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基层实验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重要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监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关键。针对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影响监测工作的因素分析,提出如何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S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2-0070-01
  引言
  从实施新环保法可见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为其提供着技术支持与服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监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环境执法的公正性。
  1、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不强
  当前,省一级的环境监测中心大多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M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的认可,省级的环境监测人员质量意识相对较高。但在一些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部分环境监测站不少实验室不太注重抓质量,思想上停留在“差不多”的管理要求,突出表现在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虽然大多的基层环境监测站都采取人员考核持证上岗,化验分析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分析化验时采用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控图等办法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但却忽视了监测信息的代表性,监测目标的设定,技术路线制定、布点、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交接等各环节。由于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部分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重监测轻质量管理,导致最终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真正落实到位,也不能及时更新完善,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2 人员素质偏低、能力不强
  首先是质量管理人员人才缺乏,业务素质不高,大部分县级监测站只有几个人接受过市级以上的正规质量管理培训,缺乏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知识,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其次是有些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制约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管理方针目标,有效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是质量管理和监测技术的结合,使管理工作程序化、程序制度化,有效实现各司其职的规范管理。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实验室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模式化的,大部分内容套用成熟化环境监测部门的体系文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问题与特点,出现内容与实际运作要求不适用的情况,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实验室体系运行有效却又低效。
  2、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工作有效持续进行的关键,不仅需要环境监测部门自身提高重视还需要相关单位提高重视。环境监测部门要合理构建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确定质量负责人,把握控制质管工作,制定中、长期质管规划,保证工作落到实处、管理严格有效。同时还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另外,相关单位适当加大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这方面的投入,以环境监测部门方便能够及时采购工作所需的材料和先进设备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2.2 强化质量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全面搞好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管理水平、综合业务素质等直接决定了质量管理水平。试想一下,一个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差的人员,甚至连基本的技术方法、原理都搞不清楚,他怎么去监督和管理,怎么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还要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物理学等,才能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外,质量管理人员更需要加强对准则的学习和领会,吃透准则的精神,掌握准则的精髓,才能做好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3 加强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等,在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及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改变,建立适合实验室检测业务范围、规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明确阐述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它们的程序性具体工作做法。其次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制度,研究管理监督模式、制定监督计划、确定监督方法等。还要及时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验证体系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相当多,需要经常更新不断完善,才能实现建立符合适应自身现行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2.4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开展实验室认可后,虽然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新的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中对检测和校准人员监督有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这些准则规定的不具体,尤其是在基层监测实验室中往往监督流于形式,或者是没有很好的监督意识,实践中出现的监督事项未予实时记录时有发生。因此,要完善监督计划,做到监督职责得到全面履行;进一步强化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配齐配强适宜的质量监督人员;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加大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的监督;統一监督模式,加强体系监督。
  2.5 鼓励创新,发展质量控制技术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基础严重滞后于监测能力的发展,质控手段尚不能完全覆盖监测全过程和领域,限制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更好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层应积极鼓励质量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尽快拓展质量控制领域,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质控技术在保留平行样测试、加标回收、明码和密码样的测定以及质控图的基础上,应扩大到布点、采样、数据与质量分析等整个监测程序,全面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2.6 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权利
  质量体系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职责,它要求对实验室自身、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的不同人员,都规定相应的管理职责。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各具体工作人员,按照不同岗位,都应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特别是对于工作存在交叉的部门和岗位,分工更要具体明确。对于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监测人员、样品管理员、档案员等关键岗位技术人员,不但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还应有担负管理范围内的发展之责。这样才能健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3、结语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承担着大量的一线环境监测工作,基层的广大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既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监测的要点和过程控制,增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也要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监测工作效率,真正发挥出基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公正的监测职能,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2017,24(1):3-4.
  [2] 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7(6):71-73.
  [3] 郭德海.试议实验室“全覆盖、全参与和全责任”管理[J].中国认证认可,2016(6):61-63.
  [4] 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13(1):1-3.
  [5] 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22(5):5-7.
  [6]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16,22(2):46-48.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服务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相对于之前的产品导向、价格导向,如今顾客更加重视消费的过程带来的满足感。这也让大家越来越注意到对于人力资源不能延用以往的硬式管理,开始探索服务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现阶段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并分析了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目标,以供参考。  [关键词]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各种电力设备、电气的使用,使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旦电力运行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还会引起电火灾,造成人员伤亡。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对电力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加强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电力运行;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工程合同是业主和施工承包方之间为完成一定的工程建设任务而签订的契约,为了能够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追求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合同管理。承包商如果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则很容易导致工程亏损,尤其是在国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以及出现意外状况时的索赔研究,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对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以及索赔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物资供应的计划阶段,采购阶段、储存阶段中,物资计划作为首要环节,起着基础性作用,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后继工作更好的进行。本文通过分析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中的问题并结合现行的ERP系统,通过对现阶段的问题分析,提出保证计划准确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计划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业及其他传统行业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现阶段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其已经进入瓶颈期。对此,应当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自动化中,使电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全新的发展空间,促进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更好发展,更加广泛、有效地应用。基于此,该文将从概述智能化技术展开,就如何在机械工程自动化
期刊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精益化的管理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将精益化管理思想落实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以及规范。本文首先阐释了精益化管理的内涵、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应用精益化管理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益化管理思想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精益化管理;电力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7;F42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机械工程当中实现自动化发展,对机械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存在一定问题,对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机械工程当中造成了一定阻碍作用。此文章就目前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推动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有效的发展措施,最后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当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决定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及工作效率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并介绍了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
期刊
[摘 要]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日趋重视,但很多土建施工企业的基层单位的安全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跟上国家安全监管理念和推进步伐,从国家到企业安全监管“百步走”已经走了九十九步,而直接面对施工生产并决定着最后一步是否走通的基层单位却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上还有很大缺陷,依然存在各种“不协调”,制约着安全监管的进一步发展。土建施工企业必须消除各种“不协调”,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可行
期刊
[摘 要]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强大功能,当下的气象状况由自动气象站负责观测,而自动气象站是依靠网络来控制设备、收集和存储数据的,因此对气象网络的研究正是该行业目前的核心内容。气象网络的良好运行需要从传输和维护两方面予以保障,从而科学地控制整个观测系统的运行,并且有效地避免因数据偏差而引发的观测失误。本文从当前气象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入手,对气象网络的传输和维护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气象网络;传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