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教学成效不是非常理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当前教师应当加以重视,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改进、优化教学措施,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成效。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的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及写作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使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全、健康,促进学生主体性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效却不是非常理想,作文教学的作用、价值得不到发挥,其原因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存在着以下困境:第一,学生对作文的学习与写作兴趣不高,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很多时候都对作文的学习与写作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第二,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人生阅历,作文的核心并不是语言、文字的堆积,而是情感的表达,但是初中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人生阅历,所以写作的作文常常缺少情感,内容空洞无物;第三,学生的阅读量较低,没有足够的写作经验、语言知识积累,同时思想、眼界较为狭窄,写作过程困难。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写作必须要是主观的,不能带有强制性、压迫性,否则学生根本不可能用心地学习、用心地写作,更不可能写作高质量的作文。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必须要首先激发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然后再對他们进行作文教学,指导他们进行作文写作,如此才能保证作文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每天的早读和晚自习中进行美文共赏活动,或朗读、或品析,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建立对作文的亲近感,消除畏惧感。给他们放《百家讲坛》和《开讲啦》等节目,带着他们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名家经典活动等,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范文的激发引领作用,可以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美的、情感真挚的文章范例,并向学生介绍文章背后或是作者的相关故事,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与写作中来,保证作文教学的成效。
  2.合理应用体验式教学
  如前文当中所提到的,缺少体验、缺少经历,学生写作出来的作文,必定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当中,合理引入、应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体验、经历为基础,能够让学生积累到很多的实际经验,产生丰富的内在情感,有了经验和情感作为基础,学生的作文质量水平,就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例如,在以社会实践体会为主题的作文教学当中,就应该考虑到孩子生活其实是缺乏体验的,最多会做一些与其自身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因此如果教师就这么让学生凭空进行写作,那么学生的作文就肯定是脱离生活的,没有情感的。而如果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方法,应用体验式教学,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博物馆或者地铁做志愿者,到敬老院做义工,这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深刻体会和感悟,以此为前提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便可以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真实的作文,提高作文的感染力。
  3.增加学生阅读量
  写作和阅读之间,是存在一种紧密联系的,要想写出优美的作文,少不了海量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讲,通过阅读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技巧,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灵感,并且还可以使得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这都有助于学生写作出更加优质的作文,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增加学生阅读量。
  例如,我校开展的“海量阅读”活动,每学期分期中前、期中后两个阶段,分别指导学生阅读十本国内外名著,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让他们自行决定哪些精读、哪些略读,这有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且期中、期末还会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测验,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还定期举办海量阅读展演,身临其境的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写作灵感,对作文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客观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积极采取科学的、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突破教学困境,提高教学的成效,使学生能够通过作文的学习和写作,实现更好的成长、发展。
  [作者通联: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
其他文献
任何行为的效果都有负效、无效、低效、高效之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负效和无效的行为占得比例并不高,但低效的行为却大量存在。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研究如何让教育教学行为高效的课题。  在谈构建高效课堂前,有必要先对“高效课堂”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低效提出的概念,我们要杜绝、摒弃、消除的是课堂的低效行为,而不是彻底否定传统课堂,尤其不能否定优良的文化传统。其次,高效课堂中的“
语文学科的素养包括语言素质、思维素质与人文素质等基本内涵,其中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无疑是其中的基础性内容。多年来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展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思维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研究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内容。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主要工具,语文也依靠着这些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发挥教育功能。素质教育的理念下,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于创造性教育,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
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种类、毒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饮用水中的分布状况,综述了DBPs研究的进展;并且从相应的卫生标准或限量值的制定以及去除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管理和
语文是学生从小的必修课,但是高中的语文课程却显得更为重要。面对高考,高中教师要从高一开始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教师在制定授课内容时要从长远考虑,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好铺垫。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融入创新性与实用性。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語文知识点比较庞杂,涉及古文翻译、阅读理解、词语解析、病句改正、诗词默写、作文等,而作文在高考中分值比重较大。现如今高中教师在作文授课中通常会占用两节
所谓模型,就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建模就是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问题、原理的简化与抽象表示。核心素养概念引入中国之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以“圆形饼图”的模型勾勒了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应该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圆形饼图表明,三大领域在结构上是“等量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实施以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从班内分层教学概述、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措施等作一简要的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主持召开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学科课程教学需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阅读指导上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实践。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阅读指导需还学生自主地位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其思维能力和水准应当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多让学生去进
一、问题的提出  整本书阅读,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过去,教师会布置学生读整本书。但一般是自由式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有效指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说明整本书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永久的、基本的任务,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课程要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学生,它预示着思维、审美能力的提高、文化的传承与