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路》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y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教育为了保证和改进工程教育质量而引入的一种专业合格化的评估体系,通过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提升《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标准,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导向、三个支柱”以及“持续改进”的改革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举措。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电路课程 教学改革 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232-02
  Abstrac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s an evaluation system to measure profession qualification for ensuring and improv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e center,two orientations”,“three brace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formation scheme, and giv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based on the lates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circuit course.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scheme can markedly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has upper promotional valu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ircuit course; Teaching reform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认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等教育为了保证和改进工程教育质量而引入的一种专业合格化的评估体系。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对工程教育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吸引生源和促进就业,可以提供一个国际互认的交流平台,提升工程教育的市场竞争力[1]。工程教育认证属于专业认证,而各门课程建设为整个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因而,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依托的课程改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这种前提,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导,对《电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电类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彰显了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引导,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先进理念,将该理念应用于《电路》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导向、三个支柱、持续改进”的改革方案体系。
  1 以学生为中心
  1.1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教學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学生不单单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者和自主创新者。
  1.2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传统《电路》课程授课中理论抽象和纸上谈兵的弊端,力求将枯燥的知识讲解转变为习题赏析和实验验证,彻底改变学生“听得懂、做就错”的通病。
  1.3 构建学生反馈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实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需求,归纳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提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思路、方法和模式,对于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2 两个导向
  2.1 培养目标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传统《电路》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融入工程、实践和创新的思想,学生不仅能熟知相关理论,而且能够洞悉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将所有的重点内容实验化和项目化,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内容,不懈练就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
  2.2 结课要求
  《电路》课程结课要求是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检验,主要体现在考核机制与效果、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两个方面。深化考核方法改革,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有效保证育人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化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联系,排除课程间的孤立化、单一化和冗余化,使得整个课程体系呈现贯通化、层次化和立体化[2]。
  3 三个支柱
  3.1 课程体系
  《电路》课程体系必须全面支撑培养目标和结课要求的达成,全方位覆盖每一个知识点。课程体系应该由行业内的专家和领域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修订,能够根据阶段评价进行持续改进,具有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等特点。
  3.2 师资队伍
  不断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通过盯课、挂职锻炼、企业培训以及项目研究等多种手段,造就一批精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为《电路》课程教学提供源泉和动力。
  3.3 支持条件
  加强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选取“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实践为主”的经典教材;加强实验设施建设,采用先进便捷的教学设备;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硬件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将高校教学移植到企业和现场;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保障教学过程顺畅进行[3]。
  4 持续改进
  4.1 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电路》课程教学体系要从单一化向先进化与多样化转变,积极推行与探索启迪式教学、问题设计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归纳总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分析式教学、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建立慕课、网络平台、媒体技术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追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4]。
  4.2 学生能力的持续提高
  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跟踪和评估,既要在同一届学生中横向比较,又要在多届学生之间进行纵向比较,通过不断的总结与改进,确保学生的能力在多年的调查中不断攀升,达到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认可度与竞争力。
  5 结语
  实施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支持,研究了《电路》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结课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持续改进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必然能够推进工程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高校《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2] 陈媛媛.以学生为中心的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126-127.
  [3] 周盛华,叶有祥,董艳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 181-182.
  [4] 祁晓菲.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中的教学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185.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提高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中小学健康、和谐地发展。文章认为首先要树立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日常管理制度、教学方面最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教育管理;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
国土资源开发过程中,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撑手段,不但为国土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还保证了国土资源开发能够获得有效的土地资源数据作为支持,基于测绘技术
【摘 要】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3+1+2”的高考模式对政治课堂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考验,师生关系的优化、课堂内容与展开形式的优化、课堂提问与评价的优化应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新课程标准;政治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1-0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通过对T85-260纯培养溶液中葡萄糖的变化规律、龙须草原料中的可溶性单糖、龙须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耗单糖的规律和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纯培养溶液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了人类研究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水源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在水源保护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河道整治,通过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应该要与时俱进。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话题之一。由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修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代下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背景下技
第二课堂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不断受到各高校的关注。第二课堂活动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近年来的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形成独自思考、自主分析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
“双创”理念的提出,激励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考验了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往的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加强文化精髓提炼、内容整合,坚持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