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娱乐节目《称心如意》的创新点分析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民皆相亲”已成为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如何从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则是节目组首先要考虑的。本文着重从《称心如意》的嘉宾邀请上以及节目录制场景两点上来分析《称心如意》的创新点。
   关键词:称心如意;创新;嘉宾;录制场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45-02
  
  “全民皆相亲”是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已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介事件。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的《缘来是你》、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一大批无论在理念流程,还是风格内容是那个都有有很大相似性的节目纷纷亮相。①各卫视之间新一轮的相亲交友类真人秀在2010年的初春就大张旗鼓的展开了。这些节目在制造看点上各显神通,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相互选择,看男嘉宾与女嘉宾最终是否能够牵手成功。虽然说每家卫视的相亲交友类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如何在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也是众家卫视所考虑的,除了女嘉宾出位的言论以及嘉宾主持犀利的评价外,什么样的节目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才可以在众多家相亲交友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在此问题的考虑上,湖南卫视在2011年推出了一档全新的代际相亲交友节目——《称心如意》。
   《称心如意》,究竟要称谁的心要如谁的意?湖南卫视新开的这档相亲交友类节目与《我们约会吧》又有什么不同?《称心如意》又怎能在众多的相亲类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称心如意》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嘉宾邀请上的创新
   《称心如意》的每期节目不仅邀请了12位女嘉宾和3位男嘉宾,同时还邀请了12位女嘉宾的母亲以及3位男嘉宾的母亲(双方家长有时候由哥哥、弟弟代替)。《称心如意》突破了以往相亲交友类节目只邀请男女嘉宾、点评人、现场观众这一现象,使男女嘉宾的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参与到节目当中,让他们帮助男女嘉宾之间的相互选择。也就是说,《称心如意》不仅要称两位当事人的心,也要如双方家长的意。同时,使男女嘉宾的亲友参与到节目的录制过程当中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基于“结婚并不是两个人的事”的事实。结婚或者交往都是两个家庭不断磨合。根据一组导致离婚的因素的调查报告,婆媳关系成为两个人离婚的头号导火线。而把男女嘉宾的母亲都请到演播室中无疑使原本的双向选择变为四方选择,使选择的过程更为复杂,同时,如果男女双方牵手成功,必须经过双方母亲的同意。因此,这种选择方式就减少了男女嘉宾交往过后争取双方家庭的祝福时的麻烦——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情侣都是因为父母的反对而被迫分开,而面对去节目上相亲的嘉宾来说,年龄都已到了适婚或者晚婚年龄,如果辛苦交往后家长再不同意,则又浪费了一对嘉宾的时间。
   第二,基于媒介竞争的需要。在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每家卫视的相亲节目都是一周只播一次,但是在受众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受众不可能每天都观看不同卫视的相亲节目,更何况如今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同质化如此严重。反而受众会选择一家自己比较喜欢的卫视的相亲交友类节目,与它定时定点的约会。在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中,在决定观众选择观看哪一档节目的要素中,真实性是观众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受众心中,现如今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存在一些节目组安排好的男、女嘉宾来到节目录制当中,这些嘉宾,首要目的不是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而是通过各种言论来提高节目的可看性,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称心如意》当中,由于有双方家长的参与使得节目给受众感觉更加真实。在受众心目当中,年轻人固然可以为了出名、为了生计参与到节目制作方预先设定好的“炒作”当中,但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炒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这些父母则是真心为儿女婚姻大事着急的一批人。这样就显得《称心如意》相比其他相亲交友类节目来说更加真实。不仅是因为真实的相亲以及交友更能打动人心,更是因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很有可能成为《称心如意》场上的嘉宾。如若不让受众感到真实,那又如何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去报名参加这档节目的录制,如若不能正常录制,节目又如何生存。由此说来,相亲交友类节目是否让受众感到真实是一档节目是否能持久的做下去的根本要素。
   二、录制场景的创新
   以往的相亲交友类节目都是主持人站在中间,女嘉宾按照顺序依次排开,与主持人相对的则是本期节目的点评人。而《称心如意》使男女嘉宾的双方都参与到节目录制当中,必然对参与人员的位置做一些改变。
   第一,在女嘉宾的上方,坐着自己的母亲(有时候是姐姐或者父亲)。与其他相亲节目不同,参与到节目当中的家长也有表决权。他们与自己的女儿(或者妹妹)一样,在主持人表示要进行第一轮以及第二轮的投票时,他们与自己的女儿同时对出场的男嘉宾进行亮灯表决。而在互动过程中,家长们也参与到与主持人、与男嘉宾的互动当中,通过一系列发言来考察男嘉宾是否符合自己的女儿。
   第二,密室选择。对于女嘉宾的母亲来说,他们与女嘉宾一样对每个进场的男嘉宾都进行着一系列的表决权。但是,对于男嘉宾的母亲或者兄长来说,他们也有选择权,而且,他们的选择是在密室环境中进行的。在每一位男嘉宾以及自己的亲友入场后,亲友就会被带入密室当中,密室当中有在场的12位女嘉宾的照片以及基本资料。而这位亲友也有两次选择权,选择哪位女嘉宾更适合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男方亲友来说,他的选择还往往会给男嘉宾带来一次机会——家长复活权。也就是说,当在场的女嘉宾的灯都灭了的情况下,家长的选择则会使男嘉宾有多一次的机会,男嘉宾通过行使自己的家长复活权来对家长选定的这位女嘉宾表白,看最终是否能够牵手成功。
   虽然说这类交友类相亲节目采取的都是双向选择,但是从节目组的制作上来看,男嘉宾就相对来说比较被动。不仅体现在男嘉宾在最后亮灯的两位女嘉宾当中选择一位或者都不选择,而且体现在在相亲过程当中,男嘉宾只是根据两段VCR对自己进行简单的叙述过程后,便由现场的女嘉宾对男嘉宾进行提问,而由男嘉宾主动向女嘉宾进行提问的则是少之又少。在《称心如意》节目组也针对相亲交友类节目中男嘉宾略微被动这一原则进行了少少修改。在《称心如意》男嘉宾的亲友并不和男嘉宾一同站在被选择的录制场景前,而是处于密室当中,密室当中的男嘉宾亲友针对女嘉宾的资料进行了对女嘉宾进行选择。虽然说,男嘉宾的亲友一般都是现场还为男嘉宾亮灯的女嘉宾当中挑选一位,但是给予男嘉宾亲友一定的选择权已经是在这种男嘉宾略微被动的选择当中提升了男嘉宾一方的选择权。
   三、总结
   节目的创新点必然会带来节目流程的一系列改变,相亲交友类节目往往都是播放VCR、男女嘉宾之间互相选择,而如何能引起创新、做到与其他节目不同则是节目策划人员需要考虑的。在此类节目当中,VCR的播放时必然的,那么创新点就出在选择的过程这点上,《称心如意》通过在出场嘉宾的选择以及场景的设置上无疑都是增加了相亲过程的选择复杂性,使得节目更加具有可看性。
  
  注释:
  ①高震,李时.电视节目叙事格局初探[J].今传媒,2005,(10):40. 第2卷第3期Vol.2,No.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正在全党全社会蓬勃展开。通过了解其内涵、回顾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获得历史启迪,更好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历史进程;路径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
期刊
摘 要:“中庸”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主张人的身心和谐,对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庸”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庸;和谐社会;重要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3-02     “中庸”作为儒家文化
期刊
摘 要:道家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审美心胸的理论,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跟道家在性情方面的独特见解有莫大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道家独特的性情观才引发了中国美学史上的这一重要理论。   关键词:道家;性;情;审美心胸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1-02     中国传统审美心胸理论的最早阐发可以追溯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
期刊
摘 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子女敬养父母,善事父母的基本原则。一部恢宏巨著《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其中“孝”就是其核心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孝在当时的背景下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今是否仍然价值犹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关键词:论语;孝道;孔子    文章编号:978-7-5369-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文坛上的“乡愁文学”是在海峡两岸分离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形式。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传达出了两种独特的乡愁意境,一是关于加强两岸文化认同层面的文化乡愁,二是关于呼唤两岸统一层面的地理乡愁。   关键词:余光中;文化乡愁;地理乡愁;乡愁世界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5-02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平等是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平等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并做出了新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发展  
期刊
将再建450所幼儿园 到2016年公办园比例达到50%  本刊讯 9月26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全面部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副省长庄长兴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胡保存主持会议。  2011年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了1758所,增加10
期刊
摘 要:辛亥革命的胜利,袁世凯起到了充分值得肯定的作用,称其为辛亥功臣似乎并不为过,然而其最后却走上了称帝之路,成为了“窃国大盗”,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笔者试图从文化、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探析其原因。   关键词:袁世凯;辛亥功臣;窃国大盗;原因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36-03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近来学术界对其功过是非
期刊
摘 要:佛家经论浩如烟海,论其心性者更是名相繁多,深广难测。本文仅以《师子吼菩萨品》为例,从一阐提人皆具佛性为出发点,阐明心与佛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心”为八万四千法门之精髓所在,同为道家内圣之法及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关键词:心性;佛性;师子吼菩萨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01-03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此为众生成佛
期刊
摘 要: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重要导向,传统哲学理性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一种外在教化,是普通民众的“立言人”和“代言人”,而不是生活世界内在的文化启蒙。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不仅有着学术的根据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批判;当代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14-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