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但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困难。城镇化对三农问题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了农民的准入门槛、阻碍农民城市融入。因此,需要降低城镇准入门槛,为农民工社会融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 三农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59-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约有8亿农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三农问题越来越凸显。[1]近年来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设置了障碍。
  一、城镇化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一)城镇化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首先,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满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得以缓解,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较农村更为完善,农民生活方式向城镇转变,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城镇化有利于农村面貌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利用城镇的辐射和集聚效应,可以合理布局乡镇企业,改善农村环境,乡镇企业使村民就近就业,减少了人口大量流失带来的问题。
  最后,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城镇化使小规模零散土地得以集中,有利于農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从粗放型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型的精细化生产。
  (二)城镇化对三农问题的消极影响
  城镇化具有一体两面性,它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途径,同时它的发展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挑战。表现为城镇面子工程、城镇化质量低和工业化为主三个方面。
  首先,城镇面子工程。城镇化进程下,很多地区掀起造城运动,城市不断扩张,占据大量农村土地,很多农民被迫失去土地,出现大量无地农民。大中型城市旧城改造,廉租房不断减少,很多农民工租房困难或者租房成本高,无法携家带口去城镇发展,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其次,城镇化质量低。我国的城镇快速发展,但这种城镇化是低水平、粗放型的。虽实现了土地城镇化,但土地表面基础设施不健全,人们享有的依然是农村服务,加上一些大中型城市的高门槛,户籍制度下农民难以融入,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人多地少以及城市社会拒入,农民呈现亦工亦农的状态,农民半耕半工不利于土地流转和农业实现机械化、规模化。
  最后,以工业化为主。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应大于工业。但现实是很多城镇追求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忽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类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农民进城就业难。同时,一些工业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城镇化建设对三农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城镇建设减少面子工程
  大中型城市应保留或建设廉租房,为农民工提供廉价的居住地,减少迁徙成本和经济成本,有利于城镇管理。加大对中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小城镇房价不会像大城市一样被热炒,同时居住排挤力度小,农民住房压力和经济压力可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小城镇发展,农民可以实现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缓解了农民心理压力。城镇基础设施相对农村健全,服务业发达,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溢出的问题,增加就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农民离开土地去城镇谋生,大量土地得以流转,农业可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率。
  (二)提高城镇化质量,落实户籍改革
  针对城镇化质量低,应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尽快改进。我国户籍改革正有序进行,有望在2020年形成新型户籍制度。中小城镇农村居民准入门槛低,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民候鸟式迁徙问题,可有效促进人口城镇化。农民进城实现市民化,其与城镇居民在医疗保险等方面享受相同待遇和服务,可使农民真正融入城镇,城镇化得以落实。同时,因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农民市民化为农民在城市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社会保障,农民与土地可实现切割,农村土地得以进入市场流转,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提供有利条件。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的城市,需要较高的技能或知识,农民普遍教育程度低,掌握的技术多低端,在这些城市,只能从事没人愿意干的较脏、较累,技术要求低的工作。而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较低,可以吸纳溢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服务业也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享受到的服务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因此,城镇应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结语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镇化,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关系8亿人口。应推进城镇化,以城带农,城市反哺农村,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贾俊民,葛文光.关于三农概念与三农问题提法的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1).
  [2] 赵丽欣,王青青,李辉,郄艳丽.城镇化问题对三农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14(12).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观念,一种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一种是“人定胜天”的观念。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统的、和谐的观念,而“人定胜天”则是分离的、对立的观念。 中国文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GPS定位系统的作用及使用后取得的效果,对加强车辆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摘要:随着2017年5月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如何在当前局势下看待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化就成为了中国当前急需讨论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发展现状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53-01  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孕育了全球化思想——
不可否认,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了一个庞大的、却看不见的“巨怪”.它来势汹汹,似乎不可阻挡,却又不可捉摸.支持者看到技术进步的新优势,否定者将之贬斥为传媒经济的垃圾.然而,值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体现的价值理念和目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色彩的、全新的环境立法,从而与其他法律区别开来,成为独立的一种法律。虽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一贯之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但是单一的将《环境保护法》的内容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目的进行规范化管理仍不全面,本文将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环境保护法》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生态文明录入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此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载重量日益倍增,加剧了路面结构损坏程度,是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的产生将对行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化、多样化已成为高职教学的改革趋势。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多个维度展开探究,提升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影响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积
从传统的视觉经验及相关的审美心理角度来说,艺术作品成败优劣的评析依据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艺术表现中诸视觉元素的结构方式及比例关系是否得当,是否达到某种数理和心理上的
菏泽是一个传统文化氛围十分浓郁的地区,菏泽人民朴实而略显保守,在这里,许多传统社会的文化形式近乎“原生态”地沿袭下来。  传统社会,礼乐相须以为用,礼仪和音乐往往是相互依存的,祭天仪式有专用乐曲,皇帝登基、皇后册封也有专用乐曲,祭孔仪式、民间立春仪式、诸神生日仪式,几乎都要奏乐,礼乐几乎不可分离。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显象的“礼”(礼仪)已不存,但由此转化而来的“俗”(风俗)却无处不在。
一rn 她是海归,回国后在一家美资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经理.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管往往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她的英文名字叫莫尼卡(Monic).莫尼卡做了两年人力资源部经理后,自己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