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向苏北转移方式的探讨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7月,省委、省政府苏北发展协调小组提出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以来,科技向苏北的转移同其它三项转移一样,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科技本身的快速发展和发达地区接受科技转移能力强于苏北的现实,苏北地区要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确保达到时序进度,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还需要选择切实有效的科技转移方式。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来促进科技向苏北的转移。
  
   一、重点推广产学研方式、科技转移带动方式
  
   采用以研究为基础、产品为纽带、产业为目标、市场与效益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方式,应是实施科技向苏北转移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实施“四项转移”过程中,通过科技向苏北转移带动其他三项转移特别是产业转移,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应该是实施科技向苏北转移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但要完全实现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效果最好的产学研方式,应该重点推广;有难度而能达到最终目的的科技转移带动方式,更要作为重点来推广。
   今后,苏北地区可以配置各类科技力量,加大产学研联合的力度。省有关部门除了继续鼓励苏北地区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防科工委的产学研联合外,还应出台政策措施鼓励苏北地区与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开展合作开发项目;同时应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产品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提倡通过科技转移带动产业转移,提高产业转移的科技含量。2003年以来,围绕财政向苏北转移,省财政从全方位加大了对苏北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力度,加大了惠民富民的各项投入。省财政对苏北的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类补助2005年达到了132.8亿元,累计达293亿元。应通过向苏北转移的科技项目水平的提高,来带动更多的财政投向科技含量更高的科技转移项目。如通过科技向苏北转移产生更多科技含量更高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获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应通过科技向苏北转移产生更多科技含量更高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以促动省有关部门加大苏北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资金的力度等。另外,还应通过向苏北转移的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苏北地区劳动力的整体水平,特别是通过各类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使苏北地区待转移的劳动力具备各种专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增加苏北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机会,增强转移出去的苏北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二、大力推广条件支撑式、集成创新式、二次创新式科技转移方式
  
   近年来,江苏通过政府科技计划向苏北地区倾斜、推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苏北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系、引导国内外企业与苏北企业建立联盟等做法,为苏北发展科技注入了可观的资金;通过引导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改善了苏北科技发展的条件。苏北地区一些科技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引进多项技术后,集成创新出更适用于自身、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先进性,提升了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些都说明,科技向苏北转移采用条件支撑、集成创新、二次创新这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在苏北的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
   今后,苏北地区可以通过市场导向,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需求,围绕重要技术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特点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生物种质资源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加工成型、制造业信息化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以标准创业流程服务、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新药创制、环保技术与装备等专业孵化器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可以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以帮助企业提高接受科技转移后集成多项技术并创新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以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品为目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创新,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并通过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形成产业化,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科技转移带动产业转移。
  
   三、着力培育产业集聚式、集聚辐射式科技转移方式
  
   通过科技转移选择发展态势好、辐射面大的资源型产业打破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可以增强科技转移的带动作用,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近年来,苏北地区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集成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一批科技先导型区域性支柱产业。如铜山县的食品加工、丰县的果蔬种植及加工、沭阳等地的林木花卉种植及加工、灌云县的棉花生产及副产品加工、洪泽县的盐化工、东海县的硅资源深加工、东台市的茧丝绸加工等。其中意杨的种植及加工遍及沭阳、泗洪、泗阳、灌南、涟水等县,具备打破行政区划、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条件;而徐州、连云港、盐城及一些县(市)具有成为区域集聚辐射点的条件。
   今后,苏北地区须不断提高科技转移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并通过科技转移带动产业转移由分散式向集群化发展。可将原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一县一业”中资源分布较广的产业集聚为“几县一业”。例如,可以集聚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县的盐化工产业,利用其地下无水芒硝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以进一步提高岩盐和芒硝矿产资源利用率,扩大产业规模;集聚徐州市铜山县、丰县、沛县等地的食品加工产业,组织实施系列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高品质豆奶粉、易腐果蔬反季节保鲜增值、冷冻肉加工等技术及产业化;集聚盐城市市区、大丰、阜宁等地的制造业,提高汽车制造、轻工机械、智能化电气成套设备等的产业化;跨市集聚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灌南县、涟水县意杨种植及加工产业,重点开发林木高效栽培、高密度复合技术、木草复合板、农作物秸秆利用、花卉新品种等的产业化。另外,结合省里沿东陇海线建设的机遇,还可以着力培育徐州的制造业(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食品加工业,着力培育连云港的新医药产业、海洋化工产业、硅资源深加工产业,着力培育灌云县棉花生产及副产品加工,着力培育东台市茧丝绸加工产业等。
  
   四、积极引导信息传播式及其它形式科技转移方式
  
   在信息技术运用愈益广泛的今天,通过信息渠道实现科技转移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范围广的方式。当前,苏北各地结合政府信息工作,借助于政府网、科技网、企业网、农业网等的信息互递作用,通过科技人员利用信息技术与外界的信息互递,通过广播、电视、电台等的信息传播,接受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当前苏北地区信息技术水平总体不高,且主要集中在管理、设计、控制、营销等领域使用,因此,这种方式在当前科技向苏北转移的过程中,还没有成为主要的方式。然而,这一潜力方式在今后几年有可能成为比较主要的科技转移方式。
   因此,苏北地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应看准时机,配备专门的信息设备和科技人员来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的项目。近年来,苏北地区在引进农业新品种、新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今后,可以把电脑网络、电视栏目、电台节目、热线电话和乡镇信息服务站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优势互补、相互融通的农业信息传播新型体系,在为当地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的同时,提供技术查询和引进服务。□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袁文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贯彻落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而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直观是一种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联想有关事物,使审美对象在感知中显现更鲜
选择有机肥、俄罗斯复合肥、尿素对1a生樟控根容器苗进行施肥处理,1a后测定树高、米径、冠幅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植物控根栽培的过程中,肥料的施用与否是影响控根苗木生长指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对所有的人而言,而对教师来说就更为重要。在当今
2013年7月5日,南京、常州、淮安、扬州、镇江、泰州以及安徽省的滁州、马鞍山两省8市在南京举行座谈,共商南京亚青会期间的大气质量保障问题。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先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勾我们今火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强劲的势头,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思维,统
2005年6月21日至7月28日,笔者参加了南京市第一期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班,期间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境外培训。在法国学习、生活期间,亲身感受到了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文明,特别是法国社会追求和谐稳定的整体氛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实在、可操作的命题,他们的很多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他们所面对的
从泰州建立地级市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伴随着新泰州的成长,泰州市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经历了从抓点带面的起步阶段到竞相参与的拓展阶段再到延伸辐射的深化阶段的过程,创建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措施越来越实,领域越来越广,群众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给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及深刻的启示。  十年实践,文明行业创建实现了由行政推动向竞相参与的转变,创建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整体联动格局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