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学生的“存在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有些学校只重分数,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这一客观现象,明确提出了学生的“存在权”这一概念,然后摆事实、指危害、讲道理、析原因、提措施,最后希望学校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伊甸园”。
  关键词:存在权、现状、原因、措施
  
  存在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公民出生以后,获得国家机构承认的权利。存在权,应该是生存权的一部分,按照宪法保护人权的原则,属于基本权利,国家应保护人民的存在权。那么学生的“存在权”,当指学生有学籍并享有“正常”的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时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可以看作是我国早期重视学生存在权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当前青少年学生是很在乎自己的存在权的。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期望值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在家里呼风唤雨,一呼百应的“皇帝”,到了学校不仅没有成为“大臣”、“将军”,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倒成了不被人重视的小兵、奴仆,甚至连存在权都没有了,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失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学校,学生心理意义上的“存在权”尤其重要。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个性十足,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心理成长期,他们的近乎本能的自我意识、存在意识,的确需要人们的承认和保护。现今打工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家庭等问题家庭对学生的“存在权”要求影响相当大,不可等闲视之。
  目前,在某些学校,学生的存在权被大大地忽略了。有学生抱怨,一个学期以来班主任从未和他谈过一次话;有的老师上课一次也未提问过某某学生,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自习辅导,有老师只在学习好的学生面前停留,而对学困生、差生不闻不问,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有的老师连教育上“温情的面纱”也没有,随意对学生作出“语罚”、“体罚”;同样犯错,优差生“待遇”不一样;著名教育专家于漪批评的“目中无人”一刀切式授课方式;当前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等等,均是不重视学生的“存在权”的外在表现。学生在此情况下的无助、无奈,正常学习权的被剥夺,由此可见一斑。长此以往,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出现了严重后果。有的学生整天闷闷不乐,有了心理障碍,不得已家长只好领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上网、打架、喝酒、抽烟,寻求刺激;有的学生结成团伙,形成“帮派”,破坏力极大;有的干脆直接和老师对着干。每当从媒体上看到有些学生有神经病、自杀、报复老师等消息时,我们不禁要问:谁之过?
  近日,目睹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围坐在一起吃饭,主人将菜夹放到客人碗中,在座的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客人因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很“纳闷”,很“生气”,事后“质问”他妈妈:“怎么不给我夹菜?为什么?”妈妈愕然。其实主人并没有“轻视”他,但在这个小朋友心里有不愿被大人忽略的意识,有一种原始的可贵的“维权”(维护存在权)要求。其实,孩子出生,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可以上户口,纳入统计范围,法律上就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人的存在权,从一出生就已经有了。到了求学阶段,他们的存在意识更加浓厚,人格上也更加自主、独立。我们理应予以尊重。如果我们对其随意否定,有意无意的“践踏”,根本不在乎他原本属于生存权的存在权,我们又有何面目和资格,再奢谈人权呢?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法律意识,要知法护法。可设立“维权日”,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进而改变人们已有的不良观念。维护学生的存在权,就是维护教学的信誉,就是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如同遵守交通规则一样重要,因为它的后果有着同样致命的性质。它取决于一个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得到什么样的对待——是富于人性的爱和尊重,还是病态的精神虐待和歧视,这其中有看不见的致命的逻辑关系。儒家思想中提到“仁”字,有研究者指出:“仁者,人其人也。”通俗地讲即“拿人当人”。仁是构筑社会生态的基石,一个连学生“存在权”都漠然视之的教师,肯定是一个问题教师。人们改变对待“存在权”的难度,与当年意大利教会改变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态度的难度相比,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比那时难度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改变观念上的认识是改变事物的第一步,而我们的这一步不论多难,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迈步。
  其次要密切教学中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爱使我们“存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我们要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包括我们通常认为的所谓“差生”。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河北省衡水中学提倡“尊重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习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事实上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要达到和谐共振,没有师生的心灵交流,是不可能的。泰山脚下普照寺内有一松树,名曰“师弟松”,系清代寺僧理修入寺时,与师共植,理修以松为伴,诵经习文,有“僧栽松,松荫僧,伴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之美谈。如果师生关系达到这里的僧与松的一体关系,何愁学生的存在权得不到保护呢!当前要深入领会学习新课改精神,大力进行课堂改革。
  学生的存在权,深处在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让我们在这里倾洒爱的阳光,灌注爱的清泉,建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伊甸园。
  (山东郯城泉源中学)
  
其他文献
今天一下课,我正打算走出教室,有一个学生走到我面前很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我真希望天天都有音乐课。”看着小小的孩子那么诚恳的眼神,还有那发自内心的期待,我的心里不禁一阵感动,同时一种暖洋洋的幸福感立刻蔓延到了我的全身。  也许是我的课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许是我不经意的一点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总之,我感到他对我的依恋就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一般,有太多的无奈与不舍。于是,我也温柔地对他说:“是啊!老师也
期刊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训练方式,也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作文课大都是围绕“老师出题——师生审题——学生作文”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压抑和抹杀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大胆革新,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写出富有
期刊
教学需要“相机而动”。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就是发现,而“机”,则是教学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而言,“相机而动”都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但语文教学又有其特殊性,语文教学中的“相机而动”更主要表现为讲于当讲、问于当问、补于当补、读于当读、品于当品等几个
期刊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
期刊
中国山水画艺术有一大创造,那就是留白艺术,它在于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虚实相生,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诚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从教学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实效。新形势下怎样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而德育工作涉及到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方式等,是一个关系到德育工作全局性的问题。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丹江口市实验中学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
期刊
摘要:分层次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美的统一。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在许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
期刊
每一个初学者总希望别人告诉他学好英语的窍门或捷径。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上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
期刊
创新能力通常是把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意
期刊
【案例】  在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中,我和李老师教学同一篇课文《新型玻璃》,我们在课时安排上完全不同。李老师按教学进度安排三课时完成,而我只用一课时的时间便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却不比李老师差,深受听课教师的好评。  李老师的教学安排  李教师循规蹈矩,按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读、默写、理解生字词,初读课文,讲述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讲解“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