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贪吝”的一组笑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中鱼
  主人待馆宾,每食设鱼,多无中脔。馆宾问曰:“鱼从何所得?”主人曰:“池中养者。”馆宾曰:“恐是井中养者,不然如何这等短。”
  ——《广笑府》
  一钱莫救
  一人,性极鄙啬,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水急冲倒,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广笑府》
  猴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偷鞋刺史
  郑仁凯性贪秽,尝为密州刺史,家奴告以鞋敝,即呼吏新鞋者,令之上树摘果,俾奴窃其鞋而去。吏诉之,仁凯曰:“刺史不是守鞋人。”
  ——《古今谭概》
  请客
  一家请客,骨多肉少。客曰:“府上碗想是偷来的。”主人骇曰:“何出此言?”客曰:“我闻邻舍家骂曰:‘偷我的碗,拿去盛骨头。’”
  ——《笑倒》
  莫砍虎皮
  一人被虎衔去,其子要救父,因拿刀赶去杀虎,这人在虎口里高喊说:“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不可砍坏了虎皮,才卖得银子多。”
  ——《笑得好初集》
  杀骡乘鸡
  有客至,主人具蔬食,客不悦。主人谢曰:“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客曰:“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主人曰:“君何以归?”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一笑》
其他文献
盼望已久的寒假又将来临,将有二十多个空白的日子等待着你自由地去填充。同学们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寒假生活呢?窝在沙发里看电视,黏在电脑桌前上网,还是全心全意地奉献给功课?NO,NO,NO,这样单调的假日不是我们的选择。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计划一下,让假日的每一天都过得缤纷多彩,快乐充实。    学习篇    寒假是学校生活的延续,是学习的又一个加油站。假期里我们第一不能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学习。  首先,要认
经常有人问我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实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想说,人生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  也有人在自信前面加了一个不好的修饰语,叫“盲目”自信,我不太爱听。我说过很多次自我的害处,但我认为与自我有点关系的不多的好东西之一,就是自信。自信当然有自我意识,还有信,相信的信。  相信,是正面的、健康的。要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相信
“人民的奥运”还是“政客的盛会”  “人民的奥运”是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构想,是从申办之日起,就一直在试图传递的一个信息。也就是说,英国一直在力求通过种种细节强调伦敦奥运会的平民化,以期赢得更多的共鸣与支持,这也是当年伦敦能够险胜巴黎、赢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原因之一。  当年伦敦申奥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把年轻人带到体育运动里”,其宣传片着力体现的是“体育与生活之间一种无比生动”的联系。而伦敦奥运会的主
与王富仁先生初次见面是在1986年的秋天。那年,我大学毕业,上北师大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八十年代,现代文学研究广受关注。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新潮中,涌现出了一批弄潮儿,他们多是北京、上海几所名牌大学最早的几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北师大中文系的王富仁和蓝棣之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报考研究生之前,我就熟悉他们的大名,可谓心仪已久。王富仁是本校培养的国内现代文学学科第一个博士,蓝棣之是从
柳蓉村,号蓉邨,苏州洞庭东山人。原在苏州护龙街五百六十七号闾邱坊巷口开设博古斋书坊。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量旧家贵族汇聚上海,他们为了生计,纷纷“争贷所储书籍,以易钱米”,上海由此成为旧书交易中心。专营古籍的博古斋也开始了向上海发展的步伐,据《民国上海出版业》记载,柳蓉村于民国七年(1918)在上海汉口路惠福里弄口设立博古斋分号,从此跻身上海书林。  和其他书客不同的是,除了得当的经营方式外,柳蓉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使用“代沟”这个词儿。这个词儿看起来像一个外来语,然而它表达的内容却不限于外国,而是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青年人怎样议论“代沟”,我不清楚。老年人一谈起来,往往流露出十分不满意的神气,有时候甚至有类似“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慨叹。这种神气和慨叹我也有过。我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同样也是有的。我们大概都感觉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东西,
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有火辣的阳光,有急骤的暴风雨,有此起彼伏、悠扬交织的虫鸣,有诱人的果香;夏,也是一个磨砺人的季节,暑热折磨得人闷恹恹提不起精神,不断滴落的汗珠、湿透的衣襟,让我们的身心备受“煎熬”。所有这些,从小到大,不知道你有沒有留心“阅读”过?  本期选辑了几篇名家笔下的夏日记忆,其中有“乐夏”的喜悦,也有“苦夏”的感悟,相信它们会让你真切体味夏的五彩缤纷。  亲爱的同学们,夏日对你
有你相伴,真好!  这是离开你以后我的感觉。  刚出生的你安静地睡在摇篮里,我战战兢兢地站在小板凳上,探着脑袋,想一睹你的“尊容”。可是过了好半天,你却对我“熟睡无睹”,没有半点儿要回应我的“诚意”。于是,我把摇篮当成拨浪鼓摇起来,偏不信你还能像小猪一样沉睡不醒。果然,你醒了,眼睛却依旧不睁,只管蹬着小脚大哭。我呢,则咧着嘴大笑,直到上气不接下气。  就这样,在我对你“漫不经心”的欺负中,你一点一
梁丽芬是个学习非常拔尖的女孩,并因此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宠爱。但遗憾的是,她在班上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大家都对她 “敬而远之”,因为与她交往太困难了。举一个例子:每当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难题后,学习能力强的她总能迅速简捷地解出答案来。对此她的同桌张莉赞叹不已:“呀!你真棒!你的大脑赛过电脑了!”要是换了别人,听到这番赞扬肯定会高兴,至少不会反感。可梁丽芬却皱起了眉头:“她这是想干什么?她是想通过吹
常州市朝阳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春蕾”文学社也是个成立才三年的年轻社团,但小“春蕾”有大理想:  希望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能在这一方天地找到一泓清泉,洗涤自己的心灵;能发现一条小溪,在它的歌声陪伴下写出自己的心曲;能浇灌出一朵朵鲜花,让它们的芳香熏陶自己的心志。只要是对文学怀揣梦想,渴望在这方舞台上坦露心迹、展现才华的同学,都可以走进这个文学之“家”,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他们暂时还不能长成参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