源利用方式以大陆供给常规能源为主,主要包括海底电缆铺设直接供电及柴油发电两种方式.电缆供电普遍应用于距离大陆较近的海岛,由大陆向海岛供电.柴油发电适用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和接受课本知识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长期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因此需要制定长期、科学系统的阅读能力形成计划。开放性的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提升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放性的阅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与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
期刊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创新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创新才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创新才能插上飞翔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对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髓腔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手术.平均随访12.0个月,髓腔感染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前访视患者时增强其手术治疗信心、做好保护患肢的健康指导及措
目的研究宫颈癌病理组织中叶酸受体(FR-α)与Ki-67核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均进行免疫组织学检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